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远程教育的双向交互及其实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双向论文,现代远程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我国远程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到2003年底,已有68所高校参与试点,注册学生规模超过230万。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进入了一个以网上交互式学习为主要特点的全新阶段。交互是远程教育的核心要素,通过交互,远程教育机构和教师为其学生提供各种支持和服务;学习者则通过交互获得各种资源和信息,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达到学习目标。可以说,双向交互的实现直接影响着远程教育的质量。本文试图根据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新特点,讨论我国远程教育的双向交互的实现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远程教育交互的意义和类型
1.交互在远程教育中的意义
交互(Interaction)是一个因素各个水平之间反应量的差异随其他因素的不同水平而发生变化的现象。远程教育的交互是指远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与远程学习环境(包括学习资源、人力资源、媒体设施等)的相互交流与相互作用。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代远程教育的交互突破了原来的单向、单一、不及时等弱点,成为一种多形式、多内容、多维度的交流活动,实现了远程学习者人际、人机、人资间实时和非实时的双向交互,使远程教育既可以开展资源共享的集体远程面对面教学,更可以支持和促进学生的个别化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使远程教育的支持服务更加有效,远程教育开放、灵活、多样化和个性化特点和优势得以充分体现。
1972年,迈克尔·G·穆尔最早关注到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作用,提出了交互影响距离理论。此后,交互问题一直是国际远教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约翰·A·巴斯的双向通信的概念、霍姆伯格的“有指导的教学会谈”、约翰·丹尼尔的“交互作用”、戴维·西沃特的“持续性关注”理论等,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远程教育中的交互活动及其作用。
双向交互在远程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它是远程教育教与学的联结和整合,是远程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它包含了教与学两个方面。在远程教育中,教的行为体现为远程教育机构及教师为学习者开发、编制以课程材料为主体的教学资源;学的行为则体现为学习者通过可获得的各种资源和可得到的各类帮助进行的自主学习。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一种使学生和教师等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意义的协商。教师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新知识结合的基础上发展新的观点;而学生通过与教师和学习同伴的合作,并保持相互之间的作用,使显现的知识被认证、生效,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但是,远程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其教与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造成了师生双方教与学“共同活动”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进行德斯蒙德·基更所说的“教学行为的重新整合”,即通过双向交互把远程教育的教与学联结、整合起来,使远程学习克服距离带来的问题而顺利实现。
2.远程教育双向交互的类型
现代远程教育双向交互的内容、形式非常丰富。从交互对象看,有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与教师和学习同伴的交互、与技术媒体的交互;从交互内容看,有教学性交互、感情性交互、行政性交互;从交互实现的时间看,有实时交互、非实时交互;从交互发生的范围看,有个别化交互、社会化交互;从交互借助的技术看,有基于语音的交互、基于文字的交互、基于多媒体的交互;等等。
二、现代远程教育中双向交互的实现
1.人—资交互及其实现
人—资交互是指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双向交互活动。远程学习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因此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交互是远程教育中最常见、最基本的交互。这里的学习资源主要指为远程学习者设计、制作的各种形式的课程学习材料。远程教育学习资源形式的多样性,使人—资交互拥有了不同的情况和实现途径。下面以文字教材和网络课件为代表进行探讨。
(1)学习者与文字教材的交互。文字教材是非网络学习资源的代表。学习者与文字教材的交互属于教学性交互,发生在他们阅读、思考文字教材的过程中。学生阅读、学习教材内容,与其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概念、知识产生交流,加以选择、同化,形成新的认知和态度,这个过程就是交互的过程。由于教材内容是固定的,无法对学习者的反应作出回应,因此这种交互是隐性的,单向且不明显。
实践证明,文字教材是远程教育中最基本的、最受学生欢迎的学习资源。因此,要特别重视编制具有较高交互水平的教材,“尽可能多地进行交互作用设计,将易读性、预测协商问题、精心设置内容、设计自测题、教学目标、插入问题、标准答案,以及版面安排——设计、表格、画面等因素结合考虑”,实现如霍姆伯格所说的具有“模拟的、内化式谈话”功能,成为一种有指导的“教—学会谈”,使学生在阅读和学习教材的过程中,能积极调动智力和情感因素,实现交互。
英国开放大学特别重视课程材料的设计和制作,认为文字教材应该是“书面的教学辅导”,需要根据学习者认知特点,在教材的结构、知识的呈现、媒体的安排等方面体现出“教学”性,使学生自学教材的过程成为一个充满交互的过程,一个不断得到辅导的过程。他们精心设计制作的高质量的、适合自主学习的课程材料已经得到了国际远教界的广泛认同和推荐。
(2)学习者与网络课件的交互。网络课件是网络学习资源的代表,学习者与它的交互发生在他们利用网络课件进行远程学习的过程中,属于教学性交互。由于网络课件的设计、制作采用了先进的教学策略,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又是在网络系统中进行学习、练习、自测或实验,因此学生与网络课件的交互体现出明显而强大的双向交互功能。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近6年来,经过教育部组织的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等,至2003年底,已制作多媒体课件10045个。网络课件的推广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远程学习者与资源交互的实现,提高了学习效果。
2.人—人交互及其实现
人—人交互是指学习者与远程教育人力资源(教师、学习同伴以及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双向交互活动,是一种社会性交互活动。尽管远程教育中学习者与教师、与学习同伴等基本处于分离状态,但是远程教育的人际交互却是不可或缺的。借助于电话、面授、会议电视、视频会议、BBS、Chat、E-mail等技术的支持,可以实现远程教育人际或实时或非实时,或点对点或点对多,或基于语音和数据或基于文本和图形的丰富有效的双向交互。
(1)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这发生在教师对学习者进行远程的或近程的面对面辅导、答疑、反馈作业考试意见以及学生听课、向教师咨询等过程中。从交互内容上看,主要是教学性交互,学习者获得对自己学业的帮助;同时也有感情性交互,学习者会获得精神上的激励和人文关怀。
从交互实现的时间看,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有实时的,也有非实时的。远程教育师生的实时交互,既有与传统教育相同的面对面交互,比如面授辅导、会见型小组学习等,但更多、更具典型意义的是基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远程面对面交互。这是现代远程教育的独特优势。比如,视频会议系统支持的多媒体远程教育系统,可以模拟真实的面对面教学,不周地点的学习者与教师面对面“接触”交流——听课、提问;语言、文字、图像、动画和视频信息的合成使用,更使参与者多感官接受各种信息,大大促进了交互的有效性。视频会议系统在我国网络教育中已广泛使用,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网络学院均采用双向、实时、交互式的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实时授课。学习者与教师的非实时交互,主要有支持师生网上讨论问题的BBS和方便师生一对一交互的或一对多互动的E-mail。如果说学习者通过与教师的实时交互主要获得了异地的优质师资的支持,从而突破了空间距离上的障碍,那么非实时交互则突破了时间距离上的障碍,获得学习上的帮助。对在职成人学习者来说,非实时交互能允许他们在任何自己有空的时候去交流;而且,由于交流的不同步,问题的讨论可能会变得更深思熟虑,更有深度和启发性;因而更受欢迎。
(2)学习者与学习同伴的交互。这发生在学习者参加辅导、开展小组学习活动、进行远程协作学习、网上讨论等过程中。从交互的内容看,既有教学性交互,又有感情性交互。在与学习同伴的交互中,大家共同切磋学习问题,互相解决遇到的学习困难,彼此交流学习和学习体会,借鉴好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由此获得对学业的帮助。同时,在与同伴的交互中,学习者更可以获得情感需要的满足:可以分享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喜悦;可以得到激励,产生感染行为和竞争的动力,激发和维持成就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可以感受到关怀、认同、肯定和支持,消除个体的孤独和单调的情绪。笔者进行的相关调查和访谈显示,目前远程教育中学习者与同伴的交互要多于与教师交互,他们认为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拓宽了社交面,小组活动时探讨学习问题,考前复习的团结互助,是他们非常喜欢的愉快的学习经历,对远程学习非常有益。
(3)学习者与其他人员的交互。这主要是行政性交互,发生在学习者咨询各种教务信息、缴纳学费、注册登记、领取学习资料、办理学分事宜、请求技术帮助等过程中。
3.人—机交互及其实现
人—机交互是指学习者与远程教育技术媒体之间的双向交互活动。人—机交互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的涵义:第一,人—机交互的实质是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学习者通过与机器如计算机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交互,能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或网上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练习,开展独立的自主学习。第二,人—机交互是人—资交互、人—人交互的通道。也就是说,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学习者通过与多媒体计算机、交互电视、网络通信等技术媒体(机)的交互,与教师、与学习同伴、与使用网络的群体实现人—人交互。从这个角度说,人—机交互是一种帮助远程学习的手段。第三,人—机交互还指学习者与媒体界面的交互。希尔曼(Hillman)在1994年首次提出了学生与界面的交互类型。学习者与界面的交互情况,会影响学习者通过媒介的其他交互活动,因为与界面交互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与学习资源、与教师和学习同伴的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说,与界面的交互同样有着通道的意义。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界面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并扩展为协作学习技术环境,学习者与界面的交互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不过,无论何种层次的人—机交互,其共同的特征是:基于媒体技术的;指向学习的。
学习者与界面的交互,主要体现为操作交互。为了更好地实现交互,应该根据学习者的要求、爱好、习惯等进行个性化的精心设计,使界面成为多通道的、灵活的、智能化的,使学习者在与界面的操作中,能够获得对学习兴趣的有效刺激,能够获得解决困难的导向,能够进行独立性对话,进行实时非实时的协作交流,并支持学习进度的随意性,实现交互的个性化。当然,要实现这样的交互,还要求学习者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三、我国远程教育双向交互中的问题及对策
1.人际交互的总体不足
笔者最近进行的一次对远程学习者双向交互情况的问卷调查和与张建伟等进行的一项对清华大学远程学习者的调查显示了较为一致的结果,即目前我国远程教育中双向交互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总体不足状况。究其原因,一是学习者交互意识淡薄。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远程学习者大都习惯于课堂“填鸭式”的灌输方法,参与交互的自觉性普遍较差。二是缺乏足够的时间。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者90%以上是在职人员,他们用于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调查表明,69%的学习者不能经常参与交互的原因是“自己没有时间”。三是教师不容易联系。这样,学习者遇到问题不去积极寻求帮助,不能参加辅导或小组学习,而感到支持缺失,导致了他们常常感到孤独,甚至失去信心。因此,远程教育机构及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帮助学习者增强交互意识,提高交互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创造各种便利的交互条件,让学习者可以方便地参与各种交互,获得所需要的帮助和支持,提高远程学习效果。
2.基于技术的交互的缺乏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远程教育的交互能力,但笔者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远程教育学习者进行的交互活动主要是面对面的实时交互,而基于技术的交互则明显不足。面授和小组讨论以绝对优势列被调查者经常进行的交互活动形式之首;只有37%的人表示经常和比较多地通过E-mail、BBS等与教师和同学联系、交流,近63%的人表示不太多甚至没有交流。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技术的角度看,一些远程教育院校、学习中心设备不够充足(调查显示有32%的人没有上网条件),网络信道还不通畅,导致交互技术的应用不够广泛。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开展交互的基础。从学习者的角度看,除了需强化交互意识外,还要努力学习和掌握交互技术,培养通过网络开展学习和交流的习惯。调查显示,有22%的人尚未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有25%的人不习惯网上交互。因此,远程教育院校要重视对学习者的培训,帮助他们熟练掌握媒体技术,促地更多基于技术的交互的实现。
3.个别化交互的缺失
远程教育学习主体的多样性和学习的自主性,特别要求教师提供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除了面授辅导等集体性交互外,还需要更有针对性的个别交互。但在实际中,这种个别化帮助和交互却不能令人满意。调查结果显示,经常得到帮助的被调查者只占17%,比较多和不太多的分别占35%和35.7%,还有12.3%的人没有得到过这种帮助。可见,目前远程教育中的个别化交互处于缺失状态。同时,调查还显示了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远远少于与同学的交互;而远程学习者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寻求帮助的主要途径是向教师请教。个别化交互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远程学习的效度和教育的质量。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之外,远程教育师资队伍薄弱是重要原因。相对于我国远程教育超常发展的规模和急速增加的学习者人数,远程教育的师资在数量上与学生规模、与开设课程的不相适应,在质量上与职责、与服务要求不相适应。因此,亟待加强远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既要在数量上加以补充,形成合理的师生比;又要在素质能力上培训提高,以胜任远程教育新角色的任务;更要在具体职责上给予明确界定。这样,才能确保个别化交互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