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根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泉上中心学校 365400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能够让小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获得全面成长。文章围绕“小学数学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路径”这一主题,展开具体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9-041-01
利用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个人智力水平的有效提升,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多学科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创新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开发有效的教学方式,有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是跟上教育改革步伐的重要举措。
一、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于初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学生学会提问,便有了质疑的能力。能够提出疑问,证明学生在努力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形象过于严肃。提问成为教师的专属行为,没有给学生自主质疑的机会。开放轻松的课堂氛围,是引导学生探究的重要前提。教师鼓励学生质疑,说出自己的疑问,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能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得以彰显。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数学现象,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才能让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更加轻松。
比如在讲解有“圆柱的体积”相关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能够利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通过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一上来就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圆柱体体积公式以及应用方法”。接下来,将课本中的推导过程演示给学生,使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接受自己的思维逻辑。这样的教学过程过于死板,学生们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来,给学生质疑的机会,让学生有时间去观察现象,了解圆柱的体积实际意义,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个圆柱形的鱼缸,鱼缸中装满水。实物的出现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教师可以指着圆柱型鱼缸,问学生“鱼缸中的水有多少?”学生可能会用一些量词来表达,比如大概有五碗,大概有三瓶,但没有办法准确表达。这时,教师再拿出一个相同的圆柱形玻璃容器,在容器中放满橡皮泥。让学生说一说玻璃容器里有多少橡皮泥。将水的问题转变成你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圆柱体体积的正确计算方式,有利于学生提出质疑。有的学生会说,“老师,我们能不能把橡皮泥拿出来捏成其他形状,比如捏成正方体,捏成长方体,再去测量数据,根据学过的公式得到结果?”。有的学生提出,“老师,我们能不能把水放进一个长方体容器中,通过测量长、宽、高去计算体积?”。在学生主动质疑的过程中,他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也在不断运转。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质疑去动手做实验,使数学课堂具有更大的操作性,能够让数学教育的创新价值大大提升。
二、组织课堂互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
组织课堂互动活动,能够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交流机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要认识到互动的重要性。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找到新的学习切入点。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开放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接受不同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完善个人数学学习思维。利用合作教学法,组织小学数学教学,借助互动与合作解决数学学习难题。使学生在数学学习实践过程中能够发现学习规律,提炼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作用于学生个人学习水平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20以内的退位减法”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先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9。促进学生有效观察与计算,经历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难点在于让小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且正确计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罗列一些十几减9的计算题,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利用学具小棒去摆一摆,理解十几减9的形象过程。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让学生自主创新会影响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设置促进学生交流,比如“十几减9之后是否还等于十几?十几减9后,结果是一位数还是两位数?十几减9有什么特点?”利用这些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探究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分析计算特征,发现数学学习规律,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三、利用开放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
开放化的教学内容具有独特的教学魅力,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利用一题多解式的题目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满足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在意找到了几种。要促进创新学习氛围的形成,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在获得一种问题解决方式的同时,不放弃思考,接着寻找其它切入点,寻找另外一种创新的问题解决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生会遇到很多一题多解式的应用题。在讲解这些应用题时,教师便可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买五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只。需要多少钱?”很多小学生的第一反应是先计算出一支铅笔多少钱,再计算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在有了这样的思路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寻找下一个切入点。有的小学生提出可以先算买了多少个五支铅笔,再用数量需乘以0.6。面对新的问题解决方式,课堂创新元素增强,其他学生也会跟随创新的思路重新思考问题,获得恍然大悟的学习感受,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又如“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的解决方式也不只一种,让学生以创新为目的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以解题为目的去学习,才能让创新意识与能力快速形成。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利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目标。从基本学情入手,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创新意识与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机会。才能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更有艺术性,使学生的思维更有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J].钟桂德.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4).
[2]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陈荣花.文理导航(下旬).2015(11).
[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曾万强.教育教学论坛.2014(40).
论文作者:吴正根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学生论文; 创新意识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十几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过程中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