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两化融合的企业信息化研究论文_陈乐

基于两化融合的企业信息化研究论文_陈乐

摘 要:两化融合的战略目标,是信息化、工业化双方向的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用的不同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基于两化融合的企业信息化,已经初步取得了建设成效,企业工作效率、管理效果、市场反馈率方面都会有明显提升,有利于企业内部向新型工业化方向发展。本文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发展规划、两化融合管理创新体系等展开分析,以作借鉴。

关键词:两化融合;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技术深入应用下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一种方式。信息化建设需要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促成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等多个方面的更新发展,整个规划和实施过程具有明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需要在实践应用中总结经验,完善发展规划,为两化融合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创造条件。

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信息化应用过程中,企业由单个应用迈入了整合升级期,信息系统的功能性也进一步优化,成为竞争中的战略性优势,加快了企业内部的产业转型。融合PDM构建变更管理支撑环境,是产品数据成熟后对变更技术状态、文档归档方面施行的有效管控。文件输出管理系统和PDM系统的结合应用,使文档和产品结构输出过程实现了全过程的监控、回收,输出效率和使用率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在生产制造方面,计划管理、工厂内部MES、工艺管理、DNC等逐步完成构建,MES系统与制造计划管理系统之间集成发展,生产任务的下达、作业执行状态都能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实现适时的跟踪反馈。

供应链上已经完成了物资管理和电子采购方面的系统化管理,物资采购过程也积极应用了全生命周期管理方式,物资系统、立体库、升降柜等自动化仓储的必要设备都实现了集成化经营。

信息化已经在科研管理方面实现了全覆盖,自主开发过程中涵盖了18个子系统,建立了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知识管理系统等;以经营数据挖掘和管理驾驶舱两个方向为试点,多维化地分析了合同内容和项目成本情况。

2 两化融合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坚持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指引下,积极发展信息技术,加强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有效结合与管理质量,逐步成为企业战略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2.1 建立两化融合管理创新体系

依据相关的规范化要求,企业以自身发展为基础逐步建立了两化融合管理创新体系,有利于管理创新工作的定向、聚焦和战略落实。体系的具体构成如图1。

2.1.1 方向决策平台

构建方向决策平台,必须坚持以战略落地为目标,采用多阶层的组织机构,推动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方向决策平台建立专门的工作办公室,以所长为领导,将相关部门结合起来,明确各自的权限制能,依照路线规划积极推进各部门的共同发展。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通常是以5年为期制定下一期的发展规划,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科研、生产、管理工作的各项问题,指导下一步建设工作的开展。

2.1.2 创新活动平台

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模式、业务流程、技术开发中表现的不足,要广泛吸收意见,为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推广信息技术,推进信息系统内部各个业务之间的连续性。例如,经管管控平台通过改造合同系统和项目系统,实现了收款合同管理、项目计划管理在业务流程过程中的连续性,适应了收款和项目执行两个计划间企业内部建立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2.1.3 运行保障平台

企业内部逐步完善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专业人才、投资成本、激励奖惩机制等,是信息化建设目标顺利达成的基础性条件。这也是运行保障平台建立的初衷,使企业内部日常的信息化建设过程更加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

2.1.4 支撑体系保障平台

支撑保障平台综合了企业内部的培训、评价、交流、信息资源、信息安全等多个体系,是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延伸。信息化建设中采用的自评价、自诊断评价体系,有利于企业内部开展评估、分析、诊断具体的业务流程和数据开发利用及其目标适应性情况,做出进一步的优化改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培养技术能力强的骨干队伍

技术能力强的信息化运维队伍,是落实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关键性条件,有利于企业控制成本和系统的高效运行。信息化建设在现阶段已经完成了向自主开发形式的转化,有力的支撑了企业内部需要完成的业务整合、技术应用等工作。受应用系统推广和延伸的深层次影响,会产生更多的需求内容,应用过程中注重自主开发具有很大优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品或技术在发展中的垄断行为。

3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

企业实现信息化是一个复杂化、系统化的建设过程,较好的顶层设计是关键性条件,积极应用系统论方法和信息技术的优势,坚持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统筹规划5年内的阶段性目标,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业务总体框架、应用技术架构方面提供系统性指导。

3.1 总体框架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以精细化管理、智能化生产和研发协同化为建设过程的核心内容,进而制定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内容,如图2。

总体框架自上而下共有4层,依次是决策层、运营管理层、业务处理层、资源层。具体来说,决策层主要面向的是经济运行状况的科学分析和构建决策支持平台;运营管理层要坚持发挥主营业务和综合管理平台的主体性功能、综合管理平台的辅助性作用,积极完善精细化管理模式,为决策层整理、提供具体的企业数据;业务处理层主要面向协同研发环境、智能制造管理平台、支撑业务平台,是产品从研发到制造整个过程实现信息化的过程;资源层是以上层应用系统为主体,对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基础信息服务、资源库、知识库等多个方面全面强化,提供相应的服务。另外,总体框架中包含的4个层次的运维管理、安全防护等相关体系建设,也是其中的工作内容。

3.2 应用技术架构

应用系统的主要构成是SOA的组件式架构,如图3,应用的分层模型自上而下共有5层。具体来说,展现层是以用户为主体,提供了信息化业务中所需的统一入口,促成了各类业务的有效访问;应用层是架构规划和应用系统结合下,业务能力有计划的达到了固化效果;支持层是支撑应用系统实现和扩展业务能力的架构;集成层是对应用系统的业务能力、业务数据实现共享、集成的基本框架,主要集合了SOA在应用集成、数据集成方面的功能性;资源层的主要功能是在信息化业务能力的建设过程中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源。

4 制造业方面

我国制造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具体表现为起步期、单机覆盖、集成提升、创新突破,使计算机技术从初步使用到扩大应用范围,再到注重信息化的优势作用。整个渐进式、阶段性演变过程,也是两化融合的深入发展过程,推动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性发展。企业信息化进入集成提升阶段后,可以从业务领域来划分系统,并在各个业务领域之间高度集成、数据共享,制造型企业可分成5部分。在信息化系统的系统作用下,五个部分中管理支持领域是基础性部分,有力的支持了后期的研发、营销、销售、客服领域。

信息化系统实现了高度集成,意味着企业管理工作更加完善,各个领域的业务职能更加明确化,企业也以此构建了服务客户的战略模型管理系统,推动了企业的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建立。

5 结束语

为了实现两化融合下的企业信息化,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长期性的发展完善过程。信息化建设需要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加快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推动企业自身逐步具备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和快速的市场反应力。企业在实践应用中总结经验,完善发展规划,为信息化建设创造条件,逐步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

参考文献:

[1]鲁乙霖.两化融合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的理论框架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9,(11):268.

[2]汪丽.两化融合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的理论框架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33):43-44.

[3]赵学群.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过程和要点[J].商情,2019,(35):164.

[4]张新陇.对电解铝企业以两化融合促进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思考[J].中国金属通报,2019,(2):123-124,126.

论文作者:陈乐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6

标签:;  ;  ;  ;  ;  ;  ;  ;  

基于两化融合的企业信息化研究论文_陈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