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有效情境教学的“三步走”_英语论文

小学英语有效情境教学的“三步走”_英语论文

小学英语有效情境教学“三步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境论文,小学英语论文,三步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言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个特点决定了有效的语言教学是真实情境下的教学。情境创设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有目的地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场景和氛围,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从而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理解、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的过程(姚黎阳,2013)。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里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语言,学生才能充分理解语言的意义,提高语言使用的正确性和得体性,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交流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明确指出,教师要重视语言情境在小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语言情境在激活学生生活和知识经验、激发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降低学习难度、提升语用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创设接近生活的多样化语言学习情境,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二、如何有效地进行情境教学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什么新课题,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对情境重视不够,研究不多,教学情境的创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遵循情境教学的“三步曲”,即充分利用文本情境、充分利用课堂情境、积极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充分利用文本情境,帮助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

      外研版《英语》(新标准)教材内容丰富多彩,而且都呈现在接近小学生真实生活的各种有趣的情境之中。但不少教师将文本的情境束之高阁,转而煞费苦心地另起炉灶,苦思冥想一些不够真实贴切的语言情境,费时费力,导致教学时间不够,教学效果低下。还有的教师为了突出重点,提高效率,对文本做“去情境化”处理,剔除词句中出现的背景、语用场景等真实、具体和生动的情境,只剩下单词和句子。这样的“去情境化”处理使得学生无法体会情境教学的趣味,导致他们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果不好。教师对语言情境的漠视也直接导致学生对语言情境的忽视,致使他们出现语言运用不当等问题,影响他们语用能力的提高。

      一位教师在外研版《英语》(新标准)(供一年级起始用)(下同)第九册Module 5 Unit 2 Amy's blue dress is wet的区级研讨课的试教课上,引入课题之后,在未对文本情境进行任何说明、未激活学生任何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就直接要求学生听音判断。虽然只有简单的五个句子,但由于学生是在完全没有准备的状态下开始学习活动的,结果效果很差。课后评议时,听课教师针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指出教师应在学生听音前展示文本插图,还原文本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听音。通过情境激活学生“在雨里跑衣服会湿、鞋子会脏”的生活经验,可为后续的听音判断提供经验支持,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研讨课上,授课教师采纳了听课教师的意见,充分发挥了文本原有情境的作用,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理解新知识,结果教学效果非常好。首先,这位教师说道:"Look! It's raining heavily.Our friends Amy,Lingling and Sam are running home.Something happens to their clothes.But what? Let's listen and find out."教师以此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情境,帮助学生快速感知、理解功能句:"Amy's blue dress is wet.Lingling's favourite skirt is dirty.Sam's shoes are wet and dirty."接着,教师运用逐步减少关键词的方法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这些句式。最后,教师抛出:"It's snowing.Mrs.Smart is walking home." "It's windy.Mr.Smart is running on the playground."等更多与文本类似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发展语用能力。

      总之,教师要根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借助直观的图片进行学习的特点,充分利用文本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快速理解感知语言,为后续的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对语言学习情境的高度关注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之自觉关注语言情境。

      (二)充分利用课堂情境,帮助学生巩固掌握新知识

      教师在充分利用文本情境,引导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的基础上,若再能巧妙地运用课堂现有的情境资源为教学服务,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学生的语用渠道,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提升语用能力。

      笔者在教授第五册Module 5 Unit 1 Can I have an ice cream?时,首先利用文本原有的“Amy生病待在家里,觉得无聊,想做一些事情”的情境引导学生听音,理清文章脉络,自然引出文本功能句式:"Can I have an ice cream/have a drink?" "Yes,you can./No,you can't."由于学习内容和文本情境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故而学生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接着笔者利用真实的课堂情境,向学生抛出“在英语课上,你想做些什么事情?”这个问题,情境的作用再次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问题一出,学生纷纷举手,大家兴致盎然地用新学的句式征求老师的意见,就连平时爱开小差的学生也迫不及待地要发言。结果,学生不但熟练地运用了本课的新句式,还用了很多学过的旧知识进行语言输出,课堂互动深度而有效。例如,当一位学生调皮地问"Can I watch TV,please?"时,笔者指着大屏幕诙谐地回答:"No,you can’t.But you can watch English CD-ROM."这引得教室里笑声一片。当一位学生问"Can I sing songs,please?"时,笔者立即把决定权交给学生,一位学生机灵地回答:"Yes,you can.You can sing English songs."又一阵善意的笑声在教室里回荡。教师巧用课堂情境,使学生充分体验了英语学习的乐趣,虽然上课时间是学生最易犯困的下午第一节,但课堂氛围浓烈,学生精神抖擞,学习效果极佳。

      又如,教授本模块的Unit 2 Can I come in?时,笔者再次敏锐地捕捉课堂的真实情境,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笔者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模块的主要内容,就在复习即将结束时,有两位学生在教室门口急匆匆地喊“报告”。这时,笔者巧妙地利用自然的课堂情境,“拦下”这两位因替大家交作业而迟到的学生,要求他们用英语征求老师的意见。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两位学生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有趣的情境、真实的问题激发了全班学生的兴趣。在这时,笔者顺势教授"Can I come in?"。这两位学生尝试用新学的知识征求意见时,其他同学不时故意“刁难”,直至他们把这个句子说得十分流利、获得老师的高度认可才让他们回座。教师的情境意识可以带给学生大大的惊喜和快乐的记忆!课堂因情境而灵动,课堂因情境而高效!

      随后笔者提出要求,以后上课若是迟到,要用"Can I come in?"征得同学的同意。因为每位学生都可能遇到类似的问题,都可能用到这些句子,所以他们学得特别认真。有趣的课堂情境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了,使枯燥的文字生动化了,使学习活动趣味化、意义化了。结果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得开心!

      教师如果有较强的资源意识,就会处处留心,时时留意,不失时机地利用身边的情境资源,把隐性的情境资源化为学生真实的语用平台,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一位教师在教授第九册Module 9 Unit 1 Are you sad?时,巧妙地利用不少教师来听课的真实情境,用"Today there are many teachers in my class.I have a special feeling.How do I feel now? Can you guess?"来引导学生用目标句式"Are you…?"猜测教师的真实心情。虽然学生没有猜出答案nervous,但他们借助这个真实语境,运用了很多表示感觉的词,巩固了新知识;同时,教师也顺势教授了新词汇nervous,relaxed以及新句子"Don't be nervous."和"Please be relaxed."。情境教学不但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目标语句,还能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教师再次利用这个真实情境,设计调查任务,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和交流能力。由于教师有较强的情境意识,能敏锐地捕捉和利用课堂情境为教学服务,新课程“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在课堂上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执行,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其语用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其实,在学生众多、学生能力和性格各异的课堂上,隐藏着丰富的情境资源:学生迟到是情境,学生生病缺课是情境,就连学生上课开小差和同学讲话都可以是情境;每天的天气变化、学生衣着的变化、学校发生的大事小情是情境,飞进教室的虫子也可以是情境。只要教师加强情境资源意识,留心身边发生的人和事,课堂处处皆是情境。充分利用情境为教学服务,不但能节约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益,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学习的意义,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语言。

      (三)积极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明确指出,教师要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创设贴近实际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语言,发展语用能力。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知识积累不多,生活经验较少,需要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教师创设的情境越逼真,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越高。教师要不断强化资源意识,挖掘各种显性和隐性的教学资源,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语境,为教学服务。

      教授文本内容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情境和课堂情境;组织学生做练习时也同样要重视情境,充分发挥情境的功能,结合具体的练习内容创设各种真实的生活情境,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巩固语言知识,提升语用能力。笔者在组织学生做第五册Module 5 Unit 1 Can I have an ice cream?的练习3时,原文情境不是很明显,无法直接利用。但笔者巧妙地利用上课时间是上午第四节、学生已经感觉饥饿的隐性资源,创设了贴近生活的情境:“同学们,这有这么多好吃的,等会儿回家,想吃什么呢?征求一下妈妈的意见吧!”此话一出,就激起了他们表达的欲望,有的说想吃面条,有的说想吃冰淇淋,有的说想吃汉堡,有的说想吃糖,如此种种,不一而足。笔者扮演妈妈,逐一做了回应。对于合理的请求,就用"Yes,you can."爽快地同意;对于不利于身体健康的请求,就用"No,you can’t.",再用"Because…"进行引导。师生互动真实、深入而有效。通过这种模拟生活情境的语言运用,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语用经验,为今后的真实交流做准备。

      与课本配套的活动用书里有不少Listen and match或Listen and tick的练习,虽说练习一般都配有相关的图片,但教师若不创设一定的情境,就要求学生听音连线或听音判断,学生往往会很困惑。相反,教师若在听音前充分利用练习中的图片或文字信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去听音,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降低难度,提高教学效果。

      一位教师在讲解第九册Module 4 Unit 1 We' re going to sing and dance课堂活动用书的练习2 Listen and tick时,在听音前,利用其中的第一幅生日聚会图为学生创设情境:"Lingling is going to have a birthday party.But do you know how old she is? Who are going to her party? Where are her friends going to go? 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这些问题如有魔力一般,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习的指向性和针对性,极大地提高了活动的效果。而且,该问题情境不但激活了学生与生日有关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经验,为后续的听音做好铺垫,还降低了学习难度,提升了学习效果。

      情境是小学生英语学习必不可少的“调味素”,语言的呈现、操练和运用都离不开它。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境对语言教学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情境的“促理解感知,帮巩固掌握,促语用能力提升”的功能,“唱”好情境教学的“三步曲”,充分利用原有的文本情境和真实的课堂情境,积极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标签:;  ;  

小学英语有效情境教学的“三步走”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