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5-0376-01
糖尿病前期分为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减低(IGT)两种状态,IFG是指空腹糖(FPG)≥6.1mmol/L且<7.0mmol/L,同时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2hPG)<7.8mmol/L;IGT是指FPG<7.mmol/L,同时2hPG≥7.8mmol/L且< 11.1mml/L[1]。国内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为15.5%[2]。现就糖尿病前期的危害及生活方式干预综述如下。
1 糖尿病前期的危害
1.1 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增加造成糖尿病人群的大量增加,Unwin N等[3]认为有60%的糖尿病患者来自这个人群。中国大庆研究[4]发现,未干预的对照组中93%的IGT人群20年内发展为糖尿病病人,生活方式干预组也有80%IGT患者进展为糖尿病。提示如果不加干预,所有的糖尿病前期人群都将进展为糖尿病。糖尿病的一系列并发症也随之发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
1.2 糖尿病前期的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前期是心、脑、肾等大血管病变的高危险因素。刘鸿军等[5]的研究显示:糖尿病前期即存在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在IGF阶段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已明显上升,在糖尿病诊断前15年已经存在,其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高达49.5%[6]。Kataoka等研究发现IGT患者的冠脉平均直径(AVD)及平均受损长度(ALL)与正常糖耐量人群相比有显著差异[7]。糖代谢异常为颈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容易出现缺血性脑血管病[8]。李路等[9]的研究显示:在糖尿病前期已经存在肾脏早期病变,肾小球、肾小管功能均有受累。
1.3 糖尿病前期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肾脏、神经和视网膜病变。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研究[10]的数据表明IFG患者中慢性肾病的患病率高达17%。糖尿病前期人群中早期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已经接近8.0%[11]。在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约有10%~18%的人已经存在神经病变[12]。澳大利亚AusDiab研究[13]结果显示糖尿病前期的心血管疾病和总死亡率均增加,同时因恶性肿瘤死亡的人数占非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59.3%,由此推测IGT可能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生危险。
综上所述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危害在于此人群的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病的高发病危险,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总死亡率明显增加。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干预。
2 生活方式干预
能量摄入过多或体力活动不足是公认的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在糖尿病前期就开始饮食控制,增加运动,控制体重,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很好地控制血糖,甚至逆转回到血糖正常状态。
2.1 生活方式干预的有效性:
李光伟[4]等的研究发现IGT人群在生活方式干预期间和生活方式干预结束14年之后分别降低糖尿病发病率51%和43%。由此可见生活方式干预能够长期、有效稳定的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研究(DPP研究)结果显示:对糖尿病前期进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后其糖尿病发病率比对照组下降58%[14]。新西兰的SLIM研究结果显示生活方式干预显著改善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抵抗[15]。3年后干预组糖尿病的发生率仍比对照组降低58%[16]。这两项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大庆研究关于生活方式干预能在高危人群(IGT)中有效预防糖尿病的结论。
2.2 饮食干预:
控制总热量的摄入,热能摄入量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为标准。能量供给量应根据年龄,体型及劳动强度确定。对于非肥胖的轻体力劳动者每日摄入总热量控制在104.5-125.4kj/kg体重。对于超重和肥胖的IGT者日总量可控制在83.6kj/kg体重以内,以达到逐渐减少体重的目的[17]。膳食中三大营养物质在总热量的分配比例为: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5%-60%,蛋白质占15%-20%,脂肪小于30%。根据食品交换份法调配食物,使食普多样化,选择优质蛋白质,适量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减少食物中盐、脂肪及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做到定时、定量、定餐。总之,饮食干预的核心是保证全面平衡的营养。达到防止血糖过高,维持理想体重,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的目的。
2.3 运动干预:
运动的种类:以有氧运动为主,其方式有:步行、慢跑、游泳、划船、有氧体操,球类活动、太极拳等可根据个人的兴趣选择。运动的强度:选择中等运动强度为宜,宋淑梅[18]以心率作为运动强度的指标,即60%的最大耗氧量时的心率。潘琼华等[19]认为乳酸阈确定目标心率较心率百分比计算的更为精确,更符合人体运动的生理代谢。运动时间:餐后30~90分钟为宜。运动持续30~40分钟。运动的频率:每周运动3~5次,身体素质好的可以每天1次,运动具有饮食调节和药物治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学者[20]认为生活方式干预的有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要坚持长期生活方式干预也困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大庆研究[4]显示,人们在生活方式干预期间养成的健康生活习惯,在研究结束后继续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继续从此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中获益,其效果可以持续到强化干预后14年之久。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将会受益终生。
综上所述,糖尿病前期人群并非糖尿病病人,但糖尿病前期人群是潜在的糖尿病病人的巨大储存库,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险状态。对这一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延缓甚至避免糖尿病的发生,最大限度的降低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definition and diagnosis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ntermediate hyperglycemia: report of a WHO/IDF consultation. Geneva: who Document production Services,2006.
[2] Yang WY. Lu JM, Weng JP.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 N Engl J Med. 2010,362(12):1090-1101
[3] Unwin N, Shaw J, Zimmert P, et al.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and impaired fasting glycaemia:the current status on definition and intervention. Diabet Med, 2002,19:708-723.
[4] Li G, Zhang P, Wang J, et al. The long-lerm effect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diabetes in the China Da Qing Diabetes Prevention Study: a 20-year follow-up study. Lancet,2008,371:1783-1789
[5] 刘鸿军,袁魏巍。糖尿病前期与颈动脉内膜片-中层厚度的关系.中国社区医师,2010,第8期(第12卷总第233期):136-137
[6] 方洁,廖菲.颈动脉班块检测对评价糖耐量异常者血管病变的意义.贵阳医学院学报,2010,8月第35卷 第4期
[7] Kataoka Y,Yasuda S,MoriiI,etal.Quantita2tivecoronaryangiographic studies of patientswith angina pectorisand impaired glucose toler2ance. Diabetes Care, 2005, 28 ( 9) : 2217 -2222.
[8] 黄志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病变与糖代谢的相关性分析。《海南医学》2012年第23卷第11期23-25
[9] 李路,徐丹,吴炎等.老年糖尿病前期患者早期肾功能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7(7):651-653.
[10] Plantinga LC, Crews DC, Coresh J, et al. Prevalence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US adults with undiagnosed diabetes or prediabetes.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10,5:673-682.
[11]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Research Group. The prevalence of retinopathy in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and recent-onset diabetes in the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Diabet Med, 2007,24:137-144.
[12] Cohen JA, Jeffers BW, Faldut D, et al. Risks for sensorimotor peripheral neuropathy and autonomic neuropathy in 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NIDDM). Muscle Nerve,1998,21:72-80.
[13] Barr EL, Zimmet PZ, Welborn TA, al et. Risk of cardiovascular and all-cause mortality in individual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and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the Australian Diabetes, Obesity, and Lifestyle Study (AusDiab). Circulation, 2007,116:151-157.
[14]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Research Group. The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DPP): description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 [J] Diabetes Care. 2002, 25(12):2165-2172.
[15] Corpeleijn E, Feskens EJ, Jansen EA, et al. Improvements in glucose tolerance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after lifestyle intervention are relates to changes in serum fatty acid profile and desaturase activities: the SLM study[J].Diabetologia, 2006, 49(10): 2392-2401.
[16] Roumen C, Corpeleijn E, Feskens EJ, et al. Impact of 3-year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n, postprandial glucose metabolism; the SLIM study[J], Diabet Med, 2008,25(5): 597-60
[17] 刘福平,彭雁,徐保真等.葡萄糖调节异常的现代认识与干预治疗[J].中国综合临床. 2002,18(12):1057-1058.
[18] 宋淑梅.运动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10 ,23(3):474-475
[19] 潘琼华,秦映芬,陈青云等.运动负荷试验在糖尿病量化运动处方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1,33(1):4
[20] Mattbew B, Katie K.Debate:Drug therapy vs, lifestyle intervention for treatment of prediabetes[J]endocrine Today. 2010,8(7):24.
论文作者:梁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第3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7
标签:糖尿病论文; 生活方式论文; 人群论文; 血糖论文; 心率论文; 体重论文; 热量论文; 《医药前沿》2013年第3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