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契约影响项目绩效的理论模型研究
——基于PPP利益相关者视角*
马亮 李君宁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444)
摘要 :将心理契约作为研究公私合营伙伴关系(PPP)新的切入点,可通过其促进合作伙伴对彼此的潜在信任,加强双方的合作行为,从而改善公共部门和私人资本合作的PPP项目绩效。目前,对PPP领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显性契约方面,而心理契约在PPP项目绩效的研究领域中涉及较少。因此,从心理契约视角出发,探究其在PPP项目中对绩效的改善机理。以组织间关系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提出将心理契约作为自变量,研究合作行为的中介作用,引入并分析关系承诺作为调节变量对于PPP项目绩效的影响,提出了变量之间关系假设和结构方程模型框架,从而为心理契约影响PPP项目绩效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在PPP实践中改善项目绩效提供了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PPP;心理契约;合作行为;关系承诺;项目绩效
0 引言
公私合营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最初于英国兴起,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的项目合作模式。20世纪90年代,众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将PPP模式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目前,PPP项目已经涵盖农业、水利、交通市政设施、生态环境治理等多个领域。
虽然PPP模式具有众多的应用领域,但由于其具有项目建设前期投入资金多、项目运营周期长、项目参与主体众多、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利益诉求不一致等诸多特点,决定了PPP模式应用复杂。为了降低PPP项目实施的风险,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都尽可能拟定庞杂的合同条款以约束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包括项目的融资架构、特许期限、风险分配方案、回报模式、参与方的利益分配机制等,以期通过完善且具有法律依据的合同,保证参与方利益的实现。
随着PPP项目实践经验的增多,学术界对于PPP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逐渐意识到,以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行为对于改善项目绩效具有关键作用。基于以上认识,对PPP后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私双方的风险管理及利益分配方面。力求通过合同条款的形式将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全部列明,结果忽视了心理契约从心理层面对PPP项目绩效的重要影响。
1 概念分析与研究现状
1.1 心理契约概念
20世纪60年代,Argyris在研究组织行为时,第一次提出了“心理契约”的概念[1]。后来,Schein对心理契约进行了较为确切的定义:“个人将自身对组织有所贡献与组织期望对个人有所获得之间,以及组织针对个人期望的获取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2]。
随着学术界对心理契约的深入研究,形成了“Rousseau学派”和“Guest学派”两大理论分支。其中,“Rousseau学派”将心理契约看作组织与员工双方对彼此责任的潜在认知,并认为组织仅为心理契约的形成提供了环境要素。因此,这一学派的观点仅考虑了员工视角[3]。
通过上述文献的分析表明,心理契约有利于参与方之间达成合作,合作行为对于项目绩效具有正向影响,故合作行为可以在心理契约影响项目绩效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
本文的研究拟采用Moorman的定义,将关系承诺视为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合作过程中,双方尽各自最大努力去维持彼此的价值关系。同时将关系承诺分为经济性承诺、情感性承诺和持续性承诺三部分内容。
本文借鉴了前人对于心理契约的相关研究成果,将其引入PPP项目领域,参与方为PPP项目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即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将二者的心理契约定义为:交易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对彼此之间应承担责任的感知。
1.2 心理契约维度
20世纪80年代,Macneil首次提出了心理契约具有维度的观点,并将维度划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交易心理契约,关系心理契约[4]。其中,交易心理契约是指交易方之间的交换关系可通过经济性条款对收益和风险进行量化,一般适用于短期的交易关系;关系心理契约通常针对未来发生的不确定性事件,对参与方进行隐形约束的情感型契约,一般适用于长期的交易关系[5]。Rousseau将MBA毕业生作为心理契约的研究样本,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得出了心理契约分为交易型契约和关系型契约两个维度的结论,从而证实了Macneil的观点。其中,交易型契约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薪酬、绩效奖金等可以量化的经济性行为;关系型契约的具体内容包括: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员工之间对于任务分配的共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等内容[6-7]。后来,Rousseau等通过研究美国注册护士的心理契约维度,将心理契约划分为三个维度:交易维度,关系维度,团队成员维度[8];前两个维度与上述交易型契约与关系型契约的含义类似,团队成员维度是指组织与员工均注重彼此之间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于斌等在研究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心理契约时,将其分为交易心理契约、关系心理契约和理念心理契约三个维度[9]。其中,交易型与关系型与上述内容一致,理念型维度指的是员工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对组织产生的信念和期许,是员工与组织之间可以共同感知的价值信仰。
由以上分析可见,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以卖淫、嫖娼的方式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不能以传播性病罪定罪处罚。
上述文献表明,组织之间的心理契约可以促进双方合作行为的形成,而良好合作行为的形成又能够促进项目绩效的提升。
1.3 心理契约对项目绩效影响作用模型的研究现状
目前,学术界对于心理契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和深入的成果。研究领域集中在组织与个人之间,应用于企业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居多,但组织间的研究较少涉及。通过阅读国内外文献可知,心理契约研究领域已有多个量表可以借鉴,但在工程项目领域尚未有成熟的量表。本文将PPP领域的特点与已有量表进行结合,开发出适用于PPP领域的心理契约量表;心理契约与项目绩效的作用模型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其中,心理契约在模型中以自变量和中介变量居多。
2 变量确定与研究假设
心理契约是指交易方在对彼此形成主观认知的基础上,随着合作关系的逐渐深化,在心理上达成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共识。以此为依据,遵循规范以约束自身行为[17],进而增强交易方合作的信心,进一步增加交易方彼此的忠诚度和强烈的认同感。当一方对另一方怀有期望并认为另一方对自身做出承诺时,往往会有更为积极的行动意愿和更多的建设性行为,从而提高项目绩效。Mir等的研究表明,在大型工程项目中,合作关系对于项目绩效的影响比技术对项目绩效的影响更重要[18]。Meng通过选取当地的建筑供应商作为样本,进行合作关系研究,认为合作关系对于项目绩效具有正向影响[19]。双方之间的友好合作可以促进信息交流,减少沟通成本和谈判成本,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有助于提升项目绩效,进而促使项目取得成功[20]。
2.1 研究变量的界定与内涵
2.1.1 合作行为
在与客户谈生意时,凯迪拉克成了程晓信誉和实力的象征,尽管他并不是十分能说会道的人,但凯迪拉克却给他做了活广告,使他信心大增,业绩直线上升。
Srinivasan,Brush的研究发现,组织之间的合作行为对双方的项目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并认为合作行为由专项投资、信息共享和共同行动三方面内容组成。在本文的研究中采用Srinivasan,Brush的研究观点。
同一项政策,用不同的指标进行评价,其结果大不一样。指标的统一性不但在项目的最终评价中起标准尺度作用,而且也是评判政策的依据,标准不一,不同种政策就没有可比性。实行统一指标标准,就等于把不同的政策,置于相同的起跑线上,这样才能把诸多复杂因素化为单一因素,从而减轻评价难度。另外,制定的评价标准应尽量简要明了,避免因评价标准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而给评价工作带来操作上的困难。
合作行为是指两个及其以上的个体或组织为了实现其共同目标而对彼此间的合作活动进行协调,继而促进自身和其他组织发展的行为[10]。学者对于合作关系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人际关系层面,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管理模式的持续变革和组织形式的不断演变,有关合作行为的研究逐渐渗透到组织内部及组织之间,对合作行为的研究越来越深入。Richardson对企业间合作这一概念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合作是外部市场与企业之间联结的一种组织形式,其本质在于将各类企业之间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2.1.2 承诺
承诺是促进参与方在相处过程中维持依存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早期,学者对此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组织承诺层面,并对承诺从心理层面理解,将其视为组织的信任感。近年来,有学者陆续提出通过关系承诺来理解交易双方心理契约的观点,其中,Moorman,Zaltma认为关系承诺是参与方为了维持彼此之间长久的价值关系而产生的持续性期望。
从交易角度,关系承诺可由经济性承诺、情感性承诺与持续性承诺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经济性承诺通常被视为在交易过程中权衡成本与收益的行为,反映了交易方进行交易的功利性动机。Buchanan认为情感性承诺建立在交易方彼此的共同目标、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相较于功利性价值,增添了情感性因素。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由于情感性承诺的交易方具有维持双方关系的意愿,可能会比经济性承诺的交易方具有更为持久的关系;持续性承诺体现了合作过程中企业关系具有持久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近日,VIAVI Solutions公司与中国移动研究院就当前5G网络前沿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来自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权威专家参加了交流会,并对VIAVI包括SPN-OAM、Flex-O(OTUCn、OSA-710)等领先产品在内的最新5G测试解决方案给予高度评价。
通过对上述概念的梳理,可知心理契约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个人与组织,且“Rousseau学派”与“Guest学派”均认为心理契约是在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的相处过程中,对于彼此应有义务的心理感知。
2.2 研究假设的提出
2.2.1 心理契约对项目绩效的影响
国内外学者均对心理契约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Mcdermott等研究发现,心理契约作为隐性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企业的战略制定和企业收益[11]。另外,侯景亮研究指出,成员对组织的满意度与其心理契约的满足程度具有正相关性。除此之外,成员对组织的满意度也会影响项目的整体绩效[12]。刘晓峰在研究当地农户与优质企业的合作过程时发现,双方之间的心理契约随着合作关系的深化而逐渐稳固[13]。梁中等研究企业与当地农户在合作过程时发现,心理契约是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软性约束,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显性经济型契约的不足,从而可以促进双方合作关系的建立与持续[14]。蔡文著等认为,通过将心理契约的治理机制应用到农户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有助于促进双方合作关系的稳定,改善项目绩效[15]。柴攀峰等的研究发现,作为有效促进双方合作关系的途径,心理契约可以间接促进合作绩效的提升[16]。
本文采用于斌等的观点,认为心理契约由交易心理契约、关系心理契约和理念心理契约三方面内容组成。其中,交易心理契约指的是:以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双方的经济与技术为基础,可以满足PPP项目需求的合同条件;关系型心理契约指的是: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在PPP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积极沟通,分享信息,共同决策等;理念型心理契约指的是: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在合作过程中维护并且提升自己的信誉与品牌形象的信念。
2.2.2 合作行为的中介作用
根据上述心理契约影响项目绩效模型的现状研究,以心理契约作为自变量,将合作行为作为中介变量,引入关系承诺作为调节变量,对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做出假设。
Dyer在研究中发现,合作行为中的专项投资有利于提升企业绩效。其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参与方之间为了维持合作关系而进行相互持股,以专项投资的方式强化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促进参与方共同收益提升;其次,由相互之间的共同行动带动知识、人才等要素在企业间的充分流通,使得技术不断进步,提升合作绩效。Kale的研究也表明,通过对专项资产与人力资源进行投资,有助于推进合作过程,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意愿,进而提高企业间绩效。
谭祖英等[8]人的研究显示,局麻药与吗啡类药物合用于硬膜外腔,麻醉阻滞有效的时间相对较长,罗哌卡因的用量会相对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比单独使用罗哌卡因麻醉药物的对照组低,本次的研究结果与其研究基本相符。
“Guest学派”认为心理契约是双方在交换关系中,对于各自所需承担义务的主观性认知。
课程每个教学模块的载体都是日常生活中熟悉、并且十分关心的食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通用性。作为教学情境中载体的分析检验工作,覆盖了食品企业生产中的典型岗位。因此,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关键岗位技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还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将“功能性食品”课程进行重组。
2.2.3 关系承诺的调节作用
结合2.1的分析,本文认为,在PPP项目中,心理契约与项目绩效之间的关系既会受到合作行为的中介作用,也会受到关系承诺的调节作用。
在关系承诺中,双方的“付出”与关系的“稳定”在合作关系中具有重要作用[21]。Sheu等认为,关系承诺是参与方在交易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心理契约或结合力[22]。Rousseau认为心理契约会促成情感承诺,情感承诺是关系承诺的维度之一。
通过上述对于关系承诺的文献分析,本文认为关系承诺可以影响心理契约与项目绩效之间的关系。
使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的FEI Quanta 2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秸秆炭的表面结构形貌。测试各项技术指标如下,(1)放大倍率为25~200000,分辨率为3.50 nm;(2)加速电压为0.2~300 kV;(3)样品室内径为284.0 mm,分析工作距离为 5.0 mm。利用其附带的能量色散谱仪(EDS)分析改性炭材料表面铜元素的含量。
3 理论模型框架的构建
图1 心理契约影响项目绩效的理论模型框架
综合以上对于心理契约、项目绩效、合作行为以及关系承诺的文献梳理分析,可以得出如图1所示的模型框架。图1中,人的心理动机能够深刻影响其行为方式,作为个体,人是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23],所以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心理契约会影响彼此之间的合作行为,而相互之间的合作行为会共同促进项目绩效的提升。在此过程中,关系承诺对心理契约影响项目绩效具有调节作用。通过该理论模型和后续实证研究,可得出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心理契约影响项目绩效的基本路径,以及能够对该路径产生调节作用的因素,从而探究各要素之间的影响机理。
4 结语
本文以组织间关系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引入合作行为作为中介变量,将其分为专项投资、信息共享和共同行动三个维度。分析了在PPP项目领域,心理契约、合作行为与项目绩效的关系。同时,引入了关系承诺作为调节变量,分析了其在PPP项目中,对心理契约与项目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基于此,提出了变量之间的研究假设并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从而为从心理契约的视角研究对PPP项目绩效产生的影响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在PPP实践中改善项目绩效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目前,由于实验条件和时间限制,并未对此进行实证检验,下一步这将是研究的方向。
风影自幼就是个有灵性的孩子,就像传说中的转世灵童一样。而且,除了天性中的淘气与玩劣,喜欢虐杀小动物外,心里似乎还存在着另一种东西,那就是一点温存,一点怜悯,一点同情,一点善良,一点……那么纯真的天性。他喜欢听钟声,这白云寺院就在他家的附近,它坐落在半山坡上,四周青山隐隐,红墙隐没在一片翠竹当中。每天凌晨,总会从它那里响起一阵悠扬悦耳的钟声,将他的心带到十分悠远的地方,他的思想上像电击一般感受到了一道灵光,思绪就跟着它的余音,随着它一直消失在那云雾萦绕的远山之中。晨钟暮鼓,钟声每天清早都会如期响起,直到把整个的他带离这个尘世,进到一个虚无缥缈、无我、无你、无他的境界中去。
参考文献
[1]ARGYRIS C.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M]. Oxford:Dorsey,1960:55-57.
[2]SCHEIN E H.Career dynamics:mathing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needs [M]. 3th ed.Englewood Cliffs:Pretice Hall,1980:34-37.
[3]ROUSSEAU D M.Psychological and implied contracts in organi-zations[J].Employee Responsibilities and Rights Journal,1989(2):121-139.
[4]MACNEIL I R.Relational contract: what we do and we do not know[J].Wisconsin Law Reviews,1985(3):483-524.
[5]MACNEIL I R.Contracts:adjustments of long-term economic rela-tions under classical,neoclassical and relational contract law[J].Northwestern University Law Review,1978,72:854-905.
[6]ROUSSEAU D M.Psychological contracts in organization:under-standing written and unwritten agreements[M]. Thousand Oaks: Sage,1995:90-97.
[7]王萌.关系型契约治理研究:理论分析和台州缝制设备产业集群实证[D].杭州:浙江大学,2011.
[8]ROUSSEAU D M ,TIJORIMALA S A.Assessing psychological contracts:issues alternatives and measures[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8,19:679-695.
[9]于斌,王勃琳.企业高层次技术人才理念型心理契约对其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2):176-180.
[10]TURNBULL P W ,BRENNAN D R , WILSON D T.Dyadic adaptation in business-to-business markets[J].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2003,27 (11/12):1636-1665.
[11]MCDERMOTT A M,CONWAY E,ROUSSEAU D M, et al.Promoting effective psychological contracts through leadership:the missing link between HR strategy and performance[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13,52(2):289-310.
[12]侯景亮.心理契约对目标绩效的影响研究:以工作满意和努力为中介变量[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1,30(4):731-740.
[13]刘晓峰.“农超对接”模式下农户心理契约的构成及中介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11(2):69-73.
[14]梁中,张松.基于心理契约的农民合作意愿提升路径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4):18-24.
[15]蔡文著,杨慧.龙头企业与农户渠道关系治理机制创新:以心理契约为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2014,34(1):215-221.
[16]柴攀峰,张胜男,范光明,等.基于心理契约机制的农户-龙头企业合作渠道绩效研究:以浙江省农户调研样本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2):3742-3746.
[17]杨阳,周玉玺.农村社区差序格局、心理契约与农户合作行为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4,27(6):57-61.
[18]MIR F A,PINNINGTON A H. Exploring the value of project management: linking project management performance and project succ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4,32(2):202-217.
[19]MENG X.The effect of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on project per-formance in construction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2,30(2):188-198.
[20]杜亚灵,李会玲,柯洪,等.中国情境下工程项目中承包商公平感知量表的开发与验证.系统管理学报[J].2016,25(1):165-174.
[21]霍宝锋.变“单赢”为“多赢”—基于信任,承诺与权力的供应链关系管理[J].北大商业评论,2013(2):77-92.
[22]SHEU J B,HU T L. Channel power,commitment and perfor-mance toward sustainable channel relationship[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9,38(1):17-31.
[23]Chester I Barnard.组织与管理[M].曾琳,赵菁,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PMT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的组织行为与模式创新研究(71390523)”;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上海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应用PPP模式研究(2017-A-046)”;;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网络环境下面向全寿命周期的大型工程项目群组织集成技术研究(16PJ1432400)”;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基于劳动竞赛的重大工程良性组织行为激励机制研究(ZZSD15093)”;上海学校德育理论研究课题“高校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研究(2018-B-009)”。
收稿日期 :2018-10-28
作者简介 :
马亮(1984—),男,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项目组织模式与行为。
李君宁(1994—),女,研究方向:PPP领域的组织模式与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