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尊萍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幼儿园 342700
【摘要】在全新的幼儿教育领域,体育成为一门重点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身心素质建设。为了保证幼儿在体育游戏过程中,实现运动习惯以及心理健康品格的有效建立,幼儿教师需要在体育游戏中,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保证幼儿体育教学更加高效。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体育游戏;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123-01
前言:幼儿阶段是个体成长的重要时期,幼儿教师必须重视体育游戏组织与展开,让幼儿在良好的体育游戏氛围下,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因此,教师在组织体育游戏活动时,需要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幼儿心理品质。
一、幼儿园体育游戏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能性
在幼儿园教育领域,教师组织体育游戏活动期间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对幼儿的情绪进行有效的促进与激发,让幼儿对体育游戏产生参与,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运动意识。其次,幼儿教师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品格,勇敢地克服体育游戏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挑战,让幼儿在今后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摆脱畏难情绪。同时,教师在组织体育游戏活动过程中,合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游戏当中,能够促使幼儿形成健康的交际品格,让幼儿积极地展开合作、互动,全面提升幼儿团队配合意识。
二、幼儿园体育游戏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善用情境法,强化心理体验
在幼儿体育游戏组织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游戏情境的合理构建[1]。以情境为载体,调整幼儿内心上的情绪,让幼儿在体育游戏过程中能够增强游戏体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参与到体育游戏过程中。同时,也能够有效缓解枯燥的活动氛围,保证体育游戏活动效果更加理想。比如说,教师在组织“老鹰捉小鸡”体育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先根据游戏主题制作相关的教具,例如老鹰、鸡妈妈、鸡宝宝的头套,促使幼儿对自身所扮演的角色特色形成更加清楚的认知。之后,幼儿教师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设置比较欢快、激烈的音乐作为游戏背景。让幼儿在紧张的游戏气氛下,产生游戏参与的动力。此外,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时,可以合理构建故事情境,将体育游戏通过故事的方式呈现给幼儿。让幼儿对体育游戏活动流程加深认知,并有序参与到体育游戏活动当中。
(二)借用演练法,培养意志品质
在幼儿体育游戏活动当中,幼儿教师为有效渗透心理健康给教育,需要采用演练的方式,组织体育游戏活动。也就是说,幼儿教师需要反复组织体育训练活动,让幼儿反复地、重复地参与体育训练,在演练与实践过程中逐渐摆脱对体育游戏的负面情绪,促使幼儿形成顽强的意志品质。在体育游戏过程中,幼儿教师为保证幼儿对演练活动产生参与兴趣,需要对演练方式进行不断创新。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演练、情境演练、竞赛演练等多种方式,让幼儿对演练活动始终富有热情和活力,让体育游戏活动绽放光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两人三足体育游戏为例,教师引导幼儿反复训练和演练,在演练过程中有效提升幼儿肢体协调能力。再比如说,幼儿教师可以合理设计闯关游戏,保证游戏难度合理,从而激发幼儿挑战意识。
(三)巧用设难法,锤炼心理品质
在幼儿体育游戏活动当中,为实现幼儿心理健康有效教育,教师需要合理设置关卡和障碍,从而有效训练幼儿反应能力,以及对问题的随机应变和处理能力。让幼儿在今后的成长和生活中,能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沉着、冷静的进行分析。例如。在幼儿游戏活动领域,“走大鞋”是一种比较有趣的游戏活动,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增加游戏难度。要求幼儿以合作的方式参与到游戏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团队配合,提高自身协调性,同时也能够增强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保证体育游戏活动教学更加有效。
(四)活用暗示法,施以心理引导
在幼儿体育游戏教育领域,暗示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合理采用暗示法组织体育游戏活动,对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行为表现,给予一定鼓励和肯定,让幼儿对游戏活动产生学习自信。通常情况下,教师实施心理暗示的方法包括语言、行动以及情感等方面的暗示,让幼儿在教师的心理暗示下,对体育游戏产生参与自信,同时也能够在教师鼓励下,积极克服游戏挑战,保证体育游戏活动能够合理地、有效地进行。例如。幼儿教师在组织“勇敢的孩子”体育活动时,可以合理渗透心理暗示法教学。首先,教师鼓励幼儿自主进行心理暗示,大声喊出我可以、我能行,进行自我鼓励。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小组设计口号,为队伍加油[2]。同时,教师在幼儿体育游戏过程中,给予幼儿言语以及行动上的鼓励。告诉幼儿自己是最棒的,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幼儿体育游戏难度和挑战。从而保证幼儿能够拥有积极进取的心态,参与体育游戏,更能够促进幼儿体育游戏活动高效化发展。
(五)妙用亲子训练法,促进身心健康
在幼儿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合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重视与家庭教育建立有效联系。教师贯彻家园合作理念,积极组织亲子类的体育游戏活动[3]。让幼儿在家长的引导和影响下,对体育游戏形成正确心理状态,同时也能够以积极、认真的状态参与到幼儿体育活动当中,从而实现幼儿心理品格有效建立。例如,幼儿教师可以组织亲子体育竞赛游戏,将幼儿和家长搭配成一组。然后各个小组之间进行体育游戏竞赛,在幼儿与家长协调配合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幼儿体育学习意识,同时也能够有效增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情感。让幼儿在家长的情感影响下,产生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实现幼儿体育运动的思想启蒙。
结论:综上,对幼儿来讲,体育是一门重点学科,体育游戏能够促进幼儿体能素质有效训练,同时也能够健全幼儿心理品质,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品格。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对体育游戏活动加以创新,在日常游戏教学活动过程中,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傅佳慧.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体育游戏中的渗透研究[J].名师在线,2017(19):91-92.
[2]王姚尧,李慧.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渗透[J].基础教育研究,2017(17):86-88.
[3]杨晓晓.体育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J].运动,2017(08):81-82.
论文作者:温尊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幼儿论文; 体育游戏论文; 幼儿教师论文; 教师论文; 过程中论文; 游戏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