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镇发展与生态文明需要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实现我们城镇建设的可持续性。本文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同生态环境保护开展深入研究,首先分析城镇化、生态环境二者的交互耦合关系,以及当前环境保护对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义,随后分析了当下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进一步实现城镇化、生态环境平衡发展的局势。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
前言: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深水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突出问题,即: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习总书记在近几年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我们在进行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破解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提出了重要论断依据,即:我们在进行城镇化建设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拓展生态保护的意义,需要量发展与环境进行统一,构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思路。
1.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关系
1.1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效应
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效应,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口城镇化会促使人口密度增加,生态环境压力也就随之上升。二是城镇化会提高消费水平,社会人群向生态环境的索取力度就会不断增加,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脆弱。三是城镇化建设中,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数量增多,就会消耗大量能源与资源,并在生产经营期间排放大量的污染气体、固体、液体,加剧生态污染。
1.2生态环境恶化对城镇化的约束效应
城镇化会使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不断上升,降低周边城镇居住环境舒适程度,排斥居住人口,进而对城镇化发展产生阻碍,同时,投资环境的竞争力也在不断的下降,对企业资本投入加以排斥,进一步造成本地资本流失,减缓城镇化的发展速度。此外,生态环境的恶化,会将生态环境的支撑力拉低,例如城镇的用水等等,并提高灾害事件的发生几率,对城镇化的发展造成极大的阻隔,如果想改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就需要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以及社会企业,加大对环保的人力投入、财力投入,这就又使得城镇化步伐变得缓慢。
2.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对于新型城镇化的意义
2.1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
由于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人民在实现高密度居住、学习、工作的同时,他们对自己生存的环境存在一定的要求,即:空气质量是否符合人居环境要求,水资源是否达到人类饮用标准,农产品等食材中的有害物质是否超过国家标准等,人们不断提升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这种意愿也将成为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理念。
2.2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城镇化发展需要可持续,在保证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绿水青山对于新型城镇化发展也十分重要。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的经济增长需要具有可持续性。这种可持续发展内核动力建立在环境综合治理的前提之下。环境优化之后,新型城镇化发展才能长期持久。
2.3城镇吸引人才的要求
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提升,尤其是高素质人才对于生存环境的要求也是很高的。他们在选择今后的生活、工作的城市的时候,对于该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有着一定的认识。一个环境优美,园林化的城市,宜居指数较高可以有效吸引外来的高素质人才。
3.当前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问题
3.1城镇绿地不足
城镇化建设会让人口密度持续增加,绿地缺失已经是十分严重的问题,人、植物的生物不良比值始终不断下降,绿地不仅是生态系统初级生产证,更是生态平衡的调控重要措施,但是因为城镇化过多的关注经济发展,不断扩大土地的利用面积,过分追求GDP,就造成对绿地保护的忽视,城镇绿地面积正在不断下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城镇供水紧张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土地的利用性质遭到改变,道路、下水管网的建设工作,造成了下垫面不透水面积不断增大,直接将雨洪径流的形成条件改变,同时随着城镇人口不断增加,水源需求量日益升高,污水的排放量也增加,长期对地下水位的汲取,造成水位严重下降,很多原本几米就可出水的地表,现在都需要几百米以上的打井才能出水,加上工业生产对水域的不断污染,生活用水供应已经进入了危机的阶段。
3.3噪音污染增加
城镇化的交通扩充,加上城镇化背景下经济快速发展,道路逐渐拥堵、大量的车辆造成交通噪音,同时工业生产中,大量的机械设备会产生工业噪声,建筑施工现场的机械,在生产阶段也会产生严重的建筑噪声,商业区域、人口高度集中区域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生活噪声,据有关数据表明,全国城镇人口中,超过60%都生活在噪音污染中,噪音污染不但对人体上的神经、心血管系统造成危害,还会引发失眠、心跳、记忆力减退、心律不齐的症状,并严重危害人群心理健康。
4.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4.1注重绿化规划
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需要重视、加强城镇中、城镇周边的绿化规划,在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对环境的绿化也要跟上步伐,加强草坪的种植以及绿色植被的种植,同时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环保部门应合理的选取植物种类,尽量选择当地植物进行栽种,进一步与扩大绿化面积的同时,确保绿化地带的生存能力。此外,政府部门需要抬高土地占用的门槛,针对土地面积制定相关政策,不得无故破坏、滥用土地资源,同时也可以鼓励房地产开发商进行自主绿化,例如可制定只要植草种树,在土地资源价格方面便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鼓励更多企业、房地产开发商投入到绿化建设中。
4.2合理利用水资源
在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国,相关部门或政府,首先要加强节约水资源政策的宣传,杜绝水资源的浪费,同时政府可给予城镇中工业企业人力资源的资助,聘请业内专家对企业生产做出指导,在企业生产中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浪费。于此同时,政府需要推动化工、工业等排放污染物的企业积极引入污水处理设施,并严格检查排放的水质是否达到国家级排放标准,一旦发现污染物或是COD未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严格对企业处以警告或是罚款,进而从整体上降低水资源的污染,并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
4.3注重噪音控制
针对噪音污染问题,相关政府必须加强城镇化建设的管理力度,针对不同的噪音源,制定不用的规定和制度,例如工地建筑噪音,就需要严格要求在夜间进料、施工期间,设置专人指挥,禁止车辆鸣笛,夜间10点以后禁止使用大型施工机械,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对于交通噪音,应该要求道路桥梁施工企业在施工阶段,修建隔音墙或是隔音体,同时在靠近居民区的地段,交通管理部门应该设置严禁鸣笛的标牌,对违反者予以处罚,同时加强城镇区域植树面积,例如在公路的两侧修建隔音树林,降低噪音的水平,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舒适度与生活质量,使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
结束语:
本次研究,围绕城镇绿地不足、城镇供水紧张、噪声污染增加三个维度分析了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生态问题,若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起到带头作用,注重绿化规划,合理利用水资源并减少水资源的污染,通过交通管制、施工管制和公路修建隔音墙、植树的效果加强对噪声污染的控制,重新构造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平衡局势。
参考文献:
[1]荣宏庆.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J].现代经济探讨,2013(8):5-9.
[2]陈艳,赵玉寒.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J].居业,2016(3):118.
[3]王俊.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及其生态环境的保护[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9):196-197.
[4]郭婷.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生态伦理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2015.
[5]方创琳.中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的修正及规律性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07(4).
[6]陆博.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
[7]姜爱林.论城镇化的基本含义及其特征[J].大理学院学报,2003,6(1):133-135.
论文作者:郑丽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5
标签:城镇化论文; 城镇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水资源论文; 噪音论文; 过程中论文; 绿地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