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民建是我国的重点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构造柱设计必不可少。其主要是按照相应的比例对钢筋和混凝土进行配合,按照先砌墙、后浇筑的原则,浇筑形成柱状混凝土结构。应用构造柱有利于砖砌房屋建筑提高其结构强度,在工民建施工中合理应用意义重大。要想保证构造柱质量,就需要严格控制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施工时,需保证配筋的合理性,综合考虑建筑物的高度和应力需求,利用圈梁对混凝土结构稳定性做进一步加固,如此便可使构造柱充分发挥稳固房屋作用,提升工民建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工民建筑;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技术
1构造柱的作用及设置
1.1 构造柱的作用分析
构造柱可以加强墙体纵横向与圈梁连接的紧密型和牢固性,大幅度提高了砖砌房屋墙体结构、柱体结构的抗剪能力和竖向抗变形能力,从而增强砖砌房屋建筑物整体安全使用性能和抗剪性能,有效避免砖砌房屋建筑物因自然灾害的发生而出现失稳现象,提高砖砌房屋建筑物整体的抵抗能力和稳固性,确保砖砌房屋建筑物的安全性,有效增加砖砌房屋建筑的安全使用寿命,另外,在实际的砖砌房屋建筑墙体施工中内、外墙体砖砌结构的康健能力和荷载承受能力不高,而通过构造柱施工技术,严格控制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质量,不仅可以有效防止砖砌房屋建筑墙体出现开裂质量问题,从而切实维护和保障砖砌房屋建筑墙体的整体性能与抗震能力。
1.2 构造柱的运用原则与要求
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前,要进行一定的方案设计工作,且要依照一定的设计原则进行,具体阐述如下:1)在进行构造柱设计时,首先要对房屋建筑的建造等级,及相关构件的受力及稳定性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再结合具体的砖砌结构房屋建筑工程要求,在需要设置构造柱的部位,如墙角、外墙交接处等位置布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2)要了解适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条件,对于受力或者稳定性不强的砖砌房屋建筑结构中可以采用构造柱,也可以当砖砌房屋结构梁下墙体跨度较大、厚度受到限制的时候可以在梁下设置构造柱,还可以在砖砌房屋建筑墙体厚度较大、自重较大且风荷载较大时可以在墙体规定的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从而满足砖砌房屋建筑墙体结构承载力、抗剪能力和抗震能力的要求;3)工民建施中所使用的构造柱通常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使用可以有效的提高砖砌房屋的建筑稳定性,要想将构造柱结构较好的运用于建筑当中,就要配合以相应的圈梁结构,且圈梁在构造柱设置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因而在房屋建筑砖砌墙体规定的适当部位进行构造柱设置的同时需要保证构造柱与圈梁可靠地连接,从而增强砖砌墙体结构和房屋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1.3 构造柱施工工艺
1)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小砌块砌体,应当在施工之前按照设计和规定严格绑扎钢筋,对砌筑墙体和模板的支设要按照施工设计和流程进行,这是保证后续工作能够有效进行的基础前提。2)墙体与构造柱连接的地方应砌成马牙槎,从每层构造柱的柱脚开始,先退后进,形成 100mm 宽、200mm 高的凹凸槎口,柱墙之间应当采用 2 跟直径为 6mm 的拉结筋拉结,间距控制在 400mm,没变伸入墙内,长度控制在1000mm 或者伸出洞口边上。3)构造柱两侧模板必须紧贴墙面,支撑必须牢固可靠,严谨板缝漏浆问题的出现。4)构造柱混凝土保护层应当设置在20mm 为最佳要求,同时不能够小于 15mm。混凝土塌落度也要进行严格控制,一般设置在50~70mm 为最佳状态。5)浇筑构造柱混凝土之前应当清除落地灰等各种杂物,并且将模板浇水湿润,然后先注入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在进行分段浇筑,振捣混凝土,直到完成。6)构造柱的尺寸的循序偏差应当根据设计情况严格控制和确定,避免由于尺寸问题影响构造柱的施工质量,出现严重误差现象。7)浇捣混凝土。构造柱底部在清理和润湿后,先铺设一层与混凝土同标号厚的 10~20mm 的水泥砂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并计量准确,泵送混凝土坍落度应控制在 15~18cm 为宜;混凝土应分层用插入式振动器机械振捣,振捣时应采用“快插慢拔”,振捣至混凝土表面不再出现气泡为宜;同时应做到与圈梁同步浇筑;应按规定留置试块;进入冬季施工期,在出现冰冻气温时,一般不宜浇注混凝土。
2构造柱的施工技术
2.1构造柱的应用原则和要求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在实际施工之前,需对施工方案进行合理设计,并且遵循设计原则:①设计构造柱时,需提前充分分析房屋建筑的建造级别、所用构件的稳定性和抗压力性,并与砌砖结构房屋建筑工程相关要求相结合,在外墙交接处、墙角等需设置构造柱的位置进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布设;②知道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所适宜的条件,对稳定性相对较弱或承受重力的砖砌房屋建筑结构则需设置构造柱,对于砖砌房屋结构梁下墙体存在较大跨度、限制厚度时将构造柱设置的梁下,对于砖砌房屋建筑墙体自重过大、厚度较厚、风荷载能力强时可将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设置在相应的墙体部位,进而达到砖砌房屋建筑墙体所需的能力需求,提高墙体的抗剪力、承载力和抗震性[2];③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工民建常用的一种构造柱形式,将其应用于砖砌房屋建筑中可提升建筑的稳定性,要想在建筑中更好的应用构造柱,还需保证圈梁结构的合理性,圈梁对构造柱的设置有重要影响,在设计时应保证圈梁连接牢固可靠,使砖砌墙体结构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保证房屋建筑整体质量。
2.2构造柱的施工工艺
构造柱的施工工艺是重点环节,在施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进行小砌块砌体设置时,应保证钢筋绑扎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支设墙体和墙体砌筑工作应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开展,为后续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②需将墙体连接于构造柱的部位砌成马牙槎样,将各层构造柱的柱脚作为起始点,施工为先进后退,制作成宽为100mm、高为200mm的凹凸槎口,将6mm直径的拉筋结构共2根应用于挡墙间,控制间距为400mm,末端进入墙体之内,保持其长度正好伸出洞口边,并在1000mm之内;③对于构造柱两侧模板的设置,应保证其与墙面贴紧,并做好支撑,避免板缝出现漏浆现象。将构造柱混凝土设置20mm左右的保护层,最低在15mm之上;④合理控制混凝土塌落度,通常将坍落度控制在50~70mm。在浇筑构造柱混凝土施工前,需考虑各类杂物的影响,并对模板进行湿润,将同于混凝土配比的水泥砂浆进行注入,采取分段浇筑,对混凝土充分振捣。之后在混凝土上铺设水泥砂浆,以便混凝土凝固质量更好;⑤构造柱的浇筑应严格案按照浇筑步骤进行,严防过振、漏浆、浇筑不全面的问题发生。混凝土振捣遵循“快插慢拔”原则,采用分层振捣,通常将振捣厚度应小于 300mm;⑥注意构造柱的养护工作,构造柱养护初期水泥会发生水化,需要较高的水分,应注意浇水。另外如施工为高温天气也应及时浇水。并保证养护用水量等同于浇筑用水量。
2.3提高构造柱质量的策略
如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嵌于墙体之内,通常先进行纵横墙砖砌,砌完墙体之后会呈现“柱腔”状,也就是将构造柱位置预留出来。随着分层砌筑和浇筑墙体与梁圈,构造柱也需进行分段施工。要想使构造柱中心线处于相同的直线上,就需保证“腔柱”位于准确位置。对此,在砌筑的过程中应对构造柱钢筋骨架进行重点检查,使其有良好的垂直度。调直并校正钢筋骨架后,利用墙体拉筋对其位置进行固定,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将构造柱中心线牵引至“柱腔”上口或者圈梁模板处,钢筋骨架中心应齐平于柱中心,以保证构造柱位置的精准性。绑扎钢筋骨架应与分柱段施工面分段进行,保证绑扎点完全固定,严防滑动移位。将竖向塔接头长度控制在35d的长度,同时使构造柱箍筋控制在圈梁上下的45cm高度以上或1/6层高之上,箍筋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0cm以内。并严格按照每隔500mm在沿墙体放置2根拉结筋规定施工,砌筑人员应做到随砌随放,并将其切实在密实砂浆水平灰缝中牢固固定。
结束语
工民建工程中,构造柱的合理与否对建筑物的抗震性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存在各种问题影响构造柱质量,对此还应加强对各环节的控制,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把好质量关,保证工程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国栋,程学北,侯圣凯.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3):00118.
[2]王 森.某SOHO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问题及处理措施[J].中国住宅设施,2017(1):95~97.
论文作者:刘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墙体论文; 混凝土论文; 钢筋混凝土论文; 圈梁论文; 房屋建筑论文; 结构论文; 稳定性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