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世贸组织之门:我们应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_wto论文

踏入世贸组织之门:我们应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_wto论文

跨进WTO大门:我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做什么论文,怎么做论文,我们应该论文,大门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1月10日23时38分这一刻,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历史性时刻。在卡塔尔多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法律文件,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最具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终于以豪迈的姿态跨入了WTO的大门,成为世贸组织中的新成员,也标志着我国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当然也必将有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且对我国农业发展将产生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据专家分析,中国加入WTO后,农产品市场开放幅度大,承诺执行过渡期短,进口管理手段被严格约束,国内支持空间受限,而9亿中国农民在经历了长期的封闭之后,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农民同台竞技,这对于我国农业和农民来说都将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国际竞争和挑战,面对已在国际占据有利地位的发达国家,我们如何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并能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必须学习和吃透WTO规则

世贸组织作为当今世界规范国际经济规则的最大多边经济组织,制定和实行的一整套多边贸易规则涵盖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当今经济贸易的各个方面,这些规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就必须遵循这些规则。人们常说:家有家法,班有班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世界贸易组织是通过一整套规则来发挥作用的,那么,尽快熟悉和学会运用世贸组织的规则,是我们应对加入WTO新形势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公民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规则的内涵与要求,熟悉并能在实际运作中灵活自如地使用它,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对于规则的熟悉和应用程度的高与低,将直接影响我们从新的国际分工格局和经济全球化潮流中的获益。因此,当务之急应让全体公民了解和学习WTO知识,主动适应并吃透WTO规则,按照规则参与国际竞争,并且要学会运用WTO规则来争取自己的利益。

当前,最紧迫的一项工作则是迅速地培养一大批精通世贸组织游戏规则的人才,以尽可能减少我们进入国际市场的技术、法律障碍,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贸易纠纷。

农产品规则是我们农业工作者和农民们首先要学习掌握的内容。WTO农业协议,即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其基本内容主要是规范农产品贸易的有关准则和纪律。一是关于市场准入的规定;二是关于出口补贴的规定;三是关于国内支持的规定;四是关于卫生及动植物检疫的规定。

二、政府要转变职能,以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

加入世贸组织,将给我们在许许多多方面带来发展机遇,但也会使我们面临一些意想不到的、严峻的挑战。首先,政府部门对经济的管理从观念上、体制上需要做必要的调整。这是因为,加入WTO后,作为成员国,我们在充分享受有关权利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一系列义务,其中首先要承担义务的就是政府部门。

从WTO规则来看,其绝大多数是用来规范政府行为的,而且主要职责就在于监管政府行为,在目前情况下,转变职能这是政府要面临的最大挑战,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政府就应迅速转换职能,主动适应入世后的新环境、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作为政府部门,应该明确一点,在世贸组织里,各成员国政府部门都不具有企业的属性,不能够直接介入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而且还要减少对经济和企业的直接干预,使国内企业能够在一个更加独立的环境里成长。也就是说,在WTO中,政府的角色仅仅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市场秩序的监管者、公共物品的提供者,仅此而已。政府的主要职能应该是为了国家经济发展、企业运行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这里所说的环境是指作用于人类的所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几个方面:

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它包括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与人口等方面。

2、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状况、基础设施、经济政策、外资政策、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外汇政策、贸易政策、贸易及国际收支状况、经济制度及市场体系完善程度。

3、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主要是指法律的完备性、法律的公正性、法制的稳定性。

4、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指的是政治制度、政治稳定性、政策的连续性、突发事件的可能性等。

5、社会与文化环境

社会与文化环境包括:语言、宗教、教育水平、社会心理和社会习惯。

6、投资与竞争环境

投资环境主要是指给创业者创造一种创业环境以及制订产业导向、提供政策扶持、优质服务的软环境,有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也就营造了一个公平、透明、有序的竞争环境。

作为农业经济主管与研究机构,主要目标就是指导和帮助农民适应市场需求,搞好农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把农业企业做大做强,帮助农民适应市场、赢得市场,要让农业企业了解国际市场、熟悉并掌握WTO的游戏规则,以减少进入国际市场的盲目性,随时准备着协助农民和农业企业,在未来的国际纠纷中运用WTO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己的权益,赢得属于他们自己的利益,避免或者尽可能地减少人为的失误,这就是政府的新职能和义务。

除此之外,政府还要定位于为新一轮体制改革提供足够的创新空间和创新激励机制,改变过去那种既当教练员又兼运动员的“混岗”现象,严格分离各个岗位职能,做到人员定位,不缺位也不越位,各尽职能,各尽其责。

三、力争占领农业科技重要领域中的制高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各国经济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农业也是如此。我国的科技在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还很大,特别是农业科技领域。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对农业的科技研究、开发投资偏低。二是科技产业效率低下。三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四是科研队伍相对较弱。五是技术引进水平低,创新能力差。六是农业劳动者教育水平低,整体素质不高。七是农业科技的综合实力弱。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我国科技发展起点低、基础差的历史原因,还有不可否认的,由于计划经济时期造成的科技体制僵化的体制原因,另外还有国家宏观政策对科技发展的推动力度不够的政策原因等等。现实状况将给我们加入WTO后造成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危机意识和紧迫感,面对现实,励精图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据专家分析,目前发达国家农业科技贡献率一般都在70%左右,有的高达80%,而我国仅为42%,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仅为30%-40%,真正能形成规模效益的还不到20%;农民的科技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差距就更大了。

一般说来,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通过3个途径,那么,我们应该在转化的途径中怎样使知识形态的潜在生产力,溶化于生产力诸要素中,并为劳动者所掌握和应用于生产实践,从而转化为生产力。这三个过程为:一是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工具和物质形态;二是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三是渗透到管理要素中去,使生产管理科学化。而将科技知识“物化”到劳动者手中,这是我们需要做好,并要求能准确到位,方能达到预期目的。许多科学家预言,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农业是生物技术最有应用前景的一个产业,它预示着一场新的农业革命即将到来。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应用主要是两大技术: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这些技术将在更广更深的空间和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谁先掌握了这些先导技术,谁就有了农业竞争的实力和主动权。这是因为生物技术能带给人类比传统手段提高成百上千倍效率的功益,所以,生物技术即将诱导一场种植技术的革命性变革已不可阻挡。而且随着物理、化学、数学、植物学等在更广阔范围内的相互交叉与渗透,特别是电子显微术、超离心技术、放射性同位素、核磁共振波普、光谱分析、色谱质谱联用及计算机技术等的广泛应用,种植业技术打破传统框框,必将有一个创新的大发展。

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如何,将直接决定着中国农业的命运,而劳动者吸收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也将决定着中国农民的命运。

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的竞争,而在农业人口占80%的中国,科技的竞争,无疑是农业劳动者素质的竞争。我们别无选择,只有抓住入世机遇,选准切入点,即建立、健全和完善与我国农业大国地位相适应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只有科技创新,才是我们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只有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继续努力提高农业的科技水平,加速农业科技的成果转化及农业产业化,科技创新才能得以实现,科技竞争才会有保障。

四、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农业为基础,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实行农工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其内涵主要有3个基本要素:

一是主导产业。它是指在现有的农村产业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和具有开发潜力的产业。二是龙头企业。它包括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或企业集团。三是商品基地。它是指的区域化、规模化的种植或养殖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质是将农业生产与服务、加工、销售等环节结合起来,通过市场牵动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生产基地,基地联结农户的形式,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农产品商品化和服务社会化。体现了以企业为龙头,按市场化、集约化生产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经营的发展模式,这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农业为适应WTO要求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美国、西欧、日本等国都把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化作为本国21世纪发展的战略核心,力求形成一个以开发高技术为方向,以争夺国际市场为目标,从而巩固经济技术大国优势的发展局面。与此同时,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也成为部分发展中国家谋求经济增长的战略方针。这些情况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加速推动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趋势,已在全球全面展开。

中国在步入WTO的同时,也就加入了世界农业的激烈竞争行列之中,我们是既面临着挑战又要看到机遇。为了振兴中国农业经济,我们要审时度势,抓住时机,采取各种相应的战略措施,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目的是促进3个有利于:

1、有利于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联结起来,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2、有利于按照WTO规则把农业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全面引入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创出自己的品牌,并用品牌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3、有利于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全面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加入WTO后,产业之间的竞争是永无休止的,是一场和平年代中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就是要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在战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由于产业竞争的主动权取决于高技术前沿领域的较量,取决于高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进程。所以,我们只有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才能迎接WTO带来的挑战。

五、趋利避害,化弊为利,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

当入世已成定局的时候,更多的人们把目光与注意力集中在利与弊问题的讨论上,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不能只停留在问题的讨论上,而应该考虑怎么去解决它。笔者认为,我们除了应该辩证地去看待利弊这个问题,有利就有弊,有得就有失之外,更应该从发展和动态的角度看,优劣势不仅可以转换,而且利与弊还可以更替。问题的关键在于看我们能否把握机遇,能否赢得挑战,能否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争取多得少失,更关键的还在于我们自己有没有积极应对措施和应变能力。

正如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柯炳生《关于WTO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一文中分析所说,加入WTO之后,我国的经济作物所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大一些,包括棉花、糖料作物和油料作物。在粮食作物中受到冲击最大的是玉米、大豆和大麦。而小麦和大米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入世带来有利影响的是水果、蔬菜和畜产品。根据这一分析与判断,我们完全可以趋利避害,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根据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我们应该在水果、蔬菜和畜产品品种、质量上狠下功夫,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一些新的品种。

就山西而言,入世后将给以下几种农产品带来出口的优势与机遇。

1、小杂粮

山西省素有“小杂粮王国”之称,其生产是在全国位居前列,品种主要有:沁州黄、汾州香小米、莜麦、荞麦、杂豆,这些都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红小豆在国外市场上有“红珍珠”的美称,过去一直是山西省传统的出口产品,应该坚信,入世后发展空间会更大。近年来,山西省注重粮食结构的调整,对小杂粮实行稳定面积,改良品种,区域开发,重点发展的方针。

全省谷子面积稳定在450万亩,并把长治、晋城、吕梁、忻州、晋中5地市的300万亩旱地优质小米列为开发重点。入世后,山西省应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对莜麦、荞麦、杂豆小杂粮,积极推广优质品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增加其商品量。进一步提高沁黄州、汾州香的品种品质。要加快小杂粮的精深加工,突出山西小杂粮的无公害、无污染的特色,同时,还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品牌意识,力争使小杂粮成为入世后山西农产品出口的新亮点。

2、特色红枣

据业内人士分析,我国的四大果业即南方的柑桔、香蕉,北方的苹果、梨,都将面临着进口果品的冲击。然而,红枣却是我国独有的果品,也是山西的一大特色。由于枣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矿物质,维生素C的含量是号称“维生素C之王”的中华猕猴桃的2.5倍以上。其鲜枣味甜、酸、脆,口感好,可直接食用,其干果可作食品,也可入药、酿酒、制香精、饮料等,如果综合利用,其价值更高,因而是深受国人和西方国家青睐的果品之一。山西的枣业发展历史悠久,近年来发展迅猛,无论是生产潜力还是市场潜力都很大,发展前景也很看好,极有望成为山西今后的朝阳产业。

3、特种玉米

所谓的特种玉米,它是一种在色、香、味产量品质、成熟期等方面与普通玉米截然不同的品种。特种玉米从用途上分有高油玉米、高蛋白玉米、饲料玉米等品种;从颜色上分有:红玉米、黑玉米、白玉米、花玉米等品种;从口味上分有:甜玉米、粘玉米、糯玉米等品种。而特种专用玉米具有用途专一,营养丰富,价值高再加上产品种类多等特点,适用于蒸、煮、烤、炒、做汤和凉拌,如今已是居家餐桌、宾馆饭店必不可少的一道特色菜。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工成罐头或保鲜穗出口。近年来,山西的高蛋白玉米和特种玉米已开始起步,发展势头良好。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高淀粉、高油、糯玉米等特用型玉米的播种面积将达到100万亩,商品量达到4亿公斤。

我们要在抓优势农产品开发的同时,还要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促使农业朝着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

我们要加快以农产品,特别是小杂粮和果品为原料的加工业的发展步伐。由于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生产环境的改善,仅仅依靠初级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是不能实现的,所以,只有提高商品农产品的增值率,对农产品实施深加工、精包装、现代贮运等流通环节的开发,才能够使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变成巨大的收入来源,提高其经济价值,更好地占领国际大市场。

六、加强农业国内支持政策,从根本上提高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注:程国强:《中国农业经营主体缺乏竞争力》,经济参考报,2001.11.14。)

由于我国农村现行的经济基本制度,带来的是千家万户小农的分散经营,面对农业市场化、国际化、国际间农业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国农业经营主体却因规模小、效率低而缺乏竞争能力。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所说:由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服务于农户与市场之间中介组织发育不良,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经营主体,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使中国农业在根本上不具备与那些在生产组织上已经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和商业化程度极高国家的农业进行竞争的能力。那么,我们就要学会充分利用WTO农业协议的“绿箱政策”,从根本上提高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1、要加大对农产品的科研、推广、病虫害防治、市场信息服务、农田基本建设的支持力度2、要设立专项育种科研支持基金,加快农产品优质品种选育,尽快缩小与外国农产品的品质差距

3、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市场信息体系、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

4、调整农业补贴结构,由现在补贴流通环节,转为直接补贴农产品生产者,以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

同时,我们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国内农业的保护与支持政策,只能在短期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起作用,而且并不能作为长期“利好”去充分享受。我们应当从长远的利益考虑,必须靠自身积极进取,扎扎实实地练好“内功”,“强身健体”,以迎接更强大的竞争对手的挑战。

七、引进“洋才”为我所用

据有关人士分析认为:我国入世后有五类人才最为紧缺,一是专业人才。主要包括农业、信息、金融、财会、外汇、法律、现代化化管理领域。二是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主要包括生物技术、环保技术、新材料等领域。三是专门谈判人才。主要是指熟悉世界贸易组织规则,适用国际竞争需要,能够参与解决国际争端的人才。四是外语人才。具有一定的听、说、写的能力,尤其是能够掌握两种以上外语的人才。五是复合型人才,要求具备知识全面、“多才多艺”、有一定实践经验、懂业务、会管理、善经营的人才。加入WTO,我们需要人才,人才是可以培养的,但也是可以引进的。

有企业家分析认为,无论是成长型市场还是成熟型市场,任何一家外来企业要想长期站稳脚跟不断提高市场份额,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当地的市场需求有一个深入的了解,针对性地开发产品。而引进外籍人才则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我们可以利用外籍人才开拓国际市场。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营销策略。

入世后,我国人才匮乏的状况不但得不到缓解,反而会更加严峻。当务之急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到国际市场引进我国所缺乏的也是急需的现代管理与市场经营人才。这些人才的引进必将给我国企业带来先进的经验,并对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巨大帮助。

八、适者生存,提高应变能力

适者生存,这句话对于经历了改革开放、市场竞争的人们来讲,并不陌生,不少人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现在我们已跨进WTO的大门,这将意味着农业激烈的竞争已经来临。我们要正视现实,增强主动适应竞争的经营观念。

我们要使每一个企业家、企业职工、农民们清楚地看到入世将使我国通过市场竞争进行优胜劣汰的资源配置过程大大加快,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企业都将独立面对竞争对手,优胜劣汰谁也得遵循并接受这个自然法则的裁定,因此,我们的企业,我们的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农业劳动者,都要加强竞争意识,树立在竞争中寻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得发展的观念。

1、要奋起直追,分秒必争,只争朝夕抓研究开发

2、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对市场动向要看得清,对朝阳产业要选得准,对夕阳产业要转得快。

3、迅速壮大品牌,扩大名特优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规模,提高技术实力空间

4、打好信用经济这张牌,建立健全信用市场、培育信用资源、制定信用法律法规

5、强化市场竞争意识。

只有竞争,才能找到出路,我们才会有希望;只有竞争,才能求得生存,我们才会有发展。

6、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经济不断出现,新的技术不断产生,人们的理念、知识都需要随着发展而不断更新,否则,必然会被时代淘汰出局。由此人们会产生一种紧迫感、危机感和忧患感,这种感悟,必然带动“学习的革命”,更多的人会投入到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中去,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标签:;  ;  ;  ;  ;  ;  ;  ;  ;  ;  ;  

踏入世贸组织之门:我们应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_wto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