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顽童”之病弊 造“神童”之才干论文_邝淑芳

识“顽童”之病弊 造“神童”之才干论文_邝淑芳

邝淑芳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三二五小学 341000

一、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

一棵树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一个顽皮的学生都有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他们之间有共同点,也存在很明显的个体差异,教师就不能对所有顽皮的学生一概而论。一旦顽童出现各种状况,老师们最先思考的往往是:我们该怎么办?如果只是从表面孤立地看问题,或者用同一种方法处理各种不同的问题,看起来可能处理好了,但是很多问题的症结在这平静的表面被压抑了,也许会转化为更加严重的问题,用其他更危险的方式爆发出来,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都不愿意看到的。

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面对“顽童”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习惯,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而应该除了了解事情的现象,还要追根溯源,多问问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如以前我有个学生作业速度总很慢,我问自己:他为什么速度这么慢呢?通过观察,得出初步结论:他写字的速度并不慢,也都会做,是故意磨蹭。他为什么要故意磨蹭呢?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到,在家学习时,家长总是说:“先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完,时间早的话再我布置作业给你做。”假如我是这个孩子,我当然也能写多慢就写多慢,因为写快了还有作业等着做。从第一个“为什么”开始,不停地追问,用一连串的“为什么”来寻根求源,从表面现象入手,步步深入分析孩子的心理,直到确确实实走进孩子的内心。只有这样,才真正有助于学生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二、认真细致地观察,正确认识身边的“顽童”

1.要横向和纵向去了解“顽童”。

了解学生的途径很多,常见的方法是观察法,观察问题学生课堂内外的言行举动,观察他们在集体中与人交往的情况,观察他们在不同环境中、与不同人相处的细节,通过这些现象来分析他们不良学习习惯的产生原因。其次,可以用调查访问的方法,可以向科任老师、同学调查了解情况,更要注重与“顽童”的家长沟通获取信息,因为家长是与孩子最亲密的人,也是最了解孩子的。教师首先要改变“怕”和“烦”的思想,变消极防范为积极引导。我们不难发现“顽童”也和普通学生一样,他们有思维活跃、创造能力强、反应快等特点,这些都是教师转化顽皮学生的有利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用爱心去温暖每一个“顽童”,赢得他们的信任。

大多数“顽童”都拥有一颗叛逆而脆弱的心,许多不良习惯也缘于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扰。他们有自己的尊严,不容许受到任何侵犯。同时,“顽童”比健康的学生更容易自卑、敏感,所以他们格外渴望真情,渴望友爱。我觉得爱心是转化“顽童”的一剂良药,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教师要无条件地去接受每一个孩子,用坦诚和尊重赢得学生的信任,用爱心去打动学生,使他们愿意对你倾吐心声,也愿意接受你的教育和帮助。

3.对“顽童”上课出现的小插曲给予轻轻的爱抚、暗示和期待。

小学儿童对教师怀有特殊的信赖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看来,教师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同时,教师出现在小学生面前始终总是正面活动的形象。因此,钦佩、崇敬、爱戴之情油然而生。这种愿意听从教师教导的向师性是小学生的共性,“顽童”也不例外。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不失时机地对“顽童”施以轻轻的爱抚,逐渐使他们对教师由亲近到理解和尊敬,直到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意识到这种爱是充满着期待的。这种爱最终必能引起“顽童”对教师作出积极的反响。以此诱发和鼓舞“顽童”克服困难、改正缺点、积极向上的激情。

三、分析确定“顽童”不良习惯产生的根源

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会对“顽童”的问题根源有比较客观的认识,也许“顽童”表现出的问题可能是相似的,但问题产生的根源却不一定相同。

四、根据“顽童”的差异,制定可行的转变措施

从现象挖掘出了不同的根源,“顽童”不良习惯转变的措施也因此千差万别。必须结合“顽童”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如果把这措施比作一味药,那这药方最好是只适合这个顽童的独一无二的。总的来说,有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1.激励学生,培养自信。

由心理问题导致的不良学习习惯还需心药来医。教师要抓住问题学生的积极因素和闪光点作为转变的突破口,激励他们前进的信心和勇气。对问题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多赞许少指责,善于发现他们细微的进步,点滴的成功,达到一个小目标就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产生自信、力争上游的心态,从内心体会到进步的高兴和成功的喜悦,有“成为好学生”的主观愿望和信心,这样不良学习习惯更容易得到转化和矫治。

2.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有时运用教育智慧,进行逆向思维,反而能出奇制胜。

3、家校结合,共同转变。

“顽童”不良学习习惯的形成原因往往不是单一的,这就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尤其要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影响家长,用具体可操作的教育方法指导家长。只有家庭与学校配合教育,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五、持之以恒,及时修正转变措施

“顽童”所表现出的不良习惯不是一天形成的,同样,转化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好的,教师应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在教育转化过程中,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前提。当然,以师爱滋润感化“顽童”需要有耐心、有恒心。以柔克刚必能将“顽童”树造成“神童”!

论文作者:邝淑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3月总第1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5

标签:;  ;  ;  ;  ;  ;  ;  ;  

识“顽童”之病弊 造“神童”之才干论文_邝淑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