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腹外疝的临床治疗体会论文_许春阳

研究腹外疝的临床治疗体会论文_许春阳

许春阳

(山西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三医院 山东 大同 037000)

【摘要】 目的:本次主要研究腹外疝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腹外疝患者80例,随机分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实验组给予经脐单孔腹腔镜。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腹外疝患者应当进行及时的治疗,只有如此才能够确保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腹外疝;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5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3-0164-02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腹外疝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腹外疝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还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2~72岁,平均43.2岁,所有患者在患处均发现肿块。其中斜疝60例,直疝40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下腹坠胀、吸收功能差等,均排除精神疾病以及意识障碍,排除肾、肝、心、肺功能障碍。本次将所有有患者按照随机抽选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腹外疝的基本病象是在患处出现肿块,一般初期难以受到重视,其原因在于肿块开始的时候不明显,患者仅仅只能够感觉到疝环处伴有坠胀感,因此诊治起来较为困难,而倘若患者肿块明显,就较为容易诊断。

1.3 诊断和治疗方法

医护人员询问患者发病时间,是否咳嗽,是否存在便秘、呕吐、排尿困难、等情况,询问患者是否有疝嵌顿史。其次对于年纪较大者应当及时检查其是否存在前列腺肥大,胸部是否有一侧存在呼吸运动度首先等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照组给予传统缝合修补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予经脐单孔腹腔镜进行治疗。由于腹外疝得不到及时的治疗,疝块可能会出现慢慢变大的迹象,然后可能加重腹部的损害,从而使得患者不能很好的劳动,以及难以进行治疗。因此,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取头低脚高的位置,给予其气管插管全麻,待患者熟睡之后行嵌顿疝手法复位,如果行此方法无用,则进行传统的开放手术。在患者脐上缘皱折部位做弧形切口,切口大小约5.5毫米,随后建立气腹,将气腹的压力进行设置,为8~10mmHg,置入5毫米 trocar和30°腹腔镜。置入后临床医生探查被还纳的肠管组织情况,观察是否坏死,另外了解对侧有无隐匿性疝,然后对内环口内径的尺寸大小进行明确。待一切情况明了之后,在趾骨联合与脐孔的中点做5.5毫米的切口,置入5毫米 trocar以及分离钳,在患侧内环扣体表投影点作1.5毫米的切口,利用带线针和针钩进行配合,越过睾丸血管以及输精管,荷包缝扎内环,线结埋在皮下。对于女性患者,不需要一定越过子宫圆韧带,可以对其进行直接结扎,手术之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抗感染,并给予严密的并发症监测。

1.4 评判标准

1.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效改善,术后未出现愈合不良、外伤、炎症、感染等迹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术后出现感染,经过对症治疗后愈合;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总有效=显效+有效;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以及对其对方半年,观察其复发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包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材料采用(x±s)形成显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显效18例(45.00%),有效20例(51.00%),无效2例(4.00%),总有效率为97.02%;对照组:显效11例(27.50%),有效21例(52.50%),无效8例(20.00%),总有效率为80.00%,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对比情况

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2例(4.00%),手术时间(37.68±11.75)min,回访半年复发情况0例(0.0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11例(27.50%),手术时间(65.49±14.38)min,回访半年复发情况8例(20.00%),P<0.05。

3.讨论

腹外疝,所讲的是凡是腹内脏器通过腹壁先天性或者后天性缺损、或薄弱区向体表突出,在局部形成的肿块则为腹外疝。此疾病发生的区域十分广泛。一般腹外疝患者均存在慢性咳嗽、便秘、膀胱结石、难以排尿等症状。并且腹外疝的病因以及病发主要由于腹壁强度降低以及腹内压力增高两大因素所产生,腹外疝如果不能够进行及时的治疗和处理,那么疝块可能不断扩大,最终加重腹壁的损坏而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以及治疗效果。而目前对于治疗腹外疝的方法较多,而传统的手术方式主要是通过将损坏的地方拉到一起进行缝合,此方法虽然已经具有很久的历史,但是它会为患者带来较大的身体伤害,并且手术之后恢复时间较长,同时复发率较高[2]。另外,单孔腹腔镜技术在治疗腹外疝的手术中能够在腹腔镜下清楚的探查患者腹腔内的情况,对比传统手术治疗的方式,腹腔镜更加能够保证肠管复位后的安全性。本次手术中均采用了气管内全麻的方法,让患者能够睡着并配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手术治疗的成功率。经过本次研究数据表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对比,发现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02%,对照组为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对比情况,发现实验组术后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因此,发现此方法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较能够有效避免患者的切口出血、感染等不良情况,说明此种方法以其切口小、疼痛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从而大大减少了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杨翔.腹外疝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 20(22): 107.

论文作者:许春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7

标签:;  ;  ;  ;  ;  ;  ;  ;  

研究腹外疝的临床治疗体会论文_许春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