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城市现代化进程也逐渐加快,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电力行业在我国的地位。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对电力企业来说,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关键问题是智能调度和先进变电技术的应用下,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管理。因此,文章在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概述的基础上,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创新路径。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创新
伴随经济的发展,电力行业也在大规模的开展,使得现代电力行业中以经济、安全、优质的电能供应为主。在科技逐渐发展的时代下,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而逐渐形成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电力企业中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其实质就是在电力生产、传输以及用电三个程序中实现有效的自动控制,最终实现以最小的损耗,进行安全的电力供应[1]。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相关概述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配电网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综合性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主要包括供电系统自动化、电网调度自动化、电力管理系统自动化、信息传输自动化等。其特点主要包括三方面,分别是智能化、网络化以及自动化。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中,既便于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控,还方便了管理人员对系统的管理。
目前,为了适应我国对电力系统多机模型问题的处理,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控制理论,结合微机、远程通信的应用,力争使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趋于智能化、协调化、最优化,使之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企业的发展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也随之提高,这使得全国各地的电网普及率有着质的飞跃。但是同时,电力综合系统自动化管理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首先,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设计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成为了目前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对电力系统中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等方面都有着参差不齐的影响,电力系统没有统一标准主要由以下因素形成的:
(1)厂家生产的产品指标未达到要求。部分厂家对自身企业的经济利益看得过重,从而忽视了对产品生产质量的严格把控,经常会出现粗制滥造的情况,降低了产品的实用性能。还有的部分厂家注重生产技术的组织鉴定,而忽视了对产品的鉴定;同时,电力系统工作人员对系统技术了解不够,使得产品生产中出现很多漏洞,而使产品质量不达标。
(2)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开放性。目前电力系统自动化对接口之间相互连接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些接口之间不能有效的连接。各个生产厂商都以自己生产的产品为标准,没有很好的解决接口开放性的需求。
(3)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抗干扰性。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电磁兼容问题在电力企业中是很重要的,而很多电力企业经常会忽视这一问题。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抗干扰性是为了保障整个系统安全、稳定的运作,而在解决抗干扰性的问题上,电力企业还没有一个指定的标准,且使用的手段非常原始、没有创新,这将会成为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一个潜在隐患。
其次,电力管理体制和电力系统自动化之间的关系。电力系统自动化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其出现的问题也是十分复杂的,这有时候需要多个部门和人员协同解决问题。而在问题解决中,因为某一个专业人员或者部门不协调,就会使得整个系统发生意外事故。而且,问题解决中存在很多缺陷,不便于工作的开展。
最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维护人员能力不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维护大部分都是由生产厂家来进行维护的,并没有相关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在电力系统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再去通知生产厂家来进行维修,会导致处理不及时,还会出现一系列维修费用的问题。应针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维护,培养出学习能强、技术水平高的专业维护团队,这样能使电网效益最大化。
三、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的创新路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电力企业中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一背景下,电力企业应注重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从而充分利用自动化调度方式,探索出适合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的创新路径。
1、多方协作,建立设计标准化。
为了最大程度上保障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规范和效率,防止系统中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在结合电力企业自身实际的管理环境与管理条件,制定出适合于系统自动化发展的统一标准、规范,同时要使标准规范在管理中达到预期效果。
电力企业要全面落实设计标准化,可以要求生产厂家在无功装置、RTU、故障录波、保护、小电流接地装置等设备与通讯控制器之间的接口做到统一行业标准[2]。各生产厂家之间要就通讯接口方面的问题进行沟通、协调,所有生产厂家制定了统一的行业标准,就能解决产品质量差,指标不达要求的问题。多方协调,制定设计标准,是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重要手段。
2、电力系统自动化模式的设计
对于电力系统中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故,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模式,就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率。
(1)分布式设计模式。对电力系统中测量信号、控制信号、报警信号等信息资源,在其所在单元内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到主控制室的计算机设备。整个信息资源的传输过程中,信息所在单元相对独立,数据传输之间不相互影响。分布式设计自动化模式,能够分单元进行控制或保护,保障了电力系统运行的有效性。
(2)可兼容、扩展性设计模式。电力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电力系统运行的需求,对其进行扩展或者兼容设计。系统是由标准的元器件构成的,具备标准接口,用户可以灵活的对系统进行配置,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3)可靠性设计模式。可靠性设计模式是为了降低自动化管理中的二次接线难度。可以将传统的继电器由多功能继电器替代,且在接线时采用分布法。
3、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为了解决系统维修依靠生产厂家的局面,就需要培养出一支具备专业技术水平的高素质维修队伍,这样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能够对系统进行维护,降低问题所带来的损失。
更为重要的是,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更要注重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智能调度,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的信息化、智能化管控。
总结:随着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电力企业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应该根据电力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现代电力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考虑,并根据现代自动化技术发展的趋势,制定出更科学合理,且适应当代发展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路径,使得电力系统自动化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窦磊.电力系统自动化存在的问题与技术改造措施[J].中国电子商情:科技创新,2014(14):123-123.
[2]殷长亚,刘东.浅析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创新[J].低碳世界,2014(23):35-36.
论文作者:杨雨晴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4
标签:电力系统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技术论文; 系统论文; 标准论文; 生产厂家论文; 模式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