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生态伦理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文化论文,伦理论文,生态论文,建设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 -5439(2000)02-0134-03
企业伦理规范是人们在企业生活中所形成的道德关系的反映和概括,是企业生活赋予人们的道德责任和权利,是企业在生产营销活动中必须遵循的价值尺度。符合伦理规范要求的企业行为必然包含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企业伦理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企业的生态伦理建设,它是指企业在处理企业与自然环境,企业所创造的环境与企业的员工及社会的关系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它要求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有利于生态平衡。本文试图从企业文化建设与生态伦理建设的相互关系出发,谈谈企业中的生态伦理问题,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一、企业生态伦理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生态系统性原则决定了企业生态伦理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然内容。每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组成部分,企业的经济行为要尊重生物的生存权利,每一种生物都是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因子,因此,要用系统性原则来规范企业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人类与自然环境永远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每一种生物,以及居室、院落、乡村、城市、大气、土壤、水等等各种生物赖以存在的外部环境,均需建立一个和谐的系统,这一系统的和谐遭到破坏,不但其它生物的生存权利受到侵害,而且人类自身也必然会遭到无情的报复,在这一点上,人类已经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因此,作为企业而言,在其经济行为过程中,不但要追求经济效益,而且更要注意社会效益,需要有全球意识、全人类意识,而作为形成企业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建设,则责无旁贷地要以生态系统性原则、以生态伦理为其必然内容之一。如果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以生态系统性为其行为规范,不仅将践踏生物的生存权利,破坏系统的平衡,而且也造成了人类的自我异化,成为“物”的奴隶,不尊重自然规律,就谈不上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2.生态整体性原则也是决定企业生存的条件之一。人类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是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与环境系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作为人类的活动,任何个体的活动均不是孤立的,而是联系的,企业的行为亦如此。企业要处理好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终止形形色色的污染转移。在共同拥有的地球上,任何一个企业的个性行为都不可能不影响周围环境。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发生核泄漏事故,不但影响电厂周围的土壤、植被、动物和人类,而且随着风污染了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地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洋垃圾,已遭到全人类的唾弃。全人类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在企业的经济行为中,不论其产生的污染物运至何方,均脱离不了地球的生物圈,而且最终因生态循环而殃及自己国家及企业自身。不可能有超越整体利益的企业个体利益、局部利益。只有所有企业意识到这一点,达成企业间的真诚合作,均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我们的整体利益为己任时,才能说得上企业的个体利益。各个企业均无视这一整体利益时,则必将威胁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威胁到人类的安全。
3.生态永久性原则是决定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要处理好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给子孙后代留下出路。我们不能搞“先发展起来再说,治污自有后来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当务之急是搞好发展,但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等于发展,不能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化,将其片面地理解为“GNP的增长是硬道理”, 更不能由此把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对立起来。发展不只是经济的发展,还包括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发展只有建立在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基础上,才是可持续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还将在这个星球上生存繁衍下去,因此,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生存空间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我们的企业需要持续发展,而发展是建立在对能源、矿产等资源的消耗上的,而资源有的是可以再生的,但大部分是不可再生的。比如石油,由于人类的大量开采,几十年后将再无可用之油。因此,企业要持续发展,要在这个星球上存在下去,它就有责任也有义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将之贯彻持久。
4.生态绝对性原则也决定了生态伦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当然内容之一。每一种自然物都有其生态价值,使其价值充分体现才是合乎道德的,而且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加强生态伦理建设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企业的生产工艺要经过缜密的生态道德布局,使每一种自然的价值都得到充分的体现,将污染物吸收到生产过程,实施清洁生产,绝不允许严重污染企业继续存在。道德是经济状况的反映,道德和经济生活内在地统一和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企业而言,一旦其在企业共同价值观中确立了道德观念,确立了生态伦理,势必在同行业竞争中也将一枝独秀,独领风骚,在道德行为上成为其他企业的典范,也就确立了其在经济行为中良好的声誉。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是其目的之一,而在其追求经济效益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社会效益,也就必须尊重、遵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
二、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决定必须注重企业的生态伦理建设
1.企业文化的集体性、社区性决定必须注意生态伦理。只有经过集体实践被认同并融合成集体的东西,才有可能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任何个人的创造要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需要一个企业成员整体的认同和感受的过程,并且企业文化的享用、继承和革新都不能离开集体性的特征。一言以蔽之,企业文化是一种集体行为和理念。正因为如此,一旦我们让每一个员工均树立起生态观念,那么这种集体所汇聚起来的力量是非常大的,而且也必将对企业、对社会产生良好的效应。
同时,企业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机构或生产机构,不是个人的简单集合,是一个社会组织,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社区类型。在我国,企业的这种社区性尤为突出,许多大中型企业就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因此,企业文化表现出很强的社区性的特征。而作为环境,作为生态而言,它首先就是一个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然后与其他系统发生联系。因此,先把一个范围内的生态搞好,扩展开去,我们才会有一个绿水青山的地球。作为社区性特征的企业文化,必须加强生态伦理观念的培养,加强生态保护,促进自然的持续发展和平衡。
2.企业文化的习得性、规范性是企业加强生态伦理建设的有利条件。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存在与发展的方式,是全体员工的共同实践逐步形成的。每一个企业成员,要真正成为该企业的合格的一员,就必须使企业文化融汇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使其变成自觉的行为方式。也就是一个“学而时习之”的过程,这个过程,对员工来说,就是在工作生活中不断认识,不断实践,不断适应,不断习惯,而对企业而言,就是对员工的教育训练。正因为如此,我们就可以通过企业文化的这种习得性,使爱护自然,保护环境成为员工的日常行为,并且通过对员工的培训等向员工灌输生态道德观念,促进企业中生态伦理的建设。
同时,企业文化又是企业群体的生存与发展的方式,它与企业全体员工的根本利益直接相关。企业文化对员工具有规范功能,即企业文化应成为一切员工思想行为的准绳。因此,作为企业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生态伦理也就应该对员工起着规范性作用,指导员工的思想行为,由此而规范企业整体的行为和决策。
3.企业文化的功用性和人文性也决定了企业文化中应加强生态伦理建设。当今时代,我国正面临着两个根本性转变。在这种严峻的经济环境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迫切。只有以企业文化的宏观眼光看待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寻求新的出路,才是企业的真正方向,这就是企业文化功用性的表现。在这方面,已经有成功的例子。海尔公司始终把环保作为其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保护人类环境,预防环境污染”作为自己的经营理念,“清洁生产,绿色标志,绿色运动”,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成为我国唯一一家全部产品整体通过绿色产品论证的企业,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场占有份额连续增长。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哲学,它又是以人为中心的。从企业内部来看,企业不应是单纯的制造产品、追求利润的机器,员工不应是这部机器上的部件,企业应该是使员工能够发挥聪明才智,实现事业追求,和睦相处,舒畅生活的大家庭。从企业外部来看,企业与社会不应单纯是商品交换关系,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是为了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正因为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而保护我们的地球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人的生存与发展,二者目的相同,因此,在企业中加强生态伦理建设也就成为企业文化的当然内容。
4.我国的传统文化对生态平衡就有追求。“物我相亲”、“天人和谐”,是中国古代先哲们孜孜以求并极力倡导的。宋儒张载全面阐述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基本的主张便是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必须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先哲们还提出“天不重予”,强调“天”提供的东西不会是无限的,人们要善待它、珍惜它。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西方工业化国家走过的是一条以“人类中心论”为出发点的道路,强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其结果是至今仍被森林破坏、土壤侵蚀、沙漠扩大、空气和水质恶化等问题困扰。我们再不能走这条老路子了。我们认为,人在自然面前具有主观能动性,但其前提是尊重自然规律。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中国传统哲学一直重视“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的探索。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人要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今天,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合理内核已经为我们所吸收,有的已经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关于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腾飞,学术界、企业界普遍认为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等有关。遗憾的是,我们对于传统文化中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经典论述注意得太少,该是我们警醒的时候了。
三、企业文化中企业生态伦理建设的措施和内容
对企业生态伦理建设来说,其基本的内容是协调处理好企业整体与自然环境、企业的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使其达到和谐。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领导职工重视、强化生态环保意识。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对自然资源开发强度加大,污染物排放量急剧增长,对环境的压力仍然很大。前不久,在中央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同志要求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保护好环境,造福子孙后代。李鹏同志也强调:各级政府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相协调,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发展。今天,我国环境立法已基本完备,有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境法规体系,以立法的形式来规范环保行为,确立生态伦理观念对企业同样具有法律约束力。可是,我们有的领导对于这个问题仍然是:“决心在嘴上,行动在会上,落实在纸上。”我们说,保护环境的关键还在于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的领导干部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充分认识生态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强化生态环保意识。经济,是人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向自然索取财富的一种活动,它并不是目的,其最终的目的是人需要的满足。经济效益应体现社会效益,而社会效益中生态的保护便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作为企业而言,它也是人在使用经济这个工具过程中与自然发生关系的一个窗口,企业中生态伦理的建设便可以通过企业文化这个载体来表现。因此,只有我们的企业领导和员工高度重视,通过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及宣传舆论工具,把生态环保意识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才能建设好生态伦理。
2.美化企业环境。美化企业环境,包括职工的生活环境和生产劳动场所两个方面。其宗旨在于通过美化企业的生活工作环境,为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舒适和谐的劳动空间,保障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使人们在愉快的心境中从事工作,从而激发并保护工作人员的劳动热情和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促进工作人员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自然而然,生态伦理观也将随之产生。
我们创造美好的企业环境,其最终目的是为人的发展,而人必须居住。因此,首先要美化居室,因为人的一生约有2/3的时间是在居室中度过的,这就要求在居室的面积、高矮、采光等许多方面予以考虑。其次要治理脏乱差,搞好环境卫生。我们有的企业生活区,垃圾成堆,蚊蝇乱飞,建设无章可循。这些问题亦需认真解决。建设好了,基础设施跟上了,环卫工作做好了,绝大多数人还是讲卫生的,而一旦形成风气,则居民的环保意识也就形成了。再次,搞好居民区和生产区的绿化。绿色世界是精神和感情的调节器,可保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吸收有害气体,降低噪音等。
同时,我们还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劳动场所。保持劳动场所空气新鲜,保持劳动场所的照明度,减弱噪声。这样才能使工作人员减轻疲劳和劳动的单调性,提高工作效率。
3.下大力气治理污染。我们说环境保护,首先是从保护预防入手,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更大的问题却是污染的治理问题。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直接危及企业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同时对企业所在地的社区,乃至全球,都造成危害。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是没有空间界限的。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污染的日积月累,如果不下力气治理的话,将来的地球将无可供人栖息之地了。淮河,昔日河水清清,但今天由于沿河的大小纸厂的污染,已经在某些地方见不到鱼虾。这需要我们运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下大力气来治理。所幸的是,我们的企业已经开始面对这个问题了,而且有些治理已经卓有成效。鞍钢以发展生产、保护环境为宗旨,在保护环境上做了大量工作,并从理论上总结了自己从事企业环境管理的经验,撰写出版了《企业环境管理》一书。我们有的企业已经走在前面,由原来的治理,转向了防护。又据《光明日报》1997年6月1日载,北京西单商场、王府井百货大楼等24家最有影响的商场、超市向全国发出倡议: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清除白色污染,做好绿色营销工作,主动回收各类包装材料,积极使用在各种环境中可分解的包装袋,以加强商场文明经商的意识,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也就确立了自己的生态伦理道德。
标签: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企业环境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企业文化理论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