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泵气液分离装置结构优化及试验研究论文_陈静一

东北石油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黑龙江大庆 163318

摘要:在高含气油田开发中,为了提高抽油泵的抽油效率,通常采用气液分离装置进行气液分离,通过改变气液分离装置的结构参数,对气液分离装置进行优化设计。

关键词:抽油效率;气液分离;优化设计

引言

现阶段,在油田开发中,抽油泵抽油[1-2]是国内外最主要的抽油方式。然而,随着油田开采的发展,现阶段我国油田已处于高含气[3]阶段,高含气已严重影响采油效率。同时,有些油田采油添加CO2方式来进行气驱,油气含量进一步增加。

为了解决油田高含气问题,在实际生产中,使用气液分离装置来进行分类,气液分离装置的结构参数会影响分离效果,进而影响油田生产效率,因此,研究气液分离装置可以为提高油田出油率提供帮助。

1.气液分离装置结构优化

根据对气液分离装置结构参数对分离效率的研究结果,结合油井和抽油泵具体参数,优化设计了两种气液分离装置。由于受套管内径的限制,气液分离装置最大外管内径取98mm,与之对比的气液分离装置外管内径取80mm;进液孔尺寸对分离效果没有影响,都取进液孔6个直径分别为16 mm;内管外径应该是越小越好,但为了不增加抽油泵抽吸的阻力,设计尺寸借鉴抽油泵固定阀尺寸,去内管外径32mm。下面提供两种气液分离装置结构参数。

1.1气液分离装置Ⅰ

外管内径80mm,长度2650mm,内管外径32mm,进液孔6个直径分别为16 mm。

1.2气液分离装置Ⅱ

外管内径98mm,长度1460mm,内管外径32mm,进液孔6个直径分别为16 mm。

2.气液分离装置对比试验研究

2.1气液分离装置Ⅰ

对气液分离装置Ⅰ进行模拟试验,试验参数为:动液面400m,冲程1.8m,冲次每分钟1次、2次、5次、7次、9次,气液比分别为0 m³/t、50 m³/t、100 m³/t、200 m³/t、300 m³/t、500 m³/t、1000 m³/t、1500 m³/t、2000m³/t,测试抽油泵的产液量,计算抽油泵的容积效率。试验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a)在相同冲次条件下,随着气液比的增加,抽油泵的产液量逐渐降低,容积效率也逐渐减小。气液比较小时下降速度较大,气液比较大时下降速度较小;

b)在相同气液比条件下,随着冲次的增大抽油泵的产液量虽然增大,但容积效率逐渐减小。冲次越小产液量和容积效率变化越小。原因是由于冲次越小气液分离时间越长,分离效果越好。从试验数据可以看到冲次2时气液比从0~2000 m³/t,容积效率下降23.5%,冲次9时气液比从0~2000 m³/t,容积效率下降45.2%;

c)气液比从0~2000 m³/t变化时,产液量和容积效率变化不是线性变化,而是在中间有个拐点,拐点之前下降很快,拐点之后有小幅增加后缓慢降低。

d)从测试结果来看,气液分离装置Ⅰ可以在冲次每分钟2~9次,气液比从50~2000 m³/t,冲程1.8m的条件下,保证容积效率在50%以上。

2.2气液分离装置Ⅱ

对气液分离装置Ⅱ进行模拟试验,试验参数为:动液面400m,冲程1.8m,冲次每分钟1次、2次、5次、7次、9次,气液比分别为0 m³/t、50 m³/t、100 m³/t、200 m³/t、300 m³/t、500 m³/t、1000 m³/t、1500 m³/t、2000m³/t,测试抽油泵的产液量,计算抽油泵的容积效率。试验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a)在相同冲次条件下,随着气液比的增加,抽油泵的产液量逐渐降低,容积效率也逐渐减小。气液比较小时下降速度较大,气液比较大时下降速度较小。

b)在相同气液比条件下,随着冲次的增大抽油泵的产液量虽然增大,但容积效率逐渐减小。冲次越小产液量和容积效率变化越小。原因是由于冲次越小气液分离时间越长,分离效果越好。从试验数据可以看到冲次2时气液比从0~2000 m³/t,容积效率下降3.35%,冲次9时气液比从0~2000 m³/t,容积效率下降44.55%;

c)气液比从0~2000 m³/t变化时,产液量和容积效率变化不是线性变化,而是随着气液比的增加产液量和容积效率先不变,而后在某点发生突然下降,下降速度较大,而后再缓慢降低。

d)从测试结果来看,气液分离装置Ⅱ可以在冲次每分钟2~9次,气液比从50~2000 m³/t,冲程1.8m的条件下,保证容积效率在50%以上。

3.小结

从测试结果来看,单级气液分离装置Ⅱ比单级气液分离装置Ⅰ的分离效果好。主要是由于单级气液分离装置Ⅱ比单级气液分离装置Ⅰ分离腔直径更大、长度更短,所以分离效果更好,这与前面理论分析结构一致。

参考文献:

[1]朱君. 有杆抽油系统井下工况诊断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4.

[2]陆耀桢,周鸿康,陈建明,李天保. 有杆抽油泵井下抽油示功图计算机诊断系统[J]. 实验力学,1988,(02):97-103.

[3]王鹏. 高含气油井试油生产风险控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

论文作者:陈静一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6

标签:;  ;  ;  ;  ;  ;  ;  ;  

抽油泵气液分离装置结构优化及试验研究论文_陈静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