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文 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大囫囵镇中心小学 076450
【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倡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元、新颖且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更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合作学习便随之出现并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本文主要从阐述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了当前合作学习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策略,期望为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7-026-01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因其创新性与效用性被受到广泛关注,各个小学语文课堂也纷纷应用合作学习这一模式,期望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来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并在这一过程中来实现对学生合作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的锻炼,增加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一、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合作学习符合新课改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合作学习有助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顺应了现代教育发展的潮流。其次,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升。通过老师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任务,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讨论交流,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同时,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是师生之间的合作,有效的合作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更好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改进教学设计,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所以合作学习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此外,合作学习离不开交流与探讨,而这将有助于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 合作流于形式,教师缺少引导
虽然当前合作学习被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但从整体情况而言存在着教师指导不到位,整个合作学习模式流于形式的问题。这主要由于教师缺少对合作学习本质的认识,以至于只是将合作学习搬上了课堂,却缺少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尤其在小学低段,教师没有综合考虑学生的学情,虽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却没有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至于学生不知该如何进行学习合作,缺少合作学习的目的,从而出现看似课堂上学生围坐在一起讨论得很热闹,但大部分学生是在闲聊的现象,最终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 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合作意识不强
合作学习的目的之一在于让学生能够充分参与课堂,积极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就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学生的参与度并不理想,且呈现出普遍由优等生主导的情况,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是被动参与,也缺少独立思考的动力。同时在学习成果汇报时,教师为了让课堂教学更顺利进行,往往倾向于让优等生发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由于小组内角色分工的不明确,使得小组内讨论合作的效率大大折扣,且大部分学生争抢容易的角色分工,这样不仅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更不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与合作学习的本质背道而驰。
三、提高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效果的策略
1. 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想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特别是小学低学段的学生,适当的激励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评选小组先进个人,让学生体会到参与小组合作与课堂讨论所带来的成就感,从而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这也能在小组和班级内发挥榜样作用,调动更多学生参与的热情。
2.深入挖掘教材,合理设置合作学习任务
当前,部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仅仅是为了让课堂更“漂亮”,并没有考虑到合作问题的可探讨性,换言之,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用于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问题与任务需要教师分析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行挑选和设计,从而真正发挥出合作学习的效用。同时,教师需要把握好合作学习任务的难度,难度太大往往会打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太简单又缺少合作学习的意义。此外,合作学习的任务还需要具有针对性,不能只是为了讨论而讨论,为了合作而合作,需要针对某一重难点进行设计,其合作学习的结果需要完成一定的目标,从而使合作学习发挥出真正的效用。
3. 科学分组,交给学生合作技能
一般而言,合作学习小组人数的人数为5人最佳,且应当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科学分组,尽可能减少组与组之间的差距,而组内则需要充分发挥学习能力较强学生的带动作用,并且充分给予学习能力较差学生的展示机会。为此,小组内部还需要进行明确的分工,例如资料搜集员、记录员、发言人等等,组内角色可定期进行互换,使每一位成员都能得到好的锻炼。此外,由于小学生的知识能力有限,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应当教给学生适宜的合作技能,帮助学生明确问题解决的目标,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学会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互相促进。
4. 正确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全面把握合作学习各环节
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置于课堂中心的新课程理念,而良好合作学习效果的取得也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因此,教师需要放手让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也需要把握学生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让整个学习过程能够有秩序、有效率地进行。如当学生讨论点发生偏移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到讨论问题的关键点上;当学生积极进行发言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先进行思考,理清发言思路在进行观点的表达,而在学生陈述完观点之后,不论学生所得“好与坏”,教师都应当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但这评价应当以积极鼓励为主,从而更好调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新航.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8(24):96-97.
[2]谭俊琴.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多案例研究[D].聊城大学,2017.
[3]施云霞,钟妍.互帮互助的突出优势——研究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31):35-36.
[4]刘烨.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论文作者:张利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合作学习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小组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