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分析论文_屈宝斌

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分析论文_屈宝斌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海南海口 570311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逐渐增多,在进行城市道路铺设时也多使用沥青、混凝土等材料,使得城市道路自身的渗透能力下降,在城市的给排水系统设计中只能单纯依靠铺设给排水管道来进行给排水工作,但是由于给排水管带的复杂性,使得市政给排水管道的维护管理难度比较大,而且市政给排水管道只能起到排水作用,不能实现雨水等的收集与循环利用,不符合绿色城市的发展要求。为满足城市的给排水需求,避免城市内涝等灾害,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缓解城市的供水压力,人们大胆地提出海绵城市的概念,改善城市的给排水状况,以保证城市系统的稳定运行。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

1海绵城市设计概念

1.1 海绵城市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自然理念

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需对市政给排水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首先通过整个城市的生态性建设进行充分的研究,合理选择利用海绵建设理念及措施,保证整个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能够符合自然生态发展的要求。海绵城市给排水设计与传统城市的给排水设计有着明显的区别,无论是从整个城市的道路建设、水安全及水环境等方面,其都存在相应的改善。不仅能够保持城市地下地理环境,减少道路建设施工对城市地表的生态破坏。而且,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保护原有的水资源生态系统,这样能够促进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设计,从而给城市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

1.2 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思路

在很多城市进行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过程中,其规划设计的总体思路都是为了能够构建一个城市水资源循环系统。这样能够比传统的市政排水规划更加生态化,从而对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真正的促进城市的生态化建设。因此,在进行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规划过程中,必须要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从而帮助实现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并且能够将城市内的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进行有效的补充进而缓解城市内部水资源紧缺的情况,真正的让城市生态系统得到健康的发展。

1.3 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的重点

现代城市的海绵市政给排水设计规划,其在设计上与传统给排水设计存在较大的区别,因为海绵城市给排水设计在保证行洪安全的前提下,更加强调缓释慢排。因为很多的城市在建设过程中,都在强调快速的进行雨水排出,从而避免发生严重的城市内涝问题,而我们通过应用海绵城市给排水设计,强调缓释慢排理念,能够在传统的排水设施的基础上,增加对雨水的回收利用,真正的实现雨水的“渗、滞、蓄、净、用、排”,保持整个城市的基本水文特征,从而有利于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 现代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原则

2.1 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污水处理

当前集中式污水处理是较为常用的方式,将城市各处污水集中到大型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能够实现对污水的高效、有序处理。但是,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经济总量也在逐步上升,这种传统的集中式处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城市全面发展需求,需要更为先进、完善的方式进行污水处理。集中式污水处理需要对污水进行远程、持续性输送,造成其处理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必须对现代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进行有效分析,结合城市远期规划及近期发展状况,选择点面综合化布局的情况对市政给排水系统进行设计、建设,做好集中式和分散式污水处理相结合的工作,提升城市整体污水处理效率。

2.2 制订科学的防汛防内涝规划

城市的全面扩张,其区域、人口不断扩大,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地下水过度开采、地面下陷等现象,加之城市地表硬化面积的增加,降低了地表水的渗透总量,给城市防汛防内涝工作造成较大的压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部分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造成天气异常问题频发,强对流天气越来越多,城市区域的大降水量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人们生产生活。因此,在现代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制订科学的防汛、防内涝规划,在此基础上综合城市多方因素开展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工作。

2.3 落实水资源全区域性平衡的规划设计

我国地域广阔,地区气候差异大,近年来频繁出现南涝北旱的现象,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水资源分布不均。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必须从大地区水资源平衡工作着手,实现水资源节约目标的同时,满足城市发展用水需求,因此,必须进行水资源的全区域性平衡的规划设计。在对现代城市市政给排水进行规划设计过程中,做好各个区域的用水估量,详细了解区域性的发展状况,达到高效利用水资源的同时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 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3.1 注重绿化带的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中,对城市内部的绿化带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是整个海绵城市给排水系统中的关键要素。通过利用合理的绿化带的建设,加强雨水径流的渗透与过滤作用,真正的提高海绵城市给排水设计质量。在进行绿化带设计时,合理利用低影响开发措施,保证设计竖向,这样能够使得路面积水在一定时间内可以顺畅的排放到绿化带中,从而缓解城市内涝、净化径流污染。

3.2 提高路面的渗透性

随着现代城市道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各项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也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在实际进行海绵城市道路改造过程中,合理增加道路施工材料的渗透性,通过采用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等材料来增加城市路面的渗水功能。首先,我们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对于机动车道路的铺设中,合理使用一些透水性能好的沥青材料,并且还要强调道路路基的稳固程度,在保证整个道路的正常通行的前提下,增加路面雨水径流入渗量。其次,在相关的道路人行道的设计规划上,合理选用透水铺装,加强与周边了绿化带竖向关系,保证雨水排放组织路径。

3.3 附属设备的设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除了需要重视上述一些问题外,还需要加强对相关附属设备的科学设计。首先,加强对城市道路路缘石的设计,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结合实际现状,因地制宜的进行分析设计。例如,我们在道路设计过程中,对于平缘石的高度和周边的地表进行竖向衔接,这样才能有效保证雨水直接流入到路边的绿化带中或者是设计的雨水收集口,从而有效的避免道路出现积水情况,影响城市交通出行。其次,因为立缘石自身的特性关系,在对其进行设计规划时,很难保证雨水会直接流入到绿化带中,因此这时需要我们的相关设计人员对其进行相应的改善,通过增加相应的路缘石开口、打孔等一系列工作,保证使雨水汇入。此外,在进行道路规划设计时,还需要对路肩边沟等进行科学设计,因为路肩边沟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其使用的材料进行考虑,不仅需注重整体美观性,防治垃圾堆积堵塞等问题出现。而这时我们可以应用植草沟,实现对雨水转输和净化的目的,最终达到及时排放的功能。

结束语

我国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过程中都会遭遇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因此,在实际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前提,规划出水资源统一调配、利用、处理的方案,实现环保、减灾、水质保证等方面的目标。同时注意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方案,以便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春涛.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36):13.

[2] 李国炜.生态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34):89-90.

[3] 姚春卫.分析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主要注意的问题[J].科技与创新,2018(13):69-70.

论文作者:屈宝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分析论文_屈宝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