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变革与策略论文

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变革与策略论文

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变革与策略

●胡璟懿 匡 尧 张兰澜 刘云飞 王小斌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和信息系统在给企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对审计工作提出更高水平的要求,推进传统审计工作变革。与传统的审计工作相比,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在审计理念、审计流程、审计方法、审计取证范围、审计人员、审计成本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改变,也面临着数据安全、理论制度建设、平台搭建、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审计成果应用等方面的挑战。本文重点分析大数据环境下所产生的一系列审计工作变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审计工作变革的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 大数据环境 审计工作变革

一、引言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正在对全球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大数据是宝贵的资源,掌握大数据,就能在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大数据所具有的 “4V”特性——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正改变着企业的经营模式及其所面临的风险。审计作为一项传统的监督活动,也正面临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信息化时代,大数据也被广泛应用于审计工作当中,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工作要从信息化视角推进传统审计理念、审计流程、审计人员素质、审计方法、审计取证范围、审计成本等审计工作实践的根本变革。不断完善审计方法,扩宽审计范围,才能促进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工作的改进与发展,逐步走上大数据审计阶段,进而提高审计的监督和服务质量。

二、大数据相关概述

2011年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发布的《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领域》中,将大数据(big data)定义为:一种规模大到在抓取、储存、管理、处理分析等方面均远超传统数据库软件的数据集合,是海量、多样化、高增长的信息资源。大数据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对象,它是一个将海量数据经过采集、存贮、清洗整理、分析使用等一系列过程产生价值增值的系统。

2007年以来,自治区和市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加快基础设施改造,解决协会建设的困难和问题,为协会发展创造条件。一是加快防渗砌护。通过整合续建配套、水权转换、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资金,积极争取国家投入,累计完成支斗渠砌护5 000 km,切实提高了渠系水利用效率。二是完善配套设施。为确保水费合理负担,累计完成新建配套建筑物及支斗渠量水设施3.5万座,切实保障了科学计量、合理收费和公平负担。三是改善办公条件。自治区财政筹资200万元,采购了20台套电脑和打印设备、166台流速仪及其他办公用品配发到各级协会,改善协会办公条件。自治区民政厅降低协会登记注册准入门槛,方便了协会登记注册。

相比仅注重查询功能的传统信息数据,大数据更加强调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以实现智能化的分析、预警、预测和决策功能。具有来讲,大数据具有记录功能,类似人的大脑会将原始数据以各种形式记录下来,并对其快速计算、分析,以便后期和长远使用做准备;其次大数据具有监督与存储功能,包括对工作进程的时间安排、具体过程和内容等详细存储和监督,可用于事后责任追究的监督机制;再者大数据具有预测功能,能够依据存储的各类数据查询发展规律,并对未来事物发展进行预测和分析,从而可预防风险并提前做好准备;最后大数据还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决策依赖数据,并通过不同数据反映出来,当决策存在偏误时便需要及时反馈和修改调整。

文华学院餐饮服务成绩显著,关键在于专业化“作战”。据了解,文华学院文景园食堂等相关餐饮工作主要由武汉华工后勤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为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武汉华工后勤管理有限公司以专业人做专业事为目标,深入钻研和探索,形成了一支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高效管理团队,用科学的管理模式保障校园食品安全,推动文华学院食品服务质量的提升。

孟塞尔系统、CIE L*a*b*标准色度系统、CIE 1931XYZ表色系统均是口腔领域常用的比色系统,且该3种系统的色度值可相互转换。特别是孟塞尔表色系统,对口腔临床比色参照系统的研发均具有指导作用,如Vita-3D master比色板和Vita Lumina Vacuum比色板等。

大数据为审计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风险隐患。其中,大数据技术在各个领域应用的最大风险隐患便是数据的安全问题。审计工作涉及到被审单位的重要财务信息、内部控制信息、风险管控信息、业务交易信息等,一旦大数据信息被泄露或者被黑客入侵,将严重威胁到被审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机密及个人隐私。此外,数据质量管理同样重要。如若被审单位提供的原始数据是不真实的,那么在此基础上的审计工作必定是徒劳的,假数真审,得出错误的审计结论。因此,大数据审计的数据安全性和真实性问题尤其重要。在采用大数据技术审计中,审计人员有必要制定详细的数据安全防护措施和风险预防机制,设置严密的数据访问权限,规范人员操作流程,防范非法入侵和病毒感染所造成对信息数据的破坏,避免出现审计数据泄露事件,保障审计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和真实有效性,从而提高整体审计水平。同时,对被审单位的原始数据以及数据采集处理过程均严格加以审核,确保电子数据真实可靠,并对原始纸质档案要进行扫描入大数据库,以在保证原始档案资料存储安全的同时,备份电子数据,为后续审阅、远程审计提供可能。

三、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变革

(一)审计工作理念的变革

传统的审计工作侧重账项检查,主要是对被审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事后的集中审计。审计工作开展的理念大多基于监督导向,而非服务导向。例如内部控制审计,审计工作大多是对财会事项的事后监督审计,较少涉及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审计工作难以提供决策服务功能。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审计工作不再是单纯地依靠财务数据而开展,而是由财务数据扩展到业务数据领域,甚至延伸到对外部数据的深入挖掘。由此,审计思维理念正在发生变革,朝着服务型审计转变。在合规和不违背独立性的前提下,审计人员通过动态实时地收集数据,并对大数据进行深度处理和统计分析,从中找出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共性问题、薄弱环节等,可以为企业经营活动、内部控制管理活动等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意见。推进审计工作从披露式审计向综合应用式审计发展,改变传统审计重监督轻服务的现状。

此外,在传统审计工作中,查找因果关系是审计工作的逻辑基础。而在大数据信息化时代,虽然寻求各项交易业务与账项之间的因果关系仍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取证思维,但大数据技术为审计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海量的事前、事中、事后数据,能够帮助审计工作人员分析和计算被审单位各项审计项目的信息数据,使得大数据分析下的相关关系得以开发和利用,降低了对因果关系逻辑思维的依赖。单个信息本身也许并不具有价值,但大数据能够提供交叉融合的信息,审计人员将审计结果录入大数据信息系统,并与被审单位信息系统相关联,以便分析和判断被审单位发状况,有助于提醒审计工作人员有关被审单位存在的潜在风险点。因此,大数据将推动审计工作理念实现由“监督型导向”向“监督+服务型双导向”的重大转变、由“因果关系逻辑思维”向“相关性关系”的重大转变。

(二)审计工作流程的变革

在传统审计过程中,由于受审计数据、审计时间和审计成本的制约,在审计时对每一项业务或交易事项都进行审查不太现实,因此,传统的审计工作通常采取抽样审计。抽样审计存在较多局限性,样本抽取的效果取决于其随机性,而现实抽取过程中很难做到绝对随机抽样,这样很可能导致抽样偏差和主观判断失误,进而得出错误的审计结论,同时也给审计人员带来不可避免的审计风险。

传统审计工作大多通过被审单位内部的原始凭证、文件资料、会议记录等获得审计证据,而从外部获取审计证据的途径主要是函证形式,但函证可能涉及回函率低、回函精确度不高、回函时间长等缺陷,降低了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大数据技术为审计工作人员获取外部数据提供了便利,被审单位的往来记录和银行交易在大数据共享系统中均有记录。审计人员只需借助共享的内外部大数据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便可从多角度、多方位发现被审单位潜在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弥补了传统审计工作不易获取外部数据证据的不足,实现“集中分析、识别风险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审计流程,推进审计取证数据范围向内外部数据共享变革,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大数据将推动审计取证范围实现由“内部数据为主”向“内外部大数据共享”转变。

(三)审计工作方法的变革

传统的审计工作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较大,大多在财务报告完成或某一特定时期开展,往往是对过去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监督审计,具有时间上的滞后性,无法对被审单位的日常经营实施连续性监督。随着大智移云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日趋复杂,审计工作的持续监督功能备受重视,不仅要求对被审单位各项交易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实施事后监督,还要求进行事前评估与预警、事中发现和动态追踪等全过程的长期监督,而大数据则为开展连续性、全过程的审计工作提供了可行性。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工作摆脱了时空限制,审计人员能够随时随地对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日常往来交易事项实施持续性的动态关注和快速反应,并将所需的审计数据、证据、资源全部存储在数据库之中,有助于审计人员迅速、及时地获取所需的审计信息,不仅能够对过去发生事项进行审计,同时能够借助海量的数据对被审单位的事前风险识别评估、事中动态发现和事后监督,实现全过程、全领域的监督审计,预测被审单位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其风险,甚至实现对整个审计行业的全面、深入、及时监督。

大数据审计离不开先进的硬件设施,数据采集、处理、存储、管理等均需要在一定的电子设备上进行。传统的纸质记账凭证、会计报表等原始凭证,已不再适应大数据信息化审计的发展趋势。在大数据时代,审计所需的原始证据大多以电子形式呈现出来。因此,积极建立完善的电子数据基础设施和数据管理中心平台,加强大数据审计分析模型和软件的开发利用,有助于提升大数据技术的运用率,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此外,研发设计的大数据审计分析软件不仅要有审计监督功能,同时还应有预测分析功能,能够对被审单位未来发展的机遇和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

(四)审计工作人员的变革

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企业开始挖掘海量、多样化的大数据,并将其用于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投融资决策、财务会计等领域,以对市场环境、组织管理、研发技术等进行重新评估,这预示着审计工作将面临越来越复杂的数据信息系统,这给审计人员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提出更高水平的要求。在大数据时代,财务数据不再是唯一的审计数据,业务数据、关联数据也成为审计人员能够获得并加以利用的数据。面对海量、多样化的大数据,审计人员面临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数据筛选、数据分析、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等问题,如果审计工作人员不懂大数据技术软件的应用,审计工作将难以开展。除必要的专业和数据技能外,大数据时代还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提出更高水平的要求。大数据提供的信息量大、价值高,一旦被审计人员泄露或为己谋私,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数据审计还需要提升审计人员的道德素养。

面对大数据对审计工作带来的重大变革,会计师事务所需要打破传统的行业组织分工和数据分析模式,组建新的大数据审计组织模式,建立审计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和现场审计实施平台。借助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运用审计“云”的思维理念,合理安排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存储管理等工作,依托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构建数据分析模型和企业风险预警机制,进而建立新型的大数据审计平台,以实现对被审单位基本情况和各项交易事项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审计,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五)审计取证范围的变革

由此可见,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弥补了传统审计监督时间滞后性问题,有助于对被审单位经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实施及时有效地评估和预测,进而提升审计工作人员发现被审单位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可能性,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因此,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推动审计工作流程实现由“专家经验+风险评估”向“持续性审计”的重大变革、由“事后审计”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审计”的重大变革、由“阶段性审计”向“连续性审计”的重大变革。

(六)审计成本的变革

传统审计工作大多需要到被审单位实施现场审计,差旅费成本较高,人财物力投入量大,审计成本较高。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审计人员无需像传统审计那样与被审单位各部门进行沟通,可借助大数据技术,充分运用被审单位所建立的电子信息技术交流平台,以获取所需的审计证据,进而识别和评估被审单位各项交易和事项所存在的潜在重大错报风险,实现一种非接触式的现代化审计。此外,传统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整理和存储费时费力,使用大数据电子化管理不仅可以节约纸张,而且可以永久保存。因此,大数据信息化审计在保证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的前提下,跨越了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在地域上和时间上的限制,可以采取非现场方式完成前期审计工作,大大节约了审计的运营成本,保证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且能够提升被审单位整体的运作效率。因此,大数据将推动审计工作地点实现由“现场接触式审计”向“非现场非接触式审计”转变,进而降低了审计工作运营成本。

此外,大数据为审计工作统一调配资源奠定了基础。大数据能够收集审计人员年龄、学历、专业、职称、个人经历等方面的信息,整理成审计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为整合和统一调配审计人才资源提供便利,有助于合理充分利用审计人员潜力,节省人财物力资源,降低审计成本。

四、推进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工作变革的政策建议

(一)调整组织结构,积极建设大数据审计平台

由此,为应对大数据技术带来的挑战,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做出相应变革,从单一的审计专长人才向综合型人才转型。这就要求审计工作人员不仅熟练掌握财会、税务、审计等专业知识,具备必要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道德素养,同时还需要熟练掌握大数据基本知识,拥有大数据的分析处理和挖掘整理能力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大数据审计的思维理念。大数据环境将推动审计工作人员实现由“审计专长型人才”到“综合型人才”的重大变革。

坚持开放实验室 学校多年来一直坚持开放实验室制度,开放实验室期间,每个实验室都安排专业教师给学生进行辅导答疑。开放实验室可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资源的效益,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续和补充,学生可以利用自习课或业余时间到实验室观看组织标本,这也有效弥补了课内学时受限的状况。开放实验室使学生有独立思考、自由发挥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实现“学生管理学习”的原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加强数据安全和质量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数据为不同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思维变革,在对大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可以洞察到市场环境的变动,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决策、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各个方面,使企业所有部门均能受惠于大数据带来的信息价值。

(三)加强大数据审计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大数据迅速发展的时代,企业经营数据大多呈现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特征,而若仍采用传统的抽样审计方法,审计工作量和审计风险则会大大增加。尤其在对大量复杂的业务进行审计时,利用抽样审计将难以发现潜在的管理层财务舞弊和错报风险,进而导致风险评估与预测产生偏误,得出不恰当的审计结论。而大数据具有全面性特征,可以跨行业、跨公司收集所需数据,使得在有限时间和成本的条件下对全部交易进行审计成为可能,促进了传统审计方法朝着系统化、模块化和智能化方向变革,实现由“抽样审计”到“全样审计”的重大变革,帮助审计工作人员在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深度挖掘的过程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此外,审计工作人员在应用大数据开展审计工作时,还可灵活结合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对被审单位的财务和经营状况进行预测和综合分析,不仅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还降低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和审计成本,并且能更精确地识别和评估企业存在的重大错报和舞弊风险,提高审计结论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大数据环境将推动审计工作方法实现由“抽样审计”到“全样审计”的重大转变。

这种模式适用大型肉牛场,要求有较强的投资能力。建设有机肥生产线,固体粪污通过槽式堆肥发酵,翻抛机定期翻抛,发酵周期为20天左右。发酵好的有机肥进入生产线,通过物料混合、烘干、制粒、加菌等工艺,生产的商品有机肥销售至蔬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农户。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液体粪污可建设污水处理池处理后施入农田。采取有机肥生产模式的养殖场可考虑收集周边小养殖场粪污,既能满足原料需求,又可解决周边养殖场粪污处理问题。该模式优点是处理量大,发酵周期较短,臭气可收集处理,产品质量稳定;缺点是设备多,操作复杂,投资高。

(四)培养综合型审计人才

传统的审计工作往往将审计人员、操作人员、信息人员等不同职位相分离,审计人员具备的知识单一,缺乏复合型人才,大大限制了审计工作效率。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审计信息涵盖的数量多、内容广泛,审计工作不仅需要专门的审计人员,还需要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专家、市场营销学专家、心理学专家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参与。因此,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专业团队,改变审计人员传统的审计思维和观念,健全审计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推进审计各环节人员的协力配合已是大势所趋。

具体而言,首先应对现有的审计人员实施培训,不仅要求其具备必要的审计专业素养和职业判断能力,同时要求其熟练掌握审计制度规范,并具备大数据的分析处理和挖掘整理技能以及对计算机信息技术软件的应用技能,进而推动审计人员由传统工作理念向大数据审计理念转变,提升审计工作人员解决和处理各项问题的能力。其次,在人才招聘过程中严格把控,任用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从社会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和信息网络技术精英,并利用岗位轮换强化审计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进而提升审计人员处理各类问题的综合能力,确保审计工作有序高效地完成。最后,加强和重视对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严格遵守职责权限和保密规定,防止审计人员泄露重要的数据和信息。

(五)完善审计理论和制度

审计理论是审计工作实践的前提,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对审计理论提出更高水平要求,只有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才能推动审计实践。因此,应结合大数据时代特征,进一步深入探讨符合时代发展的审计理论,进而促进审计实践高效有序地进行。同时,任何审计工作均需要在法律制度规范的限制范围内开展,针对大数据环境给审计工作所带来的一系列重大变革,需要从规范审计法律法规入手,注重顶层设计,出台大数据审计相关法律法规支撑,制定大数据审计具体工作办法、实物操作流程,充分发挥审计法律法规的指引作用,为大数据审计工作营造规范、安全、高效的外部环境。政府部门在优化和推进大数据审计进程中,应鼓励被审单位建立长效的审计数据库,并鼓励企业人员和审计人员与时俱进,学习和灵活应用新的审计理论和审计法律规范。

通过上述实验结果分析,芪桂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明显改善疼痛麻木情况,且对神疲怠乏,自汗畏风,面色苍白,心悸纳呆等征象改善较对照组明显,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观察应用芪桂通痹汤的病人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

(六)充分利用审计成果

传统审计成果的应用主要是被审单位对审计整改建议的落实,但被审单位屡审屡犯的现象时有发生,意味着审计成果并未得到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审计成果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可能。借助大数据技术,审计人员应收集和整理被审单位的审计整改报告,设立整改数据库,分析和梳理不予被被审单位落实的审计整改建议,并分析原因,归纳出审计成果得以充分利用的好思路和金点子,编织成审计成果应用手册,同时对不认真落实审计整改意见的被审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参考文献

[1]李若文.大数据环境下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6.

[2]王裕美,阳杰.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审计质量控制[J].审计月刊,2016,(05).

[3]郑江飞,尹贻林,李冉.PPP项目经济监督体系初探——以审计监督为例[J].建筑经济,2018,(06).

(作者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标签:;  ;  ;  ;  

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变革与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