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四川 泸州 646000)
(2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 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征,期望早期识别,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方法:选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26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其早期临床特征和表现,并进行治疗和疗效观察。结果:多数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体温≥39℃,神经系统临床特征以易惊、肢体抖动、嗜睡、呕吐多见,少数可出现抽搐、无力症状;呼吸循环系统症状以呼吸和心率异常多见,少数可出现四肢末梢循环障碍、肺水肿、肺出血。经治疗后,126例患儿中,治愈117例(92.86%),未愈8例(6.35%),死亡1例(0.79%)。结论:对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早期识别重症患儿,给予早期干预、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征;早期识别;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3-0186-02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属于急性传染病的一种。大多手足口病患儿预后良好,少数患儿病情较重,可出现神经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等,引发脑膜炎、肺水肿、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差[1]。本研究选12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分析早期临床特征,以便及早识别和治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26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72例,女54例,年龄5个月~5岁,平均(2.1±0.6)岁。
1.2 治疗方法
每日护理口腔及皮损部位3次,发热患儿予以退热降温治疗,对于抽搐、易惊患儿予以镇静,给氧,必要时予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压力或容积A/C)支持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参数设置及指标控制:吸气峰压为<30cmH2O,氧浓度<50%,通气压力支持10~20cmH2O,潮气量8~10ml/kg,频率15~40次/min,呼吸比1:1~1.5(或2.0)。怀疑有颅内压高的患儿予以甘露醇降颅压0.5~1.0g/kg/次,3~4次/d;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3~5d给药。甲泼尼龙,1~2mg/kg/d,病情严重的患儿适当增加剂量,3d内总用量控制在10~20mg/kg。同时,给予多巴胺升压、多巴酚丁胺强心、呋塞米利尿,利巴韦林抗病毒、胰岛素调控血糖等对症支持治疗。患儿血压稳定后,留置胃管、管胃流质饮食,监测小时尿量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表现比较
2.1.1体温 体温<39℃为43例(34.1%),体温≥39℃为83例(65.9%),体温≥39℃的患儿比体温<39℃患儿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2神经系统症状 易惊122例(96.8%),肢体抖动108例(85.7%),抽搐6例(4.8%),嗜睡68例(53.9%),呕吐50例(39.7%),无力19例(15.1%);易惊、肢体抖动、精神不佳、呕吐症状患儿比其他症状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3呼吸循环症状 呼吸和心率异常39例(30.9%),四肢末梢循环障碍16例(12.7%),肺水肿7例(5.6%),肺出血2例(1.6%)。呼吸及心率异常症状比其他症状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效果
126例患儿中,治愈117例(92.86%),未愈8例(6.35%),死亡1例(0.79%)。
3.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疾病,在幼儿中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流行性,起病急、发展快。多数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较轻,预后良好,少数患儿病情危重,神经系统损害严重,导致脑膜炎等神经系统疾病,同时可并发肺水肿、肺出血、甚至死亡[2]。因此,重症手足口病需要早期识别,及时进行治疗,以改善患儿预后。
本研究显示,多数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体温≥39℃,神经系统临床特征以易惊、肢体抖动、嗜睡、呕吐多见,少数可出现抽搐、无力症状;呼吸循环症状以呼吸和心率异常多见,少数可出现四肢末梢循环障碍、肺水肿、肺出血。
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征早期识别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患儿体温持续升高,腋下温度≥39℃,常规退热效果不明显。(2)患儿四肢发凉、冒冷汗、皮肤出现花纹等表现,同时伴有心率加快、血压上升或降低,以及毛细血管再充盈超过4秒。(3)患儿呼吸节律异常,若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min则有神经源性肺水肿可能[3]。(4)患儿出现精神不佳、易惊、抽搐、呕吐、四肢无力、坐立不稳等神经系统症状,或出现食欲亢进情况。(5)患儿外周血计数超过15×109/L,且已排除其他感染。(6)患儿血糖>8.3mmol/L。当患儿出现的临床特征超过上述任意两项时,必须加以重视,必要时转入ICU监护治疗;及时进行脑脊液检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丙种球蛋白有助于减少患儿脑部受到的损伤,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使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能够诱导炎性细胞快速死亡,趋化中性粒细胞,调节患儿免疫功能,增强患儿免疫力。甲基泼尼松龙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有助于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改善急性脱髓鞘病变组织出现的水肿和炎症,同时能够消除脑脊髓中的脂质过氧化物,改善颅内环境和循环。
本研究中,对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予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和甘露醇治疗,阻断、减轻神经系统损害;给予多巴胺升压、多巴酚丁胺强心、呋塞米利尿,利巴韦林抗病毒、胰岛素调控血糖等对症支持治疗。患儿血压稳定后,留置胃管、管胃流质饮等营养支持治疗。经治疗,126例患儿中治愈117例,未愈8例,死亡1例。
综上所述,重症手足口病可对患儿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产生严重损害,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掌握重症手足口病早期临床特点和转ICU指征,以便能够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挽救患儿生命,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苏宏正.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征早期识别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10,12.
[2]王楚,詹学.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识别[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23):10923-10925.
[3]周晶,安永梅,张静等.2008~2010年吉林地区重症手足口病临床分析及早期识别研究[J].当代医学,2014,20(10):24-26.
论文作者:吴松林1,田小利2,李渊1,甘辞海1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1
标签:患儿论文; 手足论文; 重症论文; 肺水肿论文; 症状论文; 特征论文; 神经系统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