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方法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法论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曾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全党同志必须从这个总体布局的高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总体布局思想的提出,是我党第一次明确地运用系统论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一、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特征
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对外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一)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系统整体性特征。精神文明建设既是社会主义建设系统整体的子系统,又是包含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子系统的超系统。而且在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子系统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依赖、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新人,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公民的素质要求不是单一的而是全面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密切相关,互相支持,构成对社会主义公民的统一要求。当今世界科学越来越成为推动历史进步的革命力量,成为代表一个民族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教育发达,文化繁荣,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应当自觉地依靠科学,发扬尊重科学、追求知识的精神,努力在全民族范围内扎扎实实地开展教育科学文化的普及和提高工作。但另一方面,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代替不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那种认为思想道德素质会自然而然地随着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的认识是错误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道德追求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因此,我们应注重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系统相关性特征。社会主义建设是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子系统构成的系统整体。一方面,两者互相依赖,互为条件,密不可分。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依赖于物质文明建设,没有物质文明建设所取得的物质成果,也就不可能有人本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就没有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也必须依赖于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是由具有一定能力的人运用一定的工具作用于自然界取得物质成果的,没有具有一定能力的人,没有人的能力的发展,也就没有物质文明建设及其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为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物质文明建设又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两者又互相制约。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速度,就一定会受到精神文明状况和水平的制约,不加快提高人们的素质,不努力保持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加快物质文明建设是不可能的;反过来,加快精神文明建设的速度,又必然会受到物质文明状况和水平的制约,不加快物质文明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足够的物质条件,加快精神文明建设也是不可能的。
(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系统动态性特征。这一特征主要表现为纵向传承和横向交流两个方面:一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即古今关系;二是对外来文化的引进和利用,即中外关系。我们的精神文明既是社会主义的,也是中华民族的。关键在于做好相结合的文章,建设融会中西、贯通古今的高度精神文明。今天的中国是昨天中国的发展,我们不能割断民族思想文化史,不能采取民族虚无主义的态度。对优秀文化传统,要认真钻研、吸收、融化和发展,如理性主义的人生态度,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勤俭敬业、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思想,都是应该继承和弘扬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要对外开放。不但教育科学文化要对外开放,思想、观念和理论建设也要对外开放。近年来,我国公民的独立意识、参与意识、民主意识、竞争意识、法治意识、效率意识、市场意识的树立和加强,人口问题、生态问题、环境问题等方面的成熟理论的引入和运用,公务员制度及权力制衡监督机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无不得益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对外开放。
二、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障碍
目前精神文明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如一些领域道德失范,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吸毒贩毒、卖淫嫖娼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贪污腐化现象严重蔓延等。运用系统论的观点看待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就必须把它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整个事业的大局中来考察,放到整个世界的大局中来考察,放到一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来考察。只有这样,才能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对症下药,辨证施治。
(一)我国正处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渡时期,适应新体制要求的法规、政策、管理等一系列制度的完善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由于这个转变是一场触及到利益调整、体制转换、观念更新的深刻革命,它必将引起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诸方面的重大变动,各种矛盾将更加错综复杂。反映到社会精神生活上,将会呈现出积极的、向上的、发展的主流与一些消极东西相伴随的现象。例如:思想解放与思想混乱同时并存,道德进步与道德滑坡同时并存,党风好转与腐败滋生同时并存,法制逐步健全与犯罪时有上升同时并存,科技进步与封建迷信抬头同时并存,教育普及与失学辍学同时并存等等。
(二)由于我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且又有着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程度还不高,这就决定了我们将有一个相当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残余、小生产者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除,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形成也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种条件下,拜金主义、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就比较容易发生。
(三)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严重挫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暂时还具有相当明显的优势,并加紧对我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渗透。在总体力量对比敌强我弱的条件下,一些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严重削弱,崇洋媚外的思想有所抬头,对社会主义前途产生了动摇和困惑。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就是在这样三种因素构成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而且这些因素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社会精神生活,形成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障碍机制。对于这些巨大的挑战和困难,我们应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三、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推进措施
精神文明建设是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全局性社会系统工程,制约其发展的消极障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采取系统推进措施。
(一)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我们搞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方针,要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是坚持‘两手抓’方针的基本内容之一。在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真正解决一些地方和部门工作中至今仍存在着的“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问题,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更要把两个文明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一起规划部署,一起检查落实。对精神文明建设要经常抓、认真抓,提出具体的目标、措施和要求,做到人力有投入、资金有保证、落实到基层。要认真考察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和状况,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不仅要看物质文明建设的实绩和本领,而且要看精神文明建设的实绩和本领。对那些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消极应付、没能力、没办法、没实绩的干部,应制定出明确具体的惩罚措施。
(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精神文明建设不仅仅是党委和宣传部门的事情,各条战线、各个部门都承担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全社会都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这就是说,各级党委要将精神文明建设列入工作全局,统筹考虑,组织和协调好各方面的力量。各个部门要从全局出发,自觉地互相配合,互相沟通,群策群力,共同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教育的同时,要建立和健全各种法律、法规和制度,依法加强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管理。只有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和舆论的手段,才能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社会风气,精神文明建设才能落在实处。
(三)切实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投入。事实证明,没有必要的物质保障,精神文明建设的许多任务就难以落实。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速度相比,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还处于相对滞后状态。导致二者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长期以来我们对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所必需的投入总量偏少,比例偏低。为了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资金投入的增长幅度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挂起钩来,确定合理的、明确的比例关系,将精神文明建设投入的软约束变为硬约束。
100年前,当20世纪来临之际,世界科技进步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对当时和以后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而当时处在政治黑暗、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地的中国,根本没有可能去追赶世界科技发展的先进潮流。现在,当我们跨过21世纪的门槛之后,世界科技又出现了新的重大突破,为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广阔的前景。当今的社会主义中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去追赶世界科技发展的先进潮流,实现中华民族的更大发展。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而文化落后的大国,要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在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的同时,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精神文明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