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据库资源现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状论文,我国论文,数据库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普查结果,截止到1995年10月31日,我国数据库有1038个。1992年曾对全国数据库进行过一次初步调查(1991年底的数据),当时我国有数据库806个。现在与1991年相比,1991年的806个数据库中,可用的不到1/10,而这次调查的1038个数据库,有一半左右已在一定范围内提供不同程度的服务。其次,1991年的数据库容量在10兆字节以下的占55.3%,而这次普查的数据库大部分在10~100兆字节之间,总容量有很大提高。
我国数据库近几年虽有较大发展,但总体水平还很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存在问题较多。
1.尚处在以科技数据库为主的初期发展阶段。
这次普查的1038个数据库中,自然科学数据库,不包括图书、情报、环境与管理等,有458个,占总数的48%,而经济类只有297个,占总数的29%。1989年全世界5111个商用数据库中,科技数据库只有996个,占总数19%,商业、金融类占50%以上。
2.规模小,产值低,配置不合理。
我国数据库数量已超过世界数据库总数的1/10,但大部分容量很小,只有几千个至数万个记录、几十兆字节,总容量约为世界总容量的1%左右,而产值只有世界总产值(200多亿美元)的1‰左右。我国数据库结构与配置十分不合理,部委数据库421个,占41%,地方617个,占59%。部门数据库大部分质量较好,容量大,标准化程度也较高,而地方数据库却差些。
3.缺乏必要的扶植,投资强度低。
我国数据库建设与当前轰轰烈烈的网络建设形成明显反差。据1992年的统计,“七五”期间我国各部门投入信息系统建设费用为200亿人民币,而对数据库的投入只有5—10亿人民币,占整个系统建设总费用不足1/20,致使信息系统畸形发展,只有设备,没有数据,利用率很低。
4.数据库不规范,质量差,利用率低。
我国数据库大部分建在微机上,能够联网使用的不到10%,而日本1989年90%的数据库已联网使用,目前联网率更高。
5.商业化程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