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执政党的建党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执政党论文,同志论文,思想论文,学习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文选》对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后的建党思想作了深刻论述,内容极其丰富。邓小平同志说:“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执政的党,已经在全部国家工作中居于领导地位”(《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14页,以下引该书只注明卷数和页码)。只有把党建设好,党才能担负起领导全国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
第一,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党。邓小平同志说:“所谓全党成熟,首先是在思想上,我们党有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广大干部和党员掌握了这个思想。”(第1卷,第346页)邓小平同志在这里说明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全党掌握这个思想后,使党成熟起来,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在现阶段,邓小平同志强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一定要教育全国人民有理想,尤其是青年要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他说:“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我希望宣传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我们采取的所有开放、搞活、改革等方面的政策,目的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第3卷,第110页)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体党员都要有这种理想,为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而奋斗。现在有各种贬低马克思主义的说法,说马克思的《资本论》过时了;学习马克思主义专业的学生怕说出自己所学专业的名称,难以找到工作。攻击国有企业,鼓吹私有化等,都是不正确的。
第二,认真实行民主集中制。在我们党的建设和党的各种活动中实行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一贯原则。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再次阐明了党必须坚决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问题,他在1977年12月28日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必须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第2卷,第84页)。在1978年12月13日的讲话中说:“要真正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我们需要集中统一的领导,但是必须有充分的民主,才能做到正确的集中。……因为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第2卷,第144页)这段话是在文革结束后不久的党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讲的。当时在党内生活中,由于十年动乱中“四人帮”控制了一切大权,党的民主集中制遭到了破坏,党内一些同志的正确意见不能被采纳,甚至还要受到批判,所以他说必须充分发扬民主,才能做到正确的集中,离开充分发扬民主,很难有正确的集中。
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纪律。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纪律废弛了,许多党员可以自行其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决定,可以不执行或不完全执行,这样党就不可能有战斗力,党的任务就不可能顺利实现。因此,邓小平同志说:“必须严格地维护党的纪律,极大地加强纪律性,个人必须服从组织,少数必须服从多数,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全党必须服从中央。必须严格执行这几条。否则,形成不了一个战斗的集体,也就没有资格当先锋队。”(第2卷,第271页)这些思想在现实中更具有指导意义。90年代中期比起70年代末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任务更加繁重和复杂了,改革更加深入了,对外开放更加扩大了。在这种形势下,一方面要实行民主,以便充分发挥广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纪律。现在一些部门的本位主义,一些地方的保护主义,是要不得的。它们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式,使中央的决议、方针、政策得不到彻底的贯彻,违背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给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造成一些不应有的损失。
要使民主集中制能得到很好的执行,“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第2卷,第146页)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才能使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和决议得以顺利的实施,并形成全国综合的统一的力量,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更迅速、协调、稳定的发展。
第三,认真端正党风。我们的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性质和任务,决定我们党必须有优良的党风。只有有了好的党风,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逐步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项任务。
邓小平同志说:“我们提倡的正确的作风,就是毛泽东提出的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作风,联系群众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第1卷,第154页)
理论结合实际,就是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在制定各种方针、政策和采取各种措施时,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以此来指导我国的革命和建设。如何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这是一个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可能一成不变,必须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研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内容与方法。
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就是党要时时处处保持着和广大群众的密切联系,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我们的历史经验是,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心群众。只要关心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不搞特殊化,而且同群众一起吃苦,任何问题都容易解决,任何困难都容易克服。”(第2卷,第228页)邓小平同志的这些思想,不仅深刻地论述了我们党有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同时也进一步论述了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必须发扬这种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才能克服各种困难,对于一切脱离群众的现象,必须采取坚决严格的措施加以克服。
自我批评的作风,就是党的各级干部和党员犯了错误,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以改正错误。邓小平同志说:“要通过整党,使党内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能经常开展。党内不论什么人,不论职务高低,都要能接受批评和进行自我批评,……每个党员,每个党员干部,每个党组织,都要对照党章进行检查,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做出达到和坚持党章规定的合格标准的努力计划,并保证其实施。”(第3卷,第38-39页)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只有认真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广大干部和党员才会少犯错误,犯了错误才能很快纠正,使我们的各项工作免受损失。
邓小平同志除了深入论述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内还必须继续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外,还论述了党的各级干部和一般党员要有谦逊的态度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邓小平同志指出:“在中国革命胜利后,党内一部分干部滋长了一种极端危险的骄傲情绪,他们因为工作中的若干成绩就冲昏了头脑,忘记了共产党员所必须具有的谦逊态度和自我批评精神,夸大了个人作用,强调了个人威信,自以为天下第一,只能听人奉承赞扬,不能受人批评监督。”(第1卷,第202页)他还特别强调,“我们必须恢复和发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第2卷,第217页)艰苦朴素是每个党员应有的作风,贪图享受,生活奢侈,和广大群众的生活差距过大,必然会脱离群众,进而使党失去在群众中的威信。
第四,采取坚决措施反对腐败。腐败是和我们党的性质不相容的,必须采取坚决措施消除腐败现象。邓小平是非常重视反腐败的。
邓小平同志在建国初期就提出了反对腐败问题。在建国后不久的1950年6月,邓小平同志说:“再讲一讲蜕化腐败思想。这个倾向正在发展,特别是经济方面的问题很大。无论城市农村,贪污腐化现象都很严重。”(第1卷,第158页)党取得了全国胜利后,一些党员担任了各级政府中的领导工作,他们的私欲有了发作的机会,于是利用他们手中的权力,贪图钱财,腐化变质。所以要坚决反对腐败。邓小平同志于1956年还尖锐地批评了一些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他说:“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新的考验。……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的同志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来说,不是比过去减少,而是比过去增加了。”(第1卷,第214页)官僚主义是一种腐败现象,这种作风妨碍了我们的党员干部深入工作的实际,妨碍了党和群众的密切联系。
针对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更加严重的腐败现象,邓小平同志说:“有一些干部,不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公仆,而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主人,搞特权,搞特殊,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损害党的威信,如不坚决改正,势必使我们的干部发生腐化。”(第2卷,第332页)这种腐化就是腐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一些法律和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于是,就有些干部钻政策的空子,或公开,或隐蔽,或合伙,或以团体的名义,采取种种手段和办法,贪污、行贿、受贿、盗窃国家财产。邓小平同志说:“现在是什么形势呢?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的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卷进经济犯罪活动的人不是小量的,而是大量的。犯罪的严重情况,不是过去‘三反’‘五反’那个时候能比的。那个时候,贪污一千元以上的是‘小老虎’,一万元以上的是‘大老虎’,现在一抓就往往是很大的‘老虎’。……现在的大案子很多,性质很恶劣,贪污的或者损害国家利益的,都不止是什么‘万字号’,有些是个人犯罪,有些是集体犯罪。”(第2卷,第402页)这些人利用我们改革开放还没有建立起配套的政策之机,大肆贪污、行贿、受贿、走私、贩私,有些是个人搞,有些是集体搞,有的甚至利用机关的名义搞,使腐败更加严重。绝不能让腐败现象发展下去。邓小平同志说:“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的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绩。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第3卷,第154页)他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改革开放后,经济上取得了成绩,但是腐败现象却更加严重了,不只经济犯罪增加了,而且社会风气的腐败现象也严重了,卖淫,嫖娼,大量出版黄色录像带,屡屡发生坑蒙拐骗的事件,等等。反腐败是个长期任务,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必须反腐败。
反腐败绝不能手软。从上边邓小平同志讲的一些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再强调要下大力气进行反腐败斗争的,“如果不搞这个斗争,四个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和对内经济搞活的经济政策,就要失败。”(第2卷,第404页)进行反腐败,绝对不能手软,不能只发文件,要坚决地去做,要有点气势。他还指出:“刹这股风,没有一点气势不行啊!这个问题要认真地搞,而且近期要抓紧,处理要及时,一般的要严,不能松松垮垮,不能处理太轻了。”(第2卷,第403页)只有下决心采取严厉的措施惩治腐败,才能铲除近年来腐败不断严重的现象。
反腐败要从具体案件抓起,特别是要抓大案,要抓有些高干子女的案子。高干的子女绝大多数是好的,但确实也有个别人有腐败问题。邓小平同志说:“高级干部及其子女绝大多数是好的,但是现在确有个别干部子弟泄露经济情报,卷入了情报网,出卖消息,出卖文件。越是高级干部子弟,越是高级干部,越是名人,他们的违法事件越要抓紧查处,因为这些人影响大,犯罪危害大。抓着典型,处理了,效果也大,表明我们下决心克服一切阻力抓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第3卷,第152页)他要求反腐败,要排除阻力,抓大案,抓高干子女的案子,抓所谓名人的案子,这就很清楚地说明邓小平同志对反腐败斗争下了最大决心,也有很大的气派。
反腐败要进行教育和建立法制。反对腐败,要对党和国家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进行教育,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腐败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危害,认识到腐败对他们自己的危害。邓小平同志认为各种违法乱纪和腐败现象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他说:“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第3卷,第306页)同时要建立法制,他说:“对于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做为大事来抓,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第3卷,第379页)如果法制不健全,就会出现违法乱纪和腐败现象。所以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建立了法制,要使每个人都遵守;党员必须遵守党章对党员的要求;公民必须遵守国家颁布的法律,任何人犯了法,都必须依法处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必须依法办事,这样才会有效地惩治腐败。
第五,共产党要接受监督。共产党是执政的党,党的大量干部居于各级政府的领导地位,如果“犯了错误影响也最大。因此,我们党应该特别警惕。宪法上规定了党的领导,党要领导的好,就要不断地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就要受监督。”(第1卷,第270页)
监督来自三个方面。邓小平同志说:“第一,是党的监督。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党的监督是最直接的。要求党的生活严一些,团的生活也严一些,也就是说,党对党员的监督要严一些,团对团的监督要严一些。第二,是群众的监督。要扩大群众对党的监督,对党员的监督。第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要扩大他们对共产党的监督,对共产党员的监督”。(第1卷,第270-271页)
监督的方法。共产党内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各级党组织要对所有的党员进行监督,党员要按党章要求自己。上级可以批评下级,下级也可以批评上级。在广大群众中,要扩大民主,让人民的意见充分表达出来,要开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开好政协会议,听取意见。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原则。
邓小平同志关于执政党建党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如果执政党建设不好,也就建设不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该以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执政党的思想为指导,采取有力的切实的措施,把中国共产党建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