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口结构与美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经济结构论文,人口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是美国经济腾飞的世纪。这种经济腾飞是经济结构不断变化的结果。美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是随着美国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等诸多因素而变化的。但从美国人口结构变化的侧面也可以探讨美国如何改变它的经济结构、建立起世界经济强国地位的经验。
人口结构的变化首先与人口增长速度密切相关,而人口增长速度又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1800年美国人口为5,308,483人,1900 年增长到76,212,168人。19世纪末的人口是19世纪初的14.36倍。19 世纪美国人口的急速增长,不仅给美国提供了大批工人,而且给这个国家提供了一个广大的市场。市场对商品的需求,鼓励了资本投资,降低了生产和分配的费用。人口的增加再加上美国丰富的资源,使美国经济得到了惊人的发展,顺利完成了工业化。因此,19世纪人口增长与经济关系成正比关系。到了20世纪末的1900年,美国人口为248,718,301人, 它仅是20世纪初的 1900 年人口的 3.3 倍(注:(美)《1998年年鉴》,《The world almanac and Book of
Facts
1998》, New Jersey:AK-III Communication Company,1997,P.379。)。显然,20世纪美国人口增长的速度低于19世纪的增长速度,它的增长速度呈缓慢、稳步上升趋势。以1929—1989的六十年为例,“1989年的人口是1929年的两倍略多,平均年增长率略高于1%”(注: (美)《美国现代经济结构》,Kenneth.E.Bouldinb,《The Structure of a Modern Ecnomy,TheUnited States,1929—1989 》,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Press,1993,p.14。)。但人口增长速度的缓慢并没有影响经济的发展。20世纪美国自然资源的开发已达到空前规模,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地依靠科学技术。按人口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假设其余情况均相同,则人越多,人均收入便越低。而美国却是人口增长速度缓慢,产值大幅度提高。因此,美国不仅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第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占世界第一(注:1995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为72654 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7900美元。(美)《1998年年鉴》,第112页。),人口增长与经济关系已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
美国人口的增加,主要原因是自然增长率(出生人数超过死亡人数)高和移民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出生率明显下降,由1915年的295万减少到1918年的275万人。这种情况反映了大批成年男子应征入伍、离开家园的事实。同时,1918年死亡人数超过了180万, 创下了历史的记录。这并不仅仅是由于世界大战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前,美国遭受了一场大的流行性传染病的侵袭,“死于这场传染病的人数竟多于死于战争的人数”(注:(美)《美国现代经济结构》, Kenneth.E.Bouldinb, 《The Structure of a Modern Ecnomy,The United States,1929—1989》,New York:New
YorkUniversity Press,1993,p.14。)。而大战以后的1920—1921年,出生率明显上扬,这又说明了战后大批成年男子退役、建立家庭。1933年,出生率又进入一个低谷。主要原因是大萧条使人们对生活前景悲观失望。二战期间与一战一样,由于成年男子应征入伍,出生率再次回落。然后从1946年到1964年左右,出生率急剧上升,反映了二战以后美国已摆脱萧条、进入繁荣阶段。大批成年男子退役返回家园,人们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美国人称这一时期为“生育高峰”(baby boom ) 期。1964年以后,又出现一个“生育低潮”期,直到70年代有所回升,并随之再次出现快速增长趋势。其中部分原因是出生于“生育高峰”期的一代已成为育龄青年。显然,较高的自然增长率是美国人口稳定增加的原因之一。当出生率开始降低时,其降低的程度又为寿命的延长所抵消而有余。“美国的出生率从1820年的55.2‰降为1920年的27.7‰,再降为1964年的21.2‰。在19世纪初期,美国人的平均寿命约为25—30岁,到了1963年,美国男子的平均寿命已达到66.6岁,女人则增加到了73.4岁”(注:克拉夫、马伯格著,仲子、叶苍译:《美国文化的经济基础》,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222页。),70年代以来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美国是移民最多的国家之一。虽然在不同时期,美国政府对移民有不同的限制,但仍不可否认,移民是美国人口增加的第二因素。从19世纪的70年代一直到本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美国人差不多不太注意人口的多少问题,因为经济上扩展的机会很多,人口膨胀构不成威胁。但是,1929—1932年大萧条时期,移民人数锐减,1941—1942年移民数是负数,即移出美国的人数超过了移入美国的人数。一旦美国经济处于大萧条,或者爆发战争,移民数就会受到影响。二战后,移民人数回升,从1947年到1971年有一个相当稳定的上升幅度,1980年后,又稍有回落, 但1996年移民数达915,900人,是战后以来的最高水平(注:(美)《1998年年鉴》,《The world almanac and Book of Facts 1998》,New Jersey:AK-III Communication Company,1997,P.376。)。毫无疑问,移民弥补了美国经济活动、科学技术活动人口的不足,对美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人口结构的变化还体现在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口构成变化上。从经济角度来考察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变化是非常有意义的。1929年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5.32%,1987年上升到12.23%。 说明这一时期死亡率大大降低,并从某一个角度体现了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大萧条之前,美国社会保障项目并未制度化、经常化,它的所谓社会保障,主要是慈善机构、宗教组织等民间团体的慈善行为。大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各种矛盾的总爆发,它使美国社会广大的劳动人民、特别是老年人和失业者陷入困境,从而使阶级矛盾急剧尖锐化。为了缓和矛盾,美国政府开始着手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1935年通过了第一个全国性的、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的社会保障立法——“社会保障法”。二战以后,历届总统不断扩大保障范围。“时至今日,美国已形成一个比较全面、多样的‘社会保障网’”(注:褚葆一、杨思正主编:《当代美国经济新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第330 页。)。死亡率下降带来了经济活动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老年人逐渐从创造财富的劳动力队伍中退至纯消费的非劳动力队伍,这就影响到实际劳动力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但由于美国大量吸引掌握新技术技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中青年移民,又鼓励妇女就业,使劳动力队伍并没有因人口的老龄化变化太大。根据1990年《总统经济报告》资料显示,25—64岁之间属于实际劳动力板块。它的比例1929—1945年左右呈上升趋势,约30—35%,1945—1965年呈下降趋势,为35—22%(这一时期是生育高峰,10岁以下的人口比例增大),1965年以后回升,直到1980年稍有减少,以后又稳步上升到1987年的33%。
美国妇女走上社会,加入就业大军又使属于劳动力年龄层的就业比例提高。中青年妇女都属于劳动力年龄层,因此她们就业与否大大影响劳动力年龄层的就业比例。20世纪,由于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战时经济的特需,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的变更,给妇女就业创造了条件。只要环境许可,妇女可以随意进入或退出劳工的行列,因此形成了一大批就业和半就业的妇女工人群体。“从60年代或60年代以前起,美国男性就业人数相对稳定,而女性就业人数迅猛增加。”(注:(美)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1990 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The President's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ors,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1990)。) 这标志着美国社会中出现的一个深刻变化——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这是美国历史上“女权运动”、“妇女革命”的成果之一。整个劳动力队伍的增长从1929年的不到5000万人增加到1989年的1.2 亿。这段时期,美国人口增长了一倍,而劳动力的比例增加了一倍还多。
妇女大量就业所引起的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也带来了家庭结构的变化。首先是美国每个家庭平均人口减少。“1850年时,平均每个家庭的人数为5.5人,1962年减为3.3人。”(注:《美国文化的经济基础 》, 第230 页。)妇女就业使妇女无暇担负凝聚大家庭的重任,以及不愿多生孩子。其次是家庭没有以往那么稳定。1900年,结婚率是每千人中 9.3,1996年是每千人中8.8。但1900年的离婚率是每千人中0.7,1996年是每千人中4.3(注:(美)《1998年年鉴》,《The world almanac and Book of Facts 1998》,New Jersey:AK-III Communication Company,1997,P.962。)。这种变化与美国人对婚姻、家庭与子女的认识有关。1998年3 月美国《华尔街杂志》所作的民意测验显示:美国成年人中只有27%的人认为婚姻和子女是重要的,而42%的人容忍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自由选择(注: (美) 《 华尔街杂志》 ( The Wall StreetJournal),March 5,1998。)。
劳动力在不同职业中的比例也反映了美国经济结构的变化。首先,最惊人的变化是从事农业的人数在比例上显著减少。“美国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年相对下降,从1929年的10%下降到1955年的 4.6%,1985年进一步下降为2.3%”(注:褚葆一、 杨思正主编:《当代美国经济新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第43页。)。与此同时,农业劳动力在总劳动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下降,从1900年的37.5%下降到1930年的21.2%、1989年的2.6%、1994年的2.5%(注:(美)《1998年年鉴》,《The world almanac and Book of Facts 1998 》,New Jersey:AK-III Communication Company,1997,P.134。)。然而,美国农业并没有因为这些数据的下降而停滞不前。美国农业依然高速发展,它的主要农产品一直占有世界总产量相当大的比重。这种情况深刻地反映了农业生产中技术革命的成功。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农业机械化的国家。30年代以来的农业技术革命使美国农业进入了机械化、生物化的现代化时期,又进一步推动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机械化的提高促使种植园、农庄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1940年平均每个种植园或农庄的范围为174英亩,1997年扩大到470英亩。详见表一。
表一
年份平均每个种植园或农庄的面积
1940 174英亩
1950 213英亩
1960 297英亩
1970 374英亩
1980 426英亩
1997 470英亩
(注:(美)《1998年年鉴》,《The world almanac and Book of Facts 1998》,New Jersey:AK-III Communication Company,1997,P.135。)
其次,失业率的变化反映着经济上的繁荣和萧条。从表二中我们可以看到20世纪美国失业率的总貌。它有几个明显变化的时期:(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美国充当了战争物资的供应地,就业机会随之增多,失业率从1915年的9.7%迅速下降到1918年的1.4%。“制造业的劳动力从1914年的820万人增长到1916年的960万人、1918年的1020万人”(注:(美)《战争、繁荣与萧条,1917—1945年的美国经济》,Peter Fearon:《War,Prosperity and Depression:The U.S.Economy1917—1945》,Kansas: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1987.p.7。),“除了军队服役的人数以外,1916—1917年增加就业人数大约70万人,1917—1918年又增加60万”(注:(美)《繁荣的十年:从战争到大萧条前1917—1929》,George Soule:《Prosperity Decade,From War to Depression: 1917—1929》, New York: Holt,Rinehart andWinstorn,1962,p.55。)。(二),大萧条时期。随着美国经济史上、甚至在整个世界经济史上最异常的大萧条的到来,美国失业率从1929年的3.2 %迅速上升到1933年的24.9%。自罗斯福“新政”以来,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失业率逐步下降,1937年降低到14.3%。然而,罗斯福新政并未从根本上治愈30年代的经济危机,失业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主要原因还是政府控制经济的力度不够。美国经济的真正复苏是在二战爆发之后。难怪在美国有一种说法:是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美国经济的大萧条。“但有一半以上的美国人认为,靠他们自己的努力结束了大萧条。”(注:(美)《美国现代经济结构》, Kenneth.E.Bouldinb,《The Structure of a ModernEcnomy, The United States,1929—1989》,New York:New YorkUniversity Press,1993,p.20。)事实上,主要是在二战爆发后,美国政府管制经济的力量加强,大量财政开支、以及国防工业、民用工业的扩大,才使罗斯福政府颇感棘手的失业问题得到解决。(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二战开始后,军队所占的劳动力比例从1929年的0.5 %增长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前的2.8%。由于战争,失业率下降了9.7%。 到1945年,军人占了全部劳动力的17.5%,失业率下降到1.6%。然而,战争结束,大复员开始,军人在全体劳动力中的比例从1945年的17.5%削减到1946年的5.7%,失业率上升到3.7%(注:(美)《美国现代经济结构》,Kenneth.E.Bouldinb,《 The Structure of aModern Ecnomy,The United States,1929—1989》,New York:NewYork University Press,1993,p.20。),1950 年军人在劳动力中的比例下降到1.8%。1952年,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又上升到3.7%(注:(美)《美国现代经济结构》, Kenneth. E. Bouldinb,《TheStructure of a Modern Ecnomy, The United States,1929—1989》,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93,p.20。),当然,军队数量的变化并不是导致失业率变化的唯一因素,甚至也不是主要因素。自朝鲜战争结束以后,除了越南战争时期军队人数有所上升外,其余时期军队的百分比持续稳步下降。特别是7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军队数量也在迅速减少,现在军队的人数只占整个劳动力的1.4%。但是, 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军事工业的发展,使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如1989年,军事工业占整个经济的6—7%,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表二
年份 失业率 年份 失业率 年份失业率
19159.7
19164.8
1917 4.8
19192.3
19204.1
1921 11.9
19233.2
19245.5
1925 4.0
19274.1
19284.4
1929 3.2
1931
15.9
1932
23.6
1933 24.9
1935
20.1
1936
16.9
1937 14.3
1939
17.2
1940
14.6
1950 5.0
19704.9
19807.1
1984 7.5
19867.0
19876.2
1988 5.5
19905.6
19916.8
1992 7.5
19946.1
19955.6
1996 5.4
(注:(美)《1998年年鉴》,《The world almanac and Book of Facts1998》,New Jersey:AK-III Communication Company,1997,P.143。)
年份 失业率
19181.4
19227.6
19261.9
19308.7
1934
21.7
1938
19.0
19605.5
19857.2
19895.3
19936.9
第三,批发、零售业和服务业的大规模发展。批发商业和零售商业构成了在第三产业中占重要地位的美国商业。战后科学技术革命所引起的物质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的空前提高,带来了美国商业的高度发达,形成了当今西方经济学家所称的“后工业化”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和服务业(包括教育、医疗等部门),目前是美国最大的两支雇佣就业队伍,它所提供的国民收入实际上已超过了工厂制造业。1929年该行业中的雇佣人数占全部劳动力的12.4%;1932年下降到9.1%。 但自此以后,持续稳步上升(注:(美)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1987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The President's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ors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1987).)。它的增长率从 1933年的5.5%增加到1989年的20%。 这种引人注目的变化是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和商业资本竞争加剧而出现的商业内部结构和经营方式变化产生的“流通革命”的结果。例如:战后超级市场的大量增加;60年代联销商店的繁荣;70年代自动售货机的普及。今日的美国,超级市场比比皆是,联销商店的规模扩展到全国每个城市,自动售货机已占领了每一个街区角落。服务性行业的发展体现了一种因生活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结构的变化。其中明显的是教育、 医疗需求的增加。 以教育为例:1959—60年教育费用是156.13亿美元,1969— 70 年上升为406.83亿,1979—1980年是959.62亿,1989—1900年是2124.73亿,1994—95 年已达2789.66亿美元(注:(美)《1998年年鉴》,《The world almanac and Book of Facts 1998》,New Jersey:AK-III Communication Company,1997,P.21。)。在整个20世纪中,全日制在校人数已从1899—1900年的23.76人增加到1989—1990年的1353.86万人,预计到本世纪末将达到 1480 万人 (注:(美)《1998年年鉴》,《 The worldalmanac and
Book of Facts
1998》, New Jersey: AK-IIICommunication Company,1997,P.220。)。
第四,显著的变化还发生在金融业。美国金融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在人口结构中,其就业人员从1929年的3%增长到1989年的5.4%(注:(美)《美国现代经济结构》,Kenneth.E.Bouldinb, 《The Structure of a Modern Ecnomy,The United States,1929—1989》,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93,p.22。)。金融业以银行业为中心,包括非银行的金融组织。如:保险公司、储蓄和放款协会、互助储蓄银行、信贷社、投资信托基金、各种养老金组织、金融公司、投资公司等等。所有这些部门的增长出现在50年代后。由于美国经济活动的三大层次——政府、企业和个人无一不与金融业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如果加上零售商业部门,几乎超过整个劳动力1/4的人口都与金融业有关。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化反映了美国货币和信用的高度发展,体现了经济活动与金融体系的密切联系,展示了金融业利用和分配生产资源的杠杆作用。
第五,最有意义的变化是参与政府部门管理人数的下降。换句话说,是政府机构的精简。服务于联邦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从19世纪早期的几千人上升到1990年的350万人。然而,自90年代以来, 下降的趋势是很明显的。1997年已削减到280万人。按1997年美国总人口为2.487亿人计算,政府工作人员在总人口的比例略多于1.1%(注:(美)《 1998年年鉴》,《The world almanac
and Book of Facts 1998》,New Jersey: AK-III Communication Company,1997,P.147。)。工作人员之精悍、工作效率之高是可以想像的。例如:白宫的雇员仅382 人(注:(美)《1998 年年鉴》,《The world almanac and Book ofFacts 1998》,New Jersey:AK-III Communication Company,1997,P.147。)。
综上所述,美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是人口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人口结构的变化又是经济结构变化的必然反映。美国的经济是在两者不断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下迅速发展的。其中最成功的经验是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劳动力,不断调整各经济部门的结构,创造最良好的经济效益。
标签:失业率论文; 经济论文; 人口结构论文; 金融风暴论文; 大萧条论文; 经济学论文; 移民论文; york论文; jersey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