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跟进式”课例教研的设计与实施论文_蔡小新

农村小学“跟进式”课例教研的设计与实施论文_蔡小新

浙江省诸暨市街亭镇中心学校 311805

摘 要:在农村小学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对于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活动要走出常规化的模式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背景,我们对农村小学“跟进式”课例教研的特点、流程、传承与创新进行了探究。“跟进式”课例教研模式在农村小学教研活动中合理运用,能够有效地提升教研的效果。

关键词:农村小学 跟进式 课例教研 设计与实施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大多数中小学一线教师逐渐感受到自身专业性的缺乏。这种实践性很强的改革的推进,绝对不可能单单依据一些专家学者的指导来进行。现在,很多学校都想方设法克服这一问题,但是在实际中,组织全部教师出去学习考察又不切实际,甚至学校的物力财力难以支持,尤其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农村学校中,这些体现得非常明显。教师不能走出学校更新自己的观点和拓宽自己的视野,就容易使得教师本身的观念之后课程改革推进艰难。基于此背景,我在学校教研管理的过程中采取“跟进式”课例教研的模式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跟进式”课例教研的特点

“跟进式”课例教研,就是摒弃以往“一人教,众人听”的课例教研模式,尝试着在每一节试教课都让不同的教师以“接力”的形式进行执教。这样的好处是执教教师可以在前一名教师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和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教学叙事为切入点,进行自我反思。“跟进式”课例教研要求作课教师要通过教学叙事的研究形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改善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2.以教师对话为生长点,实现同伴互助。“跟进式”课例教研要求教师们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加强与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帮助,各抒己见,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和见解,通过教师间的对话、思想的碰撞,对课例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会诊”,分析现有的问题,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促进教师间的专业和相关专业理论的快速成长进步。

二、“跟进式”课例教研的流程

经过具体的实践摸索,针对“跟进式”课例教研我们研讨出“两阶段、六环节”的具体实践流程,下面是这些流程的实施步骤:

1.基于教研主题,个体设计课例。首先是确立一个校本课例教研活动的“跟进式”主题。这个主题的确立需要从每学期的教学实际出发,从最适合教师发展的角度来选取,是来源于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最为关心的研讨主题,并在开展“跟进式”研讨主题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主题理论学习活动。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让执教教师更好地根据所学的理论开展备课工作,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策略;二是可以让同年级组的其他教师根据所学的理论对执教教师提供的教学方案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进行首次试教,推动组内磨课。在“跟进式”课例教研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组织教师们观摩课例。举例来说,当执教教师A在第一次试教观摩课上根据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试教,其他同年级组的教师通过自己的观察点来审视课堂教学中的各个教学环节,不但可以掌握教师A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反应,还能了解到在课堂上师生、生生各个互动环节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更能找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行为信息和学习问题。通过观摩课例,学校教研组要求每名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都要站在执教者的角度以不同的视角重新审视所研究的课例,并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哪方面存在纰漏、要如何整改等,综合以上的信息和反馈结果,为今后教师参与课例研究提供第一手有利素材。

3.进行研讨改进,优化教学设计。在上完观摩课以后,学校教研组组织教师们以不同的角度分析探讨执教教师和学生们在参与教学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并结合本次研讨主题,运用理论知识对教学中的各种课堂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排查出存在问题背后的原因和隐患,并现场研究整改策略。

4.开展二次试教,教研组内研课。在第一次试教观课之后,教师B根据教学设计进行再次试教,并由教研组组长和资深教师等专业人士带头参与,对再次试教观摩的结果,从科学教学的角度进行客观、全面的评析,指出该课例存在的可取与不足之处,充分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并准确把握住学生们所领会的知识和拓展程度是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为执教教师下一次调整教学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5.深入教学反思,形成最终课例。这一环节要求执教老师着重从两个方面进行研讨和反思:一是要对比再教和试教,在这两个过程中有哪些教和学的行为得到了改善、哪些实践性的行为还存在着不足;二是要针对再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继续进行剖析和思考,并提出有效解决相关问题的整改措施。结合以上两方面来整合原来的课例,进行再优化、再修改而形成新的课例,并以此为基础对新课例进行分析、整合和提升。通过多次这样的“教学设计——课堂实施——课例评析——整合提升”的良性循环,使得执教教师在深入分析研讨课例的基础上,尽可能完善、优化教学设计,形成最终课例。最后再由执教教师将每次教学设计改进的原因和分析结果进行整理,并以书面材料的形式下发给教研组的全体教师。

6.基于组内开课,进行集体研讨。到了这个环节,将由教师C根据自己最后的教学设计,在本教研组内开课,由教务处相关领导和全体教研组的教师参与观摩和探讨,围绕研讨主题对教师C的教学过程提出全面的、客观的、中肯的评析,指出该课例存在着哪里不足之处、有什么其他教师可借鉴的地方等,并要求教师们根据观摩研讨撰写自我反思心得体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借助这个研究平台,教研组长还要指导其他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认真分析他人成功的教学案例,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进行深刻反思,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重新梳理和总结,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跟进式”课例教研的传承与创新

“跟进式”课例教研是对传统校本课例教研模式的有效传承与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课例研究的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有效提升了教研的时效性。

1.教研目标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和解决实际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在广泛的探讨中改进教学与提升其专业性,是教研的目的。改进教学和促进共同发展既是混合式课例研修的目的,也是其立足点,其主要内容是推动由“听课、评课”向“观课、议课”转化,让过程中的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够发挥其建设和促进的作用。在观课的过程中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和共同参与性,展现教师与学生的默契程度,是观课改革中的侧重点。观课者要能够全面地深入到这一过程中去,调动自身的理性思考,对这场“活动”进行总结、反思与评论。议课和观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议课是在观课的基础上得出来的意见性的表述,从课堂展示中师生的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反馈,以促进教学效果更好的实现。尤其是要对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讨论,反馈给师生以后,促进双方更好地解决。

2.教研主题传承与创新。研究主题的针对性与系统性是混合式课例研修所重点强调的地方,教导处要根据实际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改革的过程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对相关问题进行指正、总结,并以此来确定接下来的发展。在制定接下来发展策略与方式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内容的继承性与创新性,推陈出新,迸发出更大的活力。以小学数学中的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三种基本课型为例,每种课型所涉及的知识领域一定要细分,在每一学期的实施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选择两至三个主题逐步实施。同时,也要在教研之后让教师对教学内容有着全面且深入的理解,保证在同一主题的统合下能够进行创新性的展示。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以采取跨校区、跨地域的资源分享和互动,来促进共同成长。

3.教研形式的传承与创新。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有网络思维和意识,通过互联网的便捷性和资源的海量性,借鉴同类型案例的优点,反馈到自身的备课中。这样一来,能够拓宽集体智慧,丰富教研室预设和思路,促进教师之间的共同提升。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中的“晒课”,突破磨课环节的地域限制,展现优秀课堂案例。也可以在学校与学校、地域与地域之间组建社群,壮大分享和讨论的教师团队,能够在一个问题提出之际得到多种答复,增强教研室之间的交流互动,推动教改的深入运行。在现有资源的支持下,可以围绕同一个主题,对课堂中施行的“同课异构”和“异课同构”进行多内容的比较和提炼,各个课堂之间进行取长补短,深入讨论与总结。同时,还可以将现有的教师资源进行重新组合,施行“以老带新”,让优秀的、经验丰富的教师带动提升年轻教师,促进共同提升。或者,也可以适当地采用“一课多师”的形式,让学生在对比之中提出不足,再由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探讨。

四、“跟进式”课例教研的成效

经过我们近两年的行动推进,“跟进式”课例教研模式已初具规模,主题和视角多样化,课例和视点各不同,且具备轮流主持、延伸研究的教学特色。“跟进式”课例教研对我校教师专业及专业理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促进了教师问题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增强。课例教研活动是教研组内研究主题的“细化”过程,这个过程是为了培养教师主动关注教学中各个问题的意识而展开的,光靠教师个人很难完成这个“细化”的过程,所以说这个平台的产生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们互助互帮的合作需求。

2.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得到提高,课堂教学得到改善。这种课例教研每一次都是有效果的,也都能实际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对执教教师和观摩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效果是显著的,而其研究成果对于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也是重大的。

3.促进了教研组学习文化、研究文化的形成。课例教研模式很好地把学校教研的“三要素”——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结合在一起,三位一体,相辅相承,对促进教研组的研究文化、学习文化有积极的意义。

4.为教师群体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课例教研模式在我校实施两年来,我校多名青年教师因此走出了发展的高原期,教学水平飞速提高。由此可见,课例教研模式为教师群体专业成长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对执教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在开展“跟进式”课例教研活动过程中,经过“教学设计——课堂实施——课例评析——整合提升”的循环上升,教师们通过互帮互学、交流探讨,专业视野得到了更好的拓展,自身专业和专业理论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并通过“课例教研”这个平台,接受到更多新颖、高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同时形成了“好课多研”的研究意识,进一步提升了各自的专业教学技能。

参考文献

[1]李秀兰 浅谈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创新与实践[J].求知导刊,2015,(08)。

[2]黄超 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探索[J].小学数学教育,2017,(04)。

[3]徐军 浅谈农村小学的“五步”教研流程[J].辽宁教育,2017,(05)。

[4]方华英 基于课题研究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科研素养——以从化市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15,(03)。

[5]黄重祥 注重实效,搞好农村小学校本教研[J].新课程研究,2015,(06)。

论文作者:蔡小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6月总第3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  ;  ;  ;  ;  ;  ;  ;  

农村小学“跟进式”课例教研的设计与实施论文_蔡小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