(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人民医院 陕西宝鸡 721200)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到2015年8月收治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是否存在抑郁症分为健康组和抑郁组,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家庭关系和生育观念。结果:健康组家庭关系、生育观念均明显优于抑郁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家庭关系不和睦、生育观念差等社会家庭因素是产后抑郁症的常见诱因,在临床中可结合原因予以针对性的措施干预,例如产前宣教、心理干预等,可有效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原因分析;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4-0134-02
产后抑郁症主要是指产妇分娩后首次出现不伴有精神症状的抑郁,发病率高,临床表现为悲伤、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严重产妇甚至不能正常照顾婴儿,威胁产妇以及婴幼儿的身心健康以及家庭和谐[1]。笔者主要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选取的10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2月到2015年8月收治的产妇,所有产妇均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产后6个月,根据产后是否发生抑郁症分为健康组56例和抑郁组44例,现将资料整理如下:健康组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9.2±5.1)岁;分娩方式:自然分娩40例,剖宫产16例;其中初产妇44例,经产妇12例。抑郁组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9.6±5.8)岁;分娩方式:自然分娩36例,剖宫产8例;其中初产妇40例,经产妇4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分娩方式、生育史等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产妇进行问卷调查,根据产后抑郁症诊断标准对产妇进行诊断,具体标准如下:抑郁,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食欲减退且身体消瘦,失眠多梦,部分患者会出现精神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出现上述症状5条以上且症状持续2周以上即可确诊。并对两组患者的家庭关系、生育观念等资料进行调查和统计。
1.3 统计学方法
根据SSPS 19.0统计学应用软件对收集到的研究资料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年龄、性别)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n)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健康组家庭关系、生育观念均明显优于抑郁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3.1 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
研究表明,产后抑郁与产妇自身的生理及心理状态、社会家庭、分娩方式和新生儿健康状态存在密切相关性。本研究中对社会家庭因素进行了重点观察探究,发现健康组家庭关系、生育观念均明显优于抑郁组(P<0.05),即家庭关系不和睦且生育观念较差的产妇发生产后抑郁机率较大。产妇在妊娠期间,雌激素、孕激素、甲状腺激素快速升高,产妇自身难以适应激素水平的变化,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需要家庭的支持和鼓励。如果家庭关系不和睦,产妇得不到伴侣的关心和支持,不良情绪将会更加严重,极易出现产后抑郁。再者生育观念也是产生产后抑郁的重要诱因,部分家庭仍深受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的毒害,给予产妇较大的心理压力,生产后如果是个女孩儿未能达成所愿,则不会给予产妇足够的重视以及生活照料也并不到位,产妇由于缺乏亲人的照顾和鼓励极易产生孤单、焦躁的心理,久而久之形成抑郁。
3.2 产后抑郁预防对策
①做好产前宣传教育。孕妇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做好产前宣传教育,首先要耐心向孕妇介绍医院环境以及规章制度,消除孕妇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其次可采用问卷调查孕妇对生产以及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结合成果循序渐进的予以患者宣传教育,手段方法要多样灵活,例如举办相关讲座、创建宣传栏、播放相关视频、发放相关手册、面对面讲述等,内容包括生产过程注意事项、产后身体以及心理可能出现的变化、“生男生女都一样”思想的深化、乳房护理、产褥期卫生、婴儿换尿片、衣物、洗澡等日常护理,促使产妇做好生产的心理准备以及身体准备,缓解不良生活压力以及生活负面事件的影响,帮助孕妇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分娩[2]。
②心理干预。在孕妇待产期间,护理人员可采用心理状态问卷对孕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同时通过相互沟通加强对孕妇家属的了解,针对孕妇存在的心理问题要主动与其进行交流,予以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并留心观察孕妇的行为变化。将家庭关系不和睦、生育观念较差的孕妇做为心理干预的重点对象,做好解释劝说工作,帮助其消除性别歧视观念,并明确家庭关系和睦对孕妇、胎儿健康的重要性,采用有效的措施鼓励夫妻双方多进行沟通缓和家庭关系,进而缓解产妇孤单、焦虑、不安等情绪,可有效减少发生产后抑郁的机率[3]。
③加强产后访视。产后2个月内是发生产后抑郁的高峰阶段,因此要将产后访视做到位,除了进行常规检查,也应观察产妇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和家庭相处情况,做到及时有效的预防和干预。医生对产后抑郁症的重视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便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预防,对于已经存在产后抑郁的产妇,症状较轻者可予以咨询和指导,症状较为严重者可采用药物进行干预。
综上所述,家庭关系不和睦、生育观念差等社会家庭因素是产后抑郁症的常见诱因,在临床中可结合原因予以针对性的措施干预,例如产前宣教、心理干预等,可有效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晶.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02:56-57.
[2]蒋荣英,蒙翠丽.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当代医学,2012,27:1-2.
[3]汪洋.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01:129-130.
论文作者:陈秀琴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产后论文; 产妇论文; 抑郁论文; 抑郁症论文; 家庭论文; 孕妇论文; 关系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