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间书法的界定之一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书法论文,民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民间书法在当代日益受到书界的重视,介绍民间书法的论著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对民间书法所包括的范围、其审美的价值和这一名词的界定众说纷纭,再加上创作导向上的失误,便出现了对民间书法的盲目崇拜和低水平的复制,这对书法的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害的。因此,有必要就民间书法的上述问题作一梳理。
民间书法的界定有两个前提。即艺术水准的高低和艺术家身份地位的尊卑。在界定中自然应该将两者结合判断,但在发生冲突时,应以艺术家身份的高低为主。
有一种观点是将民间书法学与碑学、帖学作为中国书法学的分支学科而并列,这种观点首先是不合乎逻辑的。从词义的范围讲,与民间相对应的是“官方”,而不是具体的碑和帖。其次,从书法发展史来看,民间书法几乎是贯穿整个书法史的。书法艺术并不只是少数的几个书法大家所垄断的,而是有深广基础的。以此来看,将民间书法与碑、帖并列是不正确的,与民间书法相对映的,应是官方的或正统的书法,即“经典书法”。经典书法包括碑、帖中广泛为历史承认的,为后人学习的书法艺术作品,内容自然包括碑、帖等。而民间书法则是由大量的“非艺术家”、“准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水平较低的书法作品。作为内容,也包括墨迹和刻石等。
所以,我们认为民间书法不能和碑学、帖学并列,引出一种新的归类方法。从而清晰地界定了民间书法的内容,免去了与碑、帖的争议和纠缠。
我们认为,民间书法的产生有两个主要前提。第一是文字在民间的广泛使用。甲骨文、钟鼎文从其内容看,所涉及的几乎全是国家以及诸侯的占卜、分封、战争、纳贡等国家大事;从书刻者来推测,甲骨的贞人是具有相当地位的并且博学的人;钟鼎的书模也不可能由没有时间、精力来学习文字的普通工奴书写。当然,浇铸应该由工奴来完成。因此,甲骨、钟鼎文字可以说是书法的“童年期”,而不能是民间书法。民间书法发展到任何时代也不会成为经典书法。两者有各自不同的社会基础。第二个前提是规范的、繁琐的字体的形成。从历史上来看,一种规范的、繁琐的字体在民间往往是被抵制的。在推行过程中必然是流于草率和简化。当这种简化合乎书写原则时,官方则顺势利导,重新加以规范和整理,而形成一种新的字体。隶书、章草、楷书的出现不能离开民间简化这一环节。
甲骨文、钟鼎文作为早期文字,既不能在民间广泛流行,又由于早期而日渐繁琐的草创因素,自然谈不上民间书法,作为其对应,归入经典书法也就无意义了。
还有几点史料可附带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文字混乱,字形增多。孔子授徒,“有教无类”。再综合前面观点,可知民间书法的产生不会晚于战国,但决不会早于西周。
民间书法自产生后,作为经典书法的必要补充和社会基础,将永远伴随着书法的发展。自其产生到魏晋以前是“前古代”民间书法时期,主要界定依据是当时书法艺术的自发性。随意的书写,没有法度的限制,毫不修饰自己的性情,呈现为一种自然的、无意识的美。魏晋到毛笔退出实用舞台之前为“后古代”民间书法时期。民间书法开始注重技巧法度的完整向文雅靠拢。民间书法开始了有意识的追求。第三个时期即“现代”民间书法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毛笔脱离实用,所以情况比较复杂,以后有时间应作专题另论。
当然,这一种划分是纵向的,还可以作横向的区别,如墨迹的和刻石的等。
本文的讨论仅限于古代民间书法中,魏晋至唐宋的以墨迹为主的部分。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一件艺术品不是孤立的……,还包括在一个更广大的总体之内,就是在它周围而趣味和它一致的社会。”这一点对我们研究民间书法的价值同样很有用。
首先,小篆以后的各种字体的产生,都能在民间书法中找到其未成熟的、幼稚的雏形。而在书法艺术的自发阶段,字体的变化将导致艺术风格的变化。其次,民间书法的繁荣是产生经典书法必不可少的环境。张芝、索靖出现在汉末魏晋时的敦煌,就是和这一地区民间书法的繁荣分不开的。
因此,民间书法的一个历史价值是推动文字的发展,并在改体过程中,由于法度不完整,反映在作品中,必然是一种稚、拙的风格。另外,民间书法的研究某地域、某时代、某一具体艺术家及其作品提供了广泛的时代风格这一前提。民间书法家的无意于书或不以其为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相应的时代,地域的审美取向和哲学思想,也必然反映相应的社会风貌和时代气息。
上面谈的是民间书法的历史价值,或称为研究价值。接着来谈它的现实价值。民间书法和经典书法相比较,犹如民歌与律诗的比较。诗歌在六朝时虽然在格式上更加严格,但《十九首》的浑厚、质朴没有了,代之以六朝“不足珍”的绮丽诗风。唐诗便开始了一次纠正,主要是向民歌学习。经典书法在书法艺术自觉化之初就开始向“雅”的审美方向发展。清中叶碑学的兴起,以及更早的“丑”学的提出便是对雅的强烈抵制和反抗。碑学衰落后,经典书法又将注意力放在民间书法中的墨迹上,以期为经典书法注入新的活力。
说到现实价值,主要表现在学习上。现代派书法在经历了象形书法、西方抽象派书法之后,即向民间书法拓展。但是令人失望,没有取得多大成绩。考其原因,当是太崇拜民间书法而藐视经典书法之故。民间书法作为一个历史的和现实的现象,对我们有影响,但毕竟在技法、抒情上不如经典书法。所以,在学习时要始终有清醒的认识和经典书法修养。
我们的观点是民间书法从总体上讲,是信手刻定,较少法度,故而没有装饰的书法。因而更能体现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普遍的审美观点。故而在学习中,应该从其线条、结构、章法中得到种种启示,从这种无意识、草率之中得到一种创作灵感和艺术源泉。而不是斤斤计较其点画形质的外在表象。那就是真成了照猫画虎,真的成了民间书法了。
总之,民间书法在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中,都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尤其是在人类追求返璞归真,向往大自然的现代。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民间书法并学习之,将对今后书法创作的发展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民间书法作为书法学的一个分支,也应有相应的理论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