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节约战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节约论文,战略研究论文,能源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TK01+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2104(2006)02-0105-05
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能源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开展能源节约的战略研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课题之一。
1 我国节约能源问题日益迫切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成长过程中,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要比发达国家大得多。按照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届时的能源效率和经济运行效率能在当今世界先进水平上再提高30%以上,按人均2t油当量计算,全国需要30亿t油当量,折合45亿t标准煤;即使按照比较保守的估计,按照人均2t标准煤计算,也将达到近30多亿吨标准煤。如此大的能源消费需求,如何得以供需平衡,除了国内外开源之外,只能靠节能解决[1]。由此而言,节能首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其次,中国常规能量资源的特点是煤多、油少、天然气不足,结构性缺能的问题将长期存在,节能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第三,节能降耗是减少环境污染的主要出路。第四,对于企业来说,降低能耗是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节约能源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2 我国节能价值评估
2.1 能源利用与节约进展
近20多年来,中国能源消耗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以每万元GDP人民币能耗计算,1980年13.34t标准煤,1991年5.12t标准煤,1995年4.01t标准煤,2000年2.68t标准煤,2002年2.63t标准煤[1]。按“九五”期间直接节能量计算,节约的能源价值约660亿元;节约和少用能源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硫800万t、二氧化碳(碳计)1.8亿t。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经济以年均增长9.7%的速度高速发展,而能源消费的年均增长速度为4.6%,节能工作起了巨大作用。
2.2 产值能耗与国外的差距
中国万美元GDP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3~11倍,由于能源消费是主要污染源,因此单位GDP的环境成本居于世界前列,生产效率的提高并没有抵消资源投入和污染产出总量的增加[2,3]。
2.3 节能潜力的估量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2020年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若届时全国人口约15亿,GDP达到45 000亿美元。随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经济规模将会扩大,能源消耗量将大量增加,如果中国的能源消耗仍停留在2000年的能耗水平:13.75t标准煤/万美元,那么2020年中国能源消耗总量可能达到61.875亿t标准煤;如果按略低于2002年全国能耗平均水平:11t标准煤/万美元计算,那么2020年中国能源消耗总量可能达到49.5亿t标准煤。如果采取多种节能措施,将万美元能耗降低到国际平均水平以下(如2000年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8.83t标准煤/万美元,世界平均水平4.08t标准煤/万美元),进而降低到国际先进水平(如2000年美国水平3.04t标准煤/万美元),中国的节能潜力很大。
2020年能耗达到2000年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节能潜力估算。如果全国在15年后的2020年将万美元能源消耗提高到2002年世界能耗水平:8.83t标准煤/万美元,届时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是39.74亿t标准煤。
能源节约量是22.135亿t标准煤,节能率是35.8%,年平均节能率是2.4%。
2020年能耗达到目前世界平均水平的节能潜力估算。
如果全国在15年后的2020年将万美元能源消耗提高到2002年世界能耗水平:4t标准煤/万美元,届时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是18亿t标准煤。
能源节约量是31.5亿t标准煤,节能率是64%,年平均节能率是4.3%。
2020年能耗达到目前国际先进水平(以美国2002年单位产值能耗为例)的节能潜力估算。如果中国在15年后的2020年将万美元能源消耗提高到2002年美国能耗水平:3t标准煤/万美元,届时全国的能源消耗总量是13.5亿t标准煤。能源节约量是36亿t标准煤。节能率72%,年均节能率是4.8%。
综上所述,中国节能潜力巨大。一是产品能耗高。中国主要用能产品能耗比发达国家高25%~90%,平均高40%左右。中国国内企业主要耗能产品的单耗,落后的与先进的相差1~4倍。经过15个行业节能力的分析,按期技术措施节能潜力约1亿t标准煤。二是产值能耗高。中国的产值能耗是世界上最高的之一。产值能耗高即单位能耗创产值低,中国2000年每吨标准煤能源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为727美元;美国为3291美元;日本为7098美元;法国为3872美元;印度为700美元;世界平均值为2452美元,美国为中国的4.5倍,日本是中国的9.8倍;法国是中国的5.3倍;世界平均值是中国的3.4倍。2002年中国能源利用效率高于2000年,万美元,单位产值能耗11.27t标准煤,高出世界平均数的1.7倍,美国的2.6倍,日本的5.2倍(这里有汇率结构、气候条件等不可比因素)。
据有关部门测算,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降低高能耗行业的比重、加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以及居民生活用能优质化等措施,近期国民经济产值能耗节能潜力达3亿吨标准左右。因此,中国“十五”期间总的节能潜力约为4亿吨标准煤,其中节煤潜力超过2亿吨标准煤,节电超过2000亿kW·h时,节油潜力超过1500万t。
3 各行业的耗能特点、节能潜力以及节能途径
3.1 各行业耗能特点和节能潜力
农业: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水、土、气、肥、光等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产量。
农业能源消耗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机电和运输设备耗能;二是施用化肥耗能;三是农村居民生活耗能。以化肥为例,自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的化肥使用量急剧上升,由1952年的7.8万t上升到1980年的1269.4万t,1990年高达2590.3万t,2000年已经达到4146.4万t。2003年为4411.6万t,为1952年的566倍。而化肥是高耗能产品,化肥使用的急剧增长对农村能源紧张起到了加剧作用。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以单纯追求粮食产量的增加为目标,过量和滥用化肥、农药,造成严重污染,我国耕地有机质已降到1.5%,明显低于欧美国家耕地有机质含量2.5%~4.5%的水平。据中国科学院的分析资料,目前我国化肥施用量已达261kg/hm[2],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9.0、4.4和2.4倍,而化肥的利用率仅30%~40%,平均每公顷化肥的生产力又是最低的。
广大农村做饭、取暖、照明和家用电器等生活用能占农村能源相当大比例。
农村节能潜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提高农用机械、电器效率节能(目前低效率设备所占比重,今后提高效率的可能性);
第二,提高化肥使用效率,减少化肥施用量节能(每公顷节能,总体节能;生产每公斤农产品耗能的降低);
第三,因地制宜,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推广沼气、节柴灶等节约非再生能源。
工业:在整个工艺流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提高产品产量、质量,制造节能型装备。
工业部门是我国的能源消费大户,其能源消费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0%左右。其中几个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1990年的66.9%上升到2003年的79.7%,重化工业特征在能源消费方面表现非常明显。1990~2003年,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的能源消费量占整个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分别上升6.4%、9.5%和0.5%,化工、造纸的能耗比重则分别下降2.4%和0.8%,在几种能源密集型产品能耗指标的国际比较中,我国都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在我国工业部门能源效率水平偏低,是造成能源瓶颈作用的主要因素。
从我国单位产品能耗看,2000年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如火电供电煤耗高22.5%,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21.4%,铜冶炼综合能耗高65%,水泥综合能耗高45.3%,大型合成氨综合能耗高31.2%,纸和纸板综合能耗高120%。
交通运输业:运输过程节能(优化交通线路,交通工具的优化组合,道路畅通和减少道路堵塞等)和利用节能运输设施、设备(利用高效运输工具,如磁悬浮列车,利用太阳能、地热能、氢能的节能型运输工具)。
中国交通运输领域的能源消耗总量是道路机动车、铁路机车、民用航空、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等五类耗能类型的运输方式的耗能的加总。
从1980年到2003年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的能源消费分别占总消费量比重从4.8%上升到7.5%[4]。
交通运输行业作为主要的终端用能部门之一,其节能工作的成效对中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保证全国节能工作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由于交通用能以传统的石油及其燃料为主导技术模式,加大交通节能力度,将对节约石油资源、缓解石油消费增长压力、减少排放和提高环境质量等产生重大积极影响。
中国的铁路、公路、水运、城市交通等行业的节能在政策体系、体制机制、技术、资金、信息、能力建设等方面都普遍存在问题。五大行业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均存在着巨大的节能潜力。我国铁路货运综合能耗指标略低于日本;载货汽车运输耗油高于美国。
未来10-20年,应明确以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为目标,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的系统节能水平。根据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合理配置运输资源,优化运输方式结构。铁路运输行业继续加快电气化线路建设和既有线路电气化改造步伐;公路运输行业在继续加快路网建设规模和提高干线等级的同时,不断改善运输车辆结构和运营组织,提高运输的集约化水平;水运行业将通过不断加速老旧船舶淘汰和优化运输船队结构、改善内河航道提高效率;民航运输将通过优化机场结构,形成干支结合的轮轴辐射式多极航线网络,提高舱位利用率;加快长干线和专用输油输气管道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提高综合运输系统的整体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益。
建筑业:生产过程节能和建筑物节能(保温、绝热和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的节能型建筑)。
建筑能耗是指消耗在建筑中的采暖、空调、降温、电气、照明、炊事、热水供应等所消耗的能源。这些能源消耗单独算起来并不起眼,但总量惊人。在我国能源总消费量中,建筑能耗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45%。2000年末,我国建筑年消耗商品能源共计3.76亿t标准煤,占全社会终端能耗总量的27.6%,而建筑用能的增加对全国的温室气体排放“贡献率”已经达到了25%。发达国家目前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其全国总能耗的33%左右。以此推断,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建筑耗能比重最终将可能上升至总能耗的35%左右。如此大的比重,建筑节能已经成为我国节能的重要方面。
我国与同纬度许多发达国家相比,冬天气候更冷,夏天气候较热,南方空气湿度还很高。在这种湿热环境下,我国建筑行业的能耗惊人。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至3倍以上。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建设事业发展迅速。到2010年,城镇人均建筑面积将达到26m[2],农村人均建筑面积将达到30m[2]。直到2002年末,我国节能建筑面积只有2.3亿m[2]。目前,我国已建房屋有400亿m[2]以上属于高耗能建筑,总量庞大,潜伏巨大能源危机。
据分析,我国目前处于建设鼎盛期,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亿~20亿m[2],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而97%以上是高耗能建筑。以此推算,预计到2020年,全国高耗能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m[2]。建筑能耗将达到11亿t标准煤,因此,如果现在不开始注重建筑节能,将直接加剧能源危机。
鉴于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至3倍以上的现实情况,节能的潜力是很大的。如果从建筑设计、材料、施工和利用太阳能等方面,采取多种节能措施,使全国2020年建筑耗能由11亿t标准煤(平均单位建筑面积耗能由157kg/m[2]),分别下降到100kg/m[2],80kg/m[2],60kg/m[2],2020年全国建筑能耗将分别下降到7亿t,5.6亿t和4.2亿t标准煤。
3.2 各行业节能途径
到2005年,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至2.2t标准煤(1990年不变价),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3.4亿t标准煤,年均节能率为4.5%。节约和替代燃料油1600万t、成品油500万t。
主要耗能产品单位综合能耗有较大幅度降低,到2005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下降到0.8t标准煤以下;火电厂供电煤耗下降到380克标准煤/千瓦时;10种有色金属吨产品综合能耗下降到4.5t标准煤;水泥、玻璃等主要产品平均能耗降低20%;各种车型汽车百公里油耗平均降低10%-15%。
4 能源节约战略
4.1 指导思想
将节约能源作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以建设节能型经济和节能型社会作为深入开展全民节能活动的奋斗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能源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为核心,将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和提高效益和竞争力结合起来;树立广义节能观(结构节能、布局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全面推进节能工作。以工业节能为中心推动和协调农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各产业节能和全社会节能以节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切实加强高耗能行业和企业节能工作,加快高耗能设备技术改造,特别抓好重点企业、重点节能工程。
依靠技术进步,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宏观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4.2 战略目标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起草的《中国能源战略的基本构想》提出,在未来20年里,我国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一构想为未来20年能源节约规定了目标。按照多个研究部门的预测,2020年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人均GDP是3000美元,按届时人口15亿计算,全国GDP为49 500亿美元,所需要的能源总量是33亿t标准煤,万美元GDP的能耗是6.67t标煤;人均能耗是2.13t标煤。只要政策选择适当,我国完全可以以当初发达国家一半的能源供应实现其相应的人均经济发展目标。
4.3 能源节约战略措施
4.3.1 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强化信息服务,提高全民“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加快建立能源节约信息交流平台,搞好信息交流,强化信息服务。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现和总结能源节约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及时组织交流和推广,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为能源生产和消费企业提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信息,促进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能源节约上水平、上台阶。
每年组织好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注重宣传效果。加大经常性宣传和培训教育力度,增强全民的“节能意识”、“环境意识”。
4.3.2 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节能政策,建立健全能源节约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加快制定与《节约能源法》配套法规,引导和规范用能行为。制订和修订和完善节能、节材、资源综合利用标准和设计规范;研究提出包括国家法律、地方法规及部门规章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法律法规体系,有计划地开展有关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重点修订和完善煤、油、气、电资源节约管理的具体办法,能效标识及节能产品认证管理的条例等。做好《节约能源法》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在完善法规的基础上,要健全执法体系,加强监督检查,依法实施管理。研究制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促进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的激励政策。如抑制资源过度消费,有利于企业开展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及税负转移政策;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公共财政支持政策等。进一步深化能源价格改革和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能源价格预报制度;研究制定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改造项目纳入政策性银行支持范围,并在贷款方面给予优惠的政策;对能源消耗高、污染重的产品和设备课以重税,强制实施高耗能产品淘汰的政策。落实好国家对能源节约的减免税等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和促进企业积极开展直接节能和间接节能。
4.3.3 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强化技术导向作用,培育和发展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产业和技术市场
节能降耗既是企业也是国家技术进步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比和发现国内外能源效率差距的基础上,找出能源利用技术差距,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组织重大技术开发,是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整体技术水平的首要任务。要推动“产学研”联合,促进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为促进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进步,把能源节约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技术推广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抓好技术改造示范项目,抓好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重大示范工程;积极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运用市场机制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推广应用。继续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国家鼓励发展的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工艺、技术和设备目录及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和产品目录。
4.3.4 完善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强化能源利用和节能的基础管理工作
继续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推动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机制,如基于完善市场机制的节能信息传播机制;基于公开、透明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机制;基于科学认识、科学管理的综合能源规划和需求侧管理方法;基于合同能源管理的技术服务机制等等。
强化能源利用和节能的基础管理工作,如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能耗、物耗考核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统计指标体系,完善节能降耗统计,建立资源综合利用统计报表制度。加快信息网络建设,搞好信息服务。
加强企业节能典型示范工作。要建立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把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管理与职工经济利益挂钩,节奖超罚。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现和总结节能降耗综合利用的先进典型,及时组织交流和推广,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通过机制建设和加强基础管理工作,促进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引导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加速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以引导企业与政府或协会之间采取自愿方式实现节能目标。
4.3.5 扩大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在全球化的大形势下,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成为当今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因此在节能和环保领域里,在各国政府首脑已形成共识并签署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架构内,中国需要进一步扩大双边和多边交流与合作,共同面对能源安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在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先进的管理经验,引进国外节约能源,减少CO[,2]等有害气体排放的先进的技术,充分利用国际组织、金融机构、有关国家政府在节能、环保、新能源开发方面的优惠贷款和赠款,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节约的水平。
收稿日期:2005-12-12
标签:标准煤论文; 能源消费论文; 能源论文; 能源效率论文; 万元产值能耗论文; 节能宣传周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