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论文_唐波

探究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论文_唐波

唐波 四川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621000

【摘要】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因此,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知识能力、习惯意志、兴趣志向等多方面的培养和陶冶。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思维与情感互动,从而达到教学相长,提高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思维品质;创新能力;综合能力;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10-251-01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课堂是生命成长的驿站,是智慧彰显的舞台,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让学生生动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我始终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思路。以下是我在课堂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要对他们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不断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数学学科中所谓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指根据正确的思维规律和思维形式,对于数学对象进行分析、概括、推理和论证的能力。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是提高数学素质的核心内容。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高中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即在强调数学的基础性、工具性和通用性的同时,将高中数学的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思考与推理能力上,把提高高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项教学任务,作为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根本任务来抓。比如,针对于数学本身的演绎性很强的特点,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在上课之前认真备课,深入研究高中数学教材,精心而巧妙地设计教程,将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将学生引入数学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克服学生的被动性思维方式,并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向高中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展示数学知识的背景,积极为学生创设探究式数学教学情境,引导高中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培养高中学生的概括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锻炼高中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与广阔性,提升高中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敏捷性。也就是说,教师在数学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向学生逐渐渗透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进一步克服传统教学方式下对于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定理进行死记硬背的不良教学习惯,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于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的理解,并积极参与到数学公式与数学定理的推理和论证的详细过程中去,不仅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更易于接受和加深记忆,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所谓创新能力,即运用已知的信息,通过能动性的思维活动,产生独特而新颖的对于社会有一定价值的思想的能力。创新能力,是跨世纪人才的必备能力之一。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地挖掘数学教材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可以通过介绍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牛顿从落在头上的苹果所得到的科学原理等故事,激发学生进行大胆猜想与假设的强烈欲望,培养学生敢于打破常规,从更多角度和更多层次去大胆思考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新思想、新观念,使学生真正体会到高中数学既生动又严谨、既充满激情又富有哲理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归纳、比较、概括、估算等,并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比较、概括、估算等进行大胆的猜想。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严密地数学论证,将大胆的猜想结果进行严密的论证,从而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里所指的综合能力,是指将许多学科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能力。数学学科教材内容中所包含的代数、几何、三角等数学内容,决定了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实,数学教材内容本身就综合了与语文、政治、地理、历史、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有关的知识内容,比如,高中学生的数学语言水平,就可以充分反映出该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数学语言包括文字的语言、图形的语言、符号的语言等,数学文字语言的要求是规范化、逻辑化、科学化,数学图形语言的要求是生动、形象、直观,数学符号语言的要求是精确、概括、简洁。数学语言作为数学思维的载体,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挖掘各个学科的知识交汇点,进一步加强各个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

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适合新时期发展要求的新型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要求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人的素质如何,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他能够解决多少问题。而一个人的数学素质的高低,取决于他能否正确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思想去解决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从学生所处的生活实际出发,将社会生活中的存在于学生身边的问题引入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数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提倡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学习数学知识,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使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真正拥有有用的本领,以适应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要。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具体指导者和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者,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等,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方法研究.游顺利.《祖国》,2017年.

[2]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晁小龙.《新课程(下)》, 2016年.

论文作者:唐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0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  ;  ;  ;  ;  ;  ;  ;  

探究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论文_唐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