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临床上指的是由乙肝DNA病毒感染引起的一个肝脏炎性状态,一般来说乙型肝炎的话成一个慢性感染的过程比较多,临床上会有很多慢性乙肝的携带状态,此时的话慢性乙肝病毒与机体是处于一个共存的状态,这种临床上称之为乙型肝炎的免疫耐受期,此时并不需要进行一个抗病毒的治疗。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在我国较常见,是孕妇并发的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乙型肝炎经血液及性接触传播,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为0.025%-1.6%,可致孕妇产后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围生儿可导致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死胎、新生儿死亡及母婴传播。隐性感染也可导致母亲及子代的慢性疾病。
2.妊娠期孕妇患有乙型肝炎有哪些临床症状
食欲不济
感染了肝炎病毒后最常见的症状时食欲不好,甚至恶心,厌油腻,这些消化道症状虽然不是肝炎特有的症状,但是这些症状在肝炎患者中非常常见,孕妇要注意区分妊娠反应,必要时查下肝功能,明确是否换了肝炎,以免耽误治疗。
疲乏无力
无论是急性肝炎还是慢性肝炎的病人常有全身疲乏无力的疳积,甚至腰膝酸软,这是应为肝炎病人食欲减退,摄入人体的热量不足,同时肝脏功能的损害,营养物质的代谢发生障碍,导致能量不足,出现疲倦乏力的现象。
腹胀腹痛
肝区不适、腹胀 患有肝炎的病人常有腹胀,或者表现为上腹部胀痛、全腹胀,或者两肋胀痛。另外,还可以出现肝区不舒服,或痛或胀,大便不调,或者腹泻或者便秘,出现这些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 黄疸 患了肝炎的病人,往往小便越来越黄,继而巩膜和皮肤发黄,出现黄疸,一把来说黄疸越深,病情越重。应该特别注意巩膜情况,如果眼睛巩膜发黄,就要及时检查肝功能,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如何进行乙型肝炎的有效诊断
急性乙型肝炎
(1)黄疸型:临床可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与恢复期,整个病程2~4个月,多数在黄疸前期具有胃肠道症状,如厌油,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乏力等,部分患者有低热或伴血清病样症状,如关节痛,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等,较甲型肝炎常见,其病程进展和转归与甲型肝炎相似,但少数患者迁延不愈转为慢性肝炎。(2)无黄疸型:临床症状轻或无症状,大多数在查体或检查其他病时发现,有单项ALT升高,易转为慢性。
重型乙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起病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有高度乏力显著消化道症状,如严重食欲不振,频繁恶心,呕吐,腹胀,于发病后10日内出现肝性脑病,多数于病后3~5日首先出现兴奋,欣快,多语,性格行为反常,白天嗜睡夜间不眠,日夜倒错,视物不清,步履不稳等,定向力及计算力出现障碍,进一步发展为兴奋,狂躁尖声喊叫,病情严重者可表现为脑水肿而致颅压增高症,如血压增高,球结膜水肿,甚至两侧瞳孔不等大,出现脑疝。
(2)亚急性重型肝炎:起病与一般急性黄疸型肝炎相同,于发病后10日以后病情加重,表现为高度乏力,腹胀,不思饮食,黄疸逐日加深,明显出血倾向为特点,至后期出现肝肾综合征和肝性脑病,病程为数周至数月,本型易发展为坏死后性肝硬化,也可有起病后以肝性脑病为首发症状,只是病史超过期10日,其他均似急性重型肝炎。
4.妊娠期患了乙型肝炎怎么办
妊娠期处理首先要根据病毒性肝炎的类型及病情,权衡一下能否继续妊娠,在妊娠的不同时期给予相应处理。处理原则与非孕期相同,目前仍无特效治疗,但应警惕妊娠晚期肝功能恶化,转为重症肝炎。在妊娠早期,病毒性肝炎可加重妊娠反应,如恶心、呕吐加剧,严重影响进食。妊娠早期患急性乙型肝炎应积极给予治疗,病情好转后行人工流产。虽然目前没有明显的证据认为HBV可造成宫内畸形,但是其母婴垂直传播的几率大,应积极进行预防和减少发病率。孕前及孕期卫生知识,减少各种病毒性肝炎的感染,如有慢性肝炎则要积极治疗。
5.乙肝母婴传播怎阻断
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然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二及第三针疫苗,其保护率为87.8%;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剂量不小于100国际单位,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也可在出生后12小时内先注射一针免疫球蛋白,1个月后再注射第二针,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型肝炎疫苗。后者不如前者方便,但保护率高于前者。新生儿如果在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了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可以接受母亲的哺乳。
论文作者:唐宏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乙型肝炎论文; 肝炎论文; 症状论文; 黄疸论文; 孕妇论文; 巩膜论文; 病情论文; 《医师在线》2020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