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围绝经期是中妇女进入老年期的重要过渡阶段,也女性从性成熟期转向性机能衰退的重要阶段。多数女性的围绝经期历时数年,而期间可出现各种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其家庭和谐,故需要探索安全、有效的围绝经期妇女症状干预策略,帮助女性顺利走出围绝经期。为此,文章针对围绝经期妇女症状管理策略展开综述研究,如下。
【关键词】围绝经期;临床症状;管理策略;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1-0204-02
WHO将围绝经期定义为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至绝经后1 年称为围绝经期,我国妇女多从40~45岁开始绝经过渡期,而整个围绝经期历时1~12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围绝经期是女性必须经历的一段生理变化构成,受激素分泌水平影响,多数妇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而这些症状也是导致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需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和管理措施。在社会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的大趋势下,我国围绝经期妇女群体也日渐庞大,而围绝经期妇女引发的社会性问题也受到了大众的关注,如何解决该阶段妇女的身心健康保障问题仍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1.围绝经期症状概述
围绝经期症状属于神经内分泌失调症候群,其表现多样,涉及身体多个器官及系统,多数妇科女性可明显感受到围绝经期症状的表现。记忆力下降、失眠、情绪异常等神经系统症状是最为常见的围绝经期症状,其发生较早,绝经过渡期早期即可出现,各症状发生率均高达50%左右,部分地区甚至更高,对妇女的正常生活作息和工作产生了严重不良影响[1]。进入围绝经期后,妇女激素分泌水平会发生明显改变,从而直接影响了月经周期及经量,约2/3以上的妇女会出现月经紊乱、经量过多/多少等月经异常问题,该症状将一直持续至绝经。神经内分泌失调症候群对机体正常代谢影响较大,因而多数围绝经期妇女会出现潮热、易疲劳等情况,发生率高发40%以上,这些症状将随着围绝经期的结束逐渐减轻或消失。内分泌异常,尤其雌激素水平分泌不足,将直接影响人体骨代谢水平,故易发生骨关节痛、腰腿痛等情况,随着时间延长,严重者可出现骨质疏松等严重的并发症,需及早干预[2]。此外,受雌激素水平下降影响,围绝经期妇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性欲下降、阴道干燥等情况,同时也影响泌尿系统,引发尿频、尿急等情况,给妇女带来了较大的痛苦,这些症状在围绝经期持续时间较长,但经过治疗或干预可有效改善。应注意围绝经期导致的神经内分泌失调症还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头晕心悸等,而合并慢性疾病者可出现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等,因而需高度关注围绝经期妇女的心脑血管健康问题。
2.围绝经期妇女症状管理策略
围绝经期妇女症状管理策略是临床领域新兴的一类管理策略,其研究范围包括循症医学、生物学、护理专业、自我照护等方面,且目前其研究内涵和体系正在不断丰富和扩大。围绝经期妇女症状管理的目标为控制或延缓围绝经期的消极健康状态,其管理策略较多,包括激素替代疗法、生活方式干预等,我国在临床应用中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其管理策略也不断优化和改进,现总结如下。
2.1 合理使用激素及药物治疗
考虑到围绝经期妇女临床症状的根源是激素分泌不足,因而临床领域对于出现严重围绝经期症状者或激素水平变动较大者,建议使用激素类药物,以缓解患者围绝经期的严重不适症状[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除激素类药物外,还可针对患者出现的骨痛、骨质疏松症等症状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镇痛或抗炎药;严重抑郁、焦虑患者给予抗抑郁/焦虑药物;对于性欲下降、阴道干燥等情况可采用涂抹激素霜剂、使用阴道润滑剂等方式改善患者性生活,同时也可缓解阴道瘙痒或刺激性症状[4]。激素及药物治疗存在一定不良反应情况,需要严格掌握临床适应症,临床医师需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解答患者疑问、指导其正确用药,避免患者过分担心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2.2 补充替代疗法
这种疗法涉及营养学、中医学等多学科,主要采用自然、无害的方法改善妇女的围绝经期症状。可使用天然植物或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方式,缓解患者潮热、失眠等症状,但是该方面研究较为欠缺。此外,补充替代疗法还包括、放松疗法、瑜咖、精神治疗、气功等物理性疗法,可达到调节患者身心平衡,缓解机体不适、精神波动的作用。
2.3 中医学疗法
中药方剂及单方制剂在围绝经期症状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进展,成为我国妇女围绝经期健康管理的重要方法。中医对于妇女围绝经期病机认识深刻,其病因为阴阳二气不平衡,脏腑气血不相协调,且患者证候分型存在一定差异,因而可采取辩证分型论治,常用的方剂
包括桃红四物汤、百合地黄汤、二仙汤等[5]。此外,我国中医学的指压、推拿、按摩、针灸、太极拳等物理疗法也可缓解妇女围绝经期症状,且对于我国妇女较为适合,实际开展可行性较强。
2.4 心理干预
心理健康问题是围绝经期妇女必须渡过的重要难关,多数妇女存在焦虑、抑郁、易激惹等情况,却不知如何发泄或舒缓自己的情绪。为此,应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引导其客观看待围绝经期问题,并鼓励其向亲人、朋友或保健人员倾诉,从而舒缓心理压力,逐渐减轻负性情绪反应[6]。此外,应强化社会支持,鼓励妇女加入社会支持团体等,在社会活动中逐渐改善症状。
2.5 生活方式调整
围绝经期妇女应合理调整饮食,增加豆制品等大豆异黄酮植物雌激素含量丰富食物,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雌激素不足等情况;同时,增加高维生素食物、高钙、高蛋白质食物摄入量,预防骨质疏松等情况。应避免食用过于辛辣食物、高脂肪食物,同时也应减少饮酒量和高咖啡因饮料摄入量。体育锻炼或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围绝经期妇女身体素质,缓解临床症状,同时也可转移患者注意力;因而,建议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慢跑、散步、舞蹈、游泳等体育运动,在身体条件允许下积极参与社会性体育活动,促进身心健康[7]。
3.小结
围绝经期不仅对妇女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其同时也为多种并发症埋下了隐患,因而必须科学的、针对性的管理围绝经期妇女临床症状,进而维护妇女身心健康,降低围绝经期对妇女自身、家庭及社会的负面影响。当前,围绝经期妇女症状管理策略尚在研究阶段,主要包括激素及药物治疗、补充替代疗法、中医学疗法、心理干预、生活方式调整等方面,未来仍需进一步完善、优化及丰富,以满足不同围绝经期妇女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华,汪晖.围绝经期妇女症状管理策略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4,5(04):93-95.
[2]张荣环,赵菊,杨华强.心理护理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障碍的影响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5(04):534-536.
[3]李华,汪晖.妇女在围绝经期的决策及自我管理策略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4,5(06):653-656.
[4]余学红.民族高校女职工围绝经期症状及保健需求调查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1(01):70-74.
[5]班清媚,崔艳萍,陈静,等.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综合干预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5(13):27-31.
[6]张琴,陈思路,张洁琼,等.上海市社区妇女围绝经期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6,7(07):1172-1174.
[7]李华,汪晖.围绝经期妇女的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研究,2016,5(26):3223-3226.
论文作者:聂芳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绝经期论文; 妇女论文; 症状论文; 激素论文; 患者论文; 策略论文; 疗法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