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生物反馈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论文_韦江华

(广西区妇幼保健院厢竹院区盆底诊治中心 广西南宁 53000)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产后盆底功能障碍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在2017年6月-2018年10月期间就诊的72例产后盆地功能障碍患者,依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主要以单纯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的方式进行康复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的治疗。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尿失禁、子宫脱落与阴道口闭合不全等症状恢复有效率分别为96.30%、96.0%与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82.61%与75.0%。比较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关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方式的治疗,不仅可有助于患者盆底功能的回复,同时对于各项不良反应的有效康复可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电刺激生物反馈

随着目前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由于女性激素的变化致使肌壁与产道发生松弛后,并在胎儿增大与子宫逐渐重量增加的情况下对盆底形成慢性牵拉的作用,同时造成软组织与肌纤维严重损伤的现象从而导致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症状的发生。而在严重情况下该症会导致诸多如,尿失禁、子宫脱垂或阴道口闭合不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当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收到临床的广泛关注。依据相应调查研究显示,目前在已婚或已育女性中,超过37%患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1]。因此我院为显著提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的恢复效果,特选取在2017年6月-2018年10月期间就诊的72例该症产妇,分析以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对于产妇康复所发挥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7年6月-2018年10月期间就诊的72例产后盆地功能障碍患者,依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产妇年龄为23-37岁、平均为(29.25±3.63)岁,包括17例自然分娩与19例剖腹产,其表现症状为25例尿失禁,23例子宫脱垂与12阴道口闭合不全;观察组产妇年龄为22-42岁、平均为(30.07±4.15)岁,包括13例自然分娩与23例剖腹产,其表现症状为27例尿失禁,25例子宫脱垂与14阴道口闭合不全。两组产妇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首先由护理人员予以常规的健康教育与日常行为指导,避免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久蹲或久站,以及便秘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其次是依据其盆底肌力进行评估,使产妇熟练掌握盆底肌的自主训练方法,其中主要包括:在产妇平卧位或坐位,全身处于放松的状态下,以每天2-3次,每次15min-30min进行有意识的阴道与肛门部位的自主收缩训练。最后则是依据患者自身的锻炼情况,并逐步延长其每天锻炼的次数与时间。而观察组则是以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方式的治疗,其具体方法为:

首先应指导产妇将膀胱排空后,以仰卧位并将床头抬高20°的状态下,对阴道进行常规的消毒后将电极置入并连接各导联线,采用由南京伟思公司生产的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依据产妇的耐受程度,以不同标准的频率与脉宽进行电刺激治疗。由于受到电刺激治疗的影响,患者盆底肌群会随着发生被动收缩的现象,此时医务人员应指导产妇进行正确的阴道与肛门收缩运动,其中主要是对Ⅰ类与Ⅱ类肌纤维收缩方法的掌握[2];

其次是应依据产妇的临床实际情况合理调整生物反馈的模块,并予以不同场景的反射,例如提重物或尿憋急等情景,指导产妇依据其治疗仪显示的图形进行盆底肌肉收缩与放松的锻炼。应注意每次治疗应以产妇发生疼痛感为准则,每天进行一次,每次保持约15min以上。同时应在患者每次结束治疗后,应指导患者回家后自主进行阴道与肛门部位的收缩训练。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产后盆底肌力评估情况与各项不良反应的康复有效率。其中以患者治疗后2s快速收缩肌电图(sEMG)最大值,以及持续10s收缩与60s耐受收缩的肌电图平均值进行盆底肌力的评估;不良反应恢复有效评价指标包括:①尿失禁:患者症状表现完全消失或漏尿次数减少50%以上为有效;②子宫脱垂:患者子宫恢复正常位置或脱垂现象具有明显的改善则为有效;③阴道口闭合不全:患者阴道口闭合恢复正常或具有明显的好转可评定为有效[4-3]。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以检验。比较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盆底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见下表1:

2.2 两组患者各项不良反应恢复情况

观察组尿失禁、子宫脱落与性生活障碍等症状恢复有效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比较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见下表2:

3讨论

作为主要由三层肌肉与筋膜而组成的盆腔器官,盆底是托起子宫、膀胱与直肠等脏器,以及维持排尿、排便与性功能的女性重要器官。而受到妊娠与分娩的影响,目前大部分女性均会出现盆底肌肉损失或松弛的症状现象,其临床主要临床表现为尿失禁或盆腔器官脱垂等。而依据相关的临床文献研究显示,早期予以盆底肌肉的锻炼可有助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性生活治疗的提提升,以及对于尿失禁与盆腔脏器脱垂等症状的预防,但目前实际临床关于该症产后康复治疗的研究仍较为缺乏[2]。

对于产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来讲,指导其进行盆底肌肉的自主训练虽然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表现,但由于其疗效不够明显具有一定的应用局限性。对此,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电刺激生物反馈方式的治疗,主要是以相应仪器对患者神经予以生物电刺激的物理治疗,在对其盆底电生理检查后可充分了解患者盆底组织损伤情况,再以不同的电流强度传递至阴道后对其收缩力进行测定,从而在不断对盆底神经进行刺激的情况下,促使所损伤的肌肉组织与神经细胞可快速的实现恢复。同时对于盆底组织损伤的修复与功能的改善可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在促使盆底肌肉有规律进行收缩的情况下,使其强度与弹性可明显加强,最终实现治疗的目的。 依据何玉慈[6]文献研究显示,对于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采用电刺激加生物反馈疗法的治疗,不仅可有助于患者盆底功能的恢复,同时对于各项不良反应的预防以及女性生活质量的提升可发挥显著的作用。其研究结论与本次研究一致。而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尿失禁、子宫脱落与阴道口闭合不全等症状恢复有效率分别为96.30%、96.0%与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82.61%与75.0%;观察组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关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方式的治疗,不仅可有助于患者盆底功能的回复,同时对于各项不良反应的有效康复可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赵燕,王淼. 电刺激生物反馈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 2018,7(3):104-105.

[2] 黄剑珍,周明辉. 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结合盆底康复训练在产后盆底康复中的应用[J]. 中国性科学, 2016, 19(11):52-53.

[3] 都红蕾.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学, 2017, 25(31):142-143.

[4] 饶建芬.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在产后盆底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6, 22(8):89-90.

[5] 胡会花 , 贾俊臣. 应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31(13):72-73.

[6] 何玉慈.应用电刺激加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 16(21):155-156.

论文作者:韦江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

标签:;  ;  ;  ;  ;  ;  ;  ;  

电刺激生物反馈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论文_韦江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