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存南唐史著论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唐论文,史著论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南唐史研究薄弱的重要原因是史料匮乏。传世南唐史著《四库全书》全部在收,为今日南唐史研究不可或缺的依据。比较其著述时间早、资料丰富、史料价值高者,首推陆游《南唐书》。
关键词 《四库全书》 《南唐书》 史料价值 陆游
历史研究是一门科学,“言必有据”,来不得半点虚妄臆测。史学史上每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对史材的认真搜集和甄别。因而一个历史时期史料的多寡,直接影响着该时期的研究状况。诸如汉唐明清这样空间统一、时间长久的断代,史料留存丰富,研究成果亦多;而相对分裂割据、血食未久的历史阶段,往往是研究的薄弱环节。这种局面所以形成,史料的散佚匮乏、真伪杂揉是其重要原因。五代十国时期正是这样一个薄弱环节。这个时期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却浓缩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诸多矛盾,有着历史转折关头所特具的丰富内涵,很值得认真加以研究。十国中的南唐政权很有代表性,它历时虽短,灭国颇晚,有杨行密据吴几十年苦心经营的基础,有成其一自然单位又沟通南北的地理位置。当其强盛之时,东灭闽,西亡楚,拥淮北江南三十六州疆域,“比时割据诸国,隐然大邦”①。南唐史研究对五代十国史和江南社会发展史的研究都具有特殊价值,然而南唐史料颇乏,传世文献屈指可数。今日我们所能看到的较为完整的南唐史著,即入清之时尚存者,幸赖《四库全书》全部收入,个别残篇亦有存目,为今日南唐史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依据。
《四库全书》所收南唐史著,计有陈彭年《江南别录》;郑文宝《江表志》、《南唐近事》;龙衮《江南野史》;马令《南唐书》;陆游《南唐书》;不著撰人的《钓矶立谈》、《江南余载》;以及明陈霆《唐余纪传》和清王先舒的《南唐拾遗记》。此外尚有无名氏《五国故事》和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叙及南唐史事。
考南唐史著始修于北宋。宋人所著《五代史》承五季周统,视十国为僭伪,虽无法回避周边政权存在的史实,但记载极少。宋太宗赵炅深知南唐政权的意义,十分重视总结南唐盛衰兴亡,即位之初乃命南唐旧臣徐铉、汤悦撰修南唐史著。陈振孙曾录《南唐烈祖开基志》十卷、《烈祖实录》十三卷,曰书为南唐旧人作,至宋已不全,且徐铉、郑文宝皆谓其“事多遗落”②。是谓南唐以战败亡国、其原始文献资料多毁于兵燹,至太宗朝已是十不存一。徐、汤二氏难为无米之炊,虽勉力集李氏旧事而成《江南录》,却亦被时人讥为“事多遗落”③,引起一时学者重修南唐史风,徐、汤《江南录》反而不传。陈彭年《江南别录》、郑文宝《江表志》是继起补作的代表。陈氏为江南名辈,颇详于南唐见闻,其《江南别录》四卷(《四库全书》合并为一卷)专为“补(徐汤)所未备”而作,详为吴唐三主立传,可取者甚多。但陈书敝在“颇好语怪”,“体近稗官”,“端绪亦未分明”④,难称良史。郑文宝亦南唐旧臣,徐铉弟子,曾亲事李后主,补闻当近于真。惜郑书无体例,杂记三主事为三卷,“不编年月”,“于诸大臣只标其名而无事实”,记载简甚,“去取亦不可解”⑤。另著《南唐近事》二卷亦为三主事杂记,凡六十则。《四库全书》所收《江南余载》二卷,原书不题撰人。是书清初已散佚无几,赖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录得存。书序记载时治南唐史者,尚有王举、路振、杨亿、龙衮数家,“皆不足以史称”⑥。此数家今仅存龙衮《江南野史》十卷。书用纪传体,原书二十卷⑦,至明已无完本,《四库》开馆时佚脱其半⑧;原作八十四传⑨,今本阙五十。且诸传叙次冗杂,颇乖史体,观《江南余载》序,可见时人已诋其疏。然龙氏著录“与《五代史》颇有异同,可资考证”⑩。《钓矶立谈》一卷,《四库总目提要》考为南唐旧臣史虚白之子作于宋初。著者存疑。其书杂录南唐事迹,附以论断,文字不多,其意亦在正《江南录》之诬罔。至于明清陈霆、毛先舒书,则甚无足取。陈霆《唐余纪传》二十四卷,旨在以《通鉴纲目》帝蜀之意为南唐正统序,体例学步《新五代史》,史料“杂采稗官,漫无刊削”(11),故虽有二十四卷之巨,《四库全书》却只予存目。毛先舒《南唐拾遗记》一卷,亦为《四库》存目。其史料皆前列各书“习见之事,无一异闻”(12),问世又晚近,故无收取价值。《五国故事》二卷,为“小说之体,记录颇为繁碎”(13),但间或有异于别史它书处,尚资考证。而清吴任臣之《十国春秋》向有佳誉,“于旧说虚妄多所辩证”(14),一般治南唐史者多用是书。然而统观其南唐史事二十卷,汇集前人精华之作,多有所本,严格地说不是第一手资料,这就不免削弱了该书的学术价值。
比较南唐史著著述时间早、资料翔实、史料价值高者,公推宋代胡恢、马令、陆游三家《南唐书》。胡恢书早已失传,本文从略。马令、陆游书皆收入《四库全书》,同时有多种版本传世。
马令为北宋末年宜兴人。其祖马元康世家金陵,多知南唐旧事,曾“旁搜旧史佚文”,又“集诸朝野之能道其事者,欲有所著,未及撰次而卒。马令读《江表志》,有感于是书“忘远取近”,“率皆疏略”(15),乃秉承先志,于崇宁四年撰成《南唐书》三十卷(16)。马令《南唐书》“略备纪传体”,书法“谨严不苟”(17),见闻广备,保存了大量南唐史料,名扬当时。但是马令书在编纂体例、材料弃取、人物事件评论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局限性,且“于诗话小说不能割爱,亦不免芜杂琐碎,自秽其书”(18)。这就使得马令书省繁失当,精华与糟粕并存,稍晚于马令的陆游或许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而重撰了十八卷《南唐书》佳史。
陆游在中国文学史上久负盛名。他的诗文不仅以其“量多”、风格清新刻露且出于圆润著称,同时又切近时代生活,充满忧患意识,堪称杜甫之后的一代“诗史”(19)。但是人们很少知道,陆游还是一位史学家。他秉自家学,“三备史官”,预修《孝宗实录》、《光宗实录》,自撰过《高宗圣政草》(20)。《四库全书》所收他的南唐史专著在南唐诸史中素享佳誉,为历代学者推重:
宋·陈振孙曰:陆书“采获诸书,颇有史法”(21)。
宋·周南曰:“近时陆放翁作《南唐书》,文彩杰杰,大得史法”(22)。
元·赵世延曰:“山阴陆游著成此书,最号有法”(23)。
元·戚光曰:宋人治南唐史者虽众,“惟陆游编取折衷”(24)。
明·毛晋曰:“先辈云马、胡铨次,识力相似,而陆游遒迈,得史迁家法”(25)。
明·沈士龙曰:陆书“芟雉稗秽,折衷诸家,殊得史氏家法”(26)。
明·胡震亨曰:“余始得马令《南唐书》读之,以为正可作酒后谈资耳。及得陆游《新修南唐书》读之,乃知正史稗官迥自悬别,未可以伪史忽之”(27)。
清·周在浚曰:“以予观之,令非史才;所记多稗官之类,当与《江南录》、《江南野史》诸书并行,非放翁比也”,而“陆书发凡起例,详略可观,足继迁固。三主名纪,俨然以正统归之,其识见较马令超远,可与欧阳公《五代史》相匹,非诸伪史可比也(28)。
《四库总目提要》亦盛赞陆书较诸马令书“简核有法”,此赞语曾被清代学者汤运泰、陈以谦、周都滨、郎廷极等一再引征。新编史学史大辞典也一承前人美誉,认为陆书“删繁补遗,叙次简洁,为南唐史中佳作”(29)。
综上评论,前代学者极推奖陆游《南唐书》。但南唐政权历来被视为僭伪偏霸,陆书自然与南唐史同命运,未能得到足够重视与研究。前人所论,或有失精当,或失之简略,其实《南唐书》可谓充分表现了陆游识才兼备的史学造诣。概括而言,我们认为陆游《南唐书》具有以下五个显著特色:
第一,坚持我国史学优良传统,爱国主义思想贯穿全书。
中国史学一向具有对政权实行监督、对社会进行教育的职能,劝善惩恶、弘扬爱国主义是其重要传统。陆游是一个政治上具有积极参与意识的人,我们从陆书大量事例中可以看出,表彰忠节,鞭笞奸佞、宣传风教、激励抗战是他治史重要内容与原则。他以爱憎鲜明的记叙,为我们勾画出一个个正反人物形象,使我们得以对南唐历史有更深刻、更具体的感知。
第二,重视历史借鉴作用,着力总结南唐统治的经验教训。
我国历代政治家、史学家极重视历史经验的借鉴,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陆游思想深具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责任感,虽然他终其一生未得到充分施展抱负的机遇,但这一思想基础使他极看重史鉴作用,因而注意总结南唐统治兴亡得失成为陆书的又一鲜明特色。陆书对南唐前期的宽政、节俭、发展经济有记载;对李昪、李璟的虚心纳谏、重视人才有高度的评价;对南唐亡国的教训,有更深刻的见解。李璟后期北周频频渡江、李煜秉政后北宋气势夺人,传统观点一向认为南唐是以其弱小败亡于强敌,陆书却以独特的视角分析了南唐本居于可为之势,但堪为才子不堪为国君的李后主过于懦弱,南唐以岁贡求息兵的幻想、骄奢淫逸、大崇佛道的误国、寄用非人与不间断的内耗斗争,这一切构成了南唐亡国的必然。这里我们可以明显看出陆游在为南宋政权敲警钟,联想导致南宋灭亡的内外国策,我们不能不惊叹陆氏对历史深刻的洞察力。
第三,高秉史家公正之笔,客观评价史事与人。
陆游曾写《读书》诗曰:“古人已死书独存,吾曹赖书见古人。后之视今如视古,吾书未泯要有取”(30)。他认为流传久远的史书既是后人研究历史的依据,也是后人评价史家的依据,因而著史应力求客观、公正。“以耳目所接,察隧碑行述之谀词;以众论所存,刊野史小说之廖妄;取天下之公,去一家之私”(31)。陆氏《南唐书》不为尊贤者讳饰,亦不为败亡者加罪。如他笔下的李后主,虽然自身有较多的失误,但其亡国命运更多地源自形势发展的必然。再如作为大宋的臣民,陆氏写宋灭南唐之战,从未将宋军描写为“仁义之师”,让我们看到了战争这种特殊政治形式的残酷性,保存了一些珍贵史料。
第四,冲破理学氛围,表现出历史观念的进步。
理学的“格物穷理”需要史学为其“考古今,察人伦”,所以宋代理学家都很重视著史立说;理学政治地位的尊贵也对史学生发着影响,所以宋代许多史著带有浓厚的理学色彩。但陆游《南唐书》不重“道统”,他为三主立“纪”,表现出与薜史称“僭伪列传”、欧史称“南唐世家”、胡恢称“载记”(32)、马令称“书”等流俗明显的不同。理学影响又使宋代唯心史观盛行,史家写历史进程总是强调帝王心术决定一切。陆书却注重分析政治军事形势,注重具体事件中的地理因素,注重用人得失论辩,这是他历史观念进步的表现。卷十八《浮屠传》更表现出陆游对宗教迷信的排斥,为后世指出了应该吸取的历史教训。
第五,文简意赅,史料丰富,选材编纂有法度。
陆氏既有文豪之名,为诗为文当然是大手笔。陆书的人物传,或借用时人称谓评议,廖廖数语勾勒出人物形象,或以白描手法,不著一词评议,完全以叙事写人,情动慨深处,他又常挺身而出,结合南宋现实发“论”,读来顺畅自然,反映出陆氏卓越的史才。又选材有法,行文简赅,较之同时诸书,颇见其考核精细。编纂用正史体例,为例多效《汉书》。卷四——卷十五的列传排序自有特色,既非以人物忠奸列次序,亦非以传主生卒年代排先后,而以植党营私、擅权误国的宋齐丘始,以善谀惑主的魏岑终,中以正邪相间,表现国势的起落。清汤运泰认为这种编排暗寓了南唐灭国的原因。另《四库总目提要》批评陆书“后妃诸王传置之群臣之后,杂艺方士传列于忠义之前,揆以体例,亦有未允”(33)。其实有“定正史体例”之称的《汉书》,后妃事即收入《外戚传》,列群臣传后。其诸王传亦多分列于各朝群臣传后。《后汉术》的《方术传》置《逸民传》前,《儒林》《文苑》《独行》三传置《宦者传》后。陆书后妃诸王与忠义传序是于古有征的。作为南唐一代专史,陆书较新旧《五代史》、《资治通鉴》等书保存了更多的原始资料;作为一部良史,较之其它南唐史著陆书又具精细的选择考证。
根据以上论析,我们可以断言:陆游《南唐书》在今日我们所能看到的南唐史著中最具研究价值。
A Comment on theSurvivals of Southern Tang Historical Works
Lei Jinfang* Guo Jianhuai**
Abstract The key factor that accounts for the weakness in researches on the history of Southern Tang Dynasty is a deficiency of historical data.All the survivals of historical works were embodied in Complete Collcclions of China,which are the essential basis for present researches on Southern Tang Dynasty.The earliest,richest and most valuable works,among them,is On Southern Tang by Lu You.
Keywords
Complete Colleclions of China,On Southern Tang,Value historical data,Lu You
*Department of Politics &.Education,Xinyang Teacher's Colledge,Henan,464000
**Dpeartment of Politics &.History,Foshan University,Foshan,528000
注释:
①陆游,南唐书·元宗纪、四库全书·史部载记类
②(16)(21)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五),上海古籍社,1987,135,136,137
③郑文宝,江表志·序,四库全书·史·载记(并见四库提要(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87,下引《提要版本同》)
④⑤⑥(11)(12)(13)(14)(17)(18)(33)四库总目提要(卷六十六)、585,586,586,590,592,587,588,587,587,588
⑦郑樵,通志·艺文略(卷六十五),中华书局,1987,774
(15)马令,南唐书·序,四库全书·史部载记类
(19)褚人,坚瓠补集,笔记小说大观(第二辑)
(20)雷近芳,陆放翁治史考,信阳师院学报,1991,1
(22)周南,山房集(卷八)
(23)四部丛刊,南唐书·序
(24)戚光,南唐书音释,四库全书(陆游著附录)
(25)南唐书·跋,汲古阁本
(26)(27)丛书集成,南唐书题辞
(28)嘉业堂丛书·史部,南唐书笺注凡例
(29)中国历史大辞典·史学史,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31
(30)陆游,剑南诗稿(卷四十一)
(31)陆游,渭南文集(卷四),徐修史上殿札子
(32)苏魏公集(卷六十八),与胡推官论南唐史书
(33)四库提要(卷六十六),588收稿日期:199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