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张树荣

张树荣

(云南省宁洱县宁洱镇卫生院;云南宁洱665199)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提高妇女生活质量;方法 对镇卫生院在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的接诊收治的7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给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观察、对比不同剂量用药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明小剂量应用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够达到大剂量用药的治疗效果。而且小剂量用药安全性较高;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米非司酮 ?临床效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属于妇科常见病,临床上治疗有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方法,手术治疗因其创伤较大患者不愿意接受,药物治疗仍是首选,其中抗孕激素治疗EMS的效果也得到了临床的广泛认可,作为孕激素拮抗剂的代表性药物,米非司酮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1]。笔者对两年来收治的74例EMS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卫生院在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间接诊的患者74例EM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病例均经临床症状、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进行确诊,排除盆腔炎、卵巢囊肿、盆腔结核、下腹部感染等器质性病变,全部患者同意配合治疗、观察及随访,3个月内未应用性激素类药物。年龄26~43岁,平均年龄(37.4±4.3)岁;平均病程(4.6±1.3)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疾病分期、孕产次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大部分患者有典型的继发痛经、性交不快或性交痛、不育及月经改变。该组患者中,痛经59例、盆腔疼痛41例、月经改变43例、性交痛33例、不孕17例等症状,合并贫血者28例。

1.3 方法:①服药前向患者及家属告知治疗计划,用药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药物副作用等,征得患者同意;②详细询问患者临床症状、予血常规检查、B超检查子宫大小并作记录;③?两组患者均采用米非司酮药物治疗,规格为25mg。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6.25mg/d,对照组剂量为12.5mg/d,均在月经周期第1d开始口服,每日1次,睡前服用,以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比较治疗效果。

1.4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盆腔包块等局部体征基本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盆腔包块没有出现增大或者略缩小现象,患者的局部体征仍部分存在;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出现恶化,局部病变有加重趋势。

1.5 数据处理

????????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表达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两组比较差异采用t检验,P<0.05表示数据比较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发生恶心、潮热、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4例。发生率为8.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6例,发生率2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小剂量应用米非司酮片的安全性更高。

3 讨论

EMS是临床常见妇科病,有着侵袭性的特征,临床主要以痛经、盆腔疼痛,月经异常及不孕不育等症状,且研究表明[2],该病症多发于育龄女性,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后的生育。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的深入,其临床治疗的方法也在不断地完善[3],临床药物治疗分为假孕疗法和假绝经疗法,可选择的药物较多,如米非司酮、他莫昔芬等。

米非司酮为新型抗孕激素,能与孕酮受体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对子宫内膜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比黄体酮强5倍,能通过与受体结合而起到阻断孕酮的作用,从而抑制卵巢功能,诱发闭经,使异位的子宫内膜萎缩[4]。还有学者指出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后,患者可以在停药早期后恢复排卵,此时为妊娠的最佳时机。还有学者指出米非司酮具有抑制排卵、诱发黄体溶解、干扰子宫内膜完整性的功能,对黄体促性腺激素有抑制作用,可直接作用于异位内膜,抑制其增生及分化,促进凋亡,减少其生长潜能。鉴于米非司酮的上述作用,笔者收治的EMS患者均采用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大剂量用药,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但是组间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表明小剂量用药能够达到大剂量用药的治疗效果;而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小剂量用药的安全性更高,利于患者接受。

综上所述,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EMS临床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患者容易接受,而且避免了手术切除子宫造成的生理和心理损害。因此可以作为EMS的一个有效治疗措施。

参 考 文 献

[1] 王晓洁.米非司酮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复发性EMS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10(1):35-37.?

[2] 李伟,鲁宁杰.米非司酮及GnRH-a对EMS术后患者的疗效比较[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8):76—78

[3]王荣花,张海燕,张赟等.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5):67-68.

?[4]梁彩虹.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疗效评价.河南医学研究,2009,18(3).

论文作者:张树荣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4月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  ;  ;  ;  ;  ;  ;  ;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张树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