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三医院2009年-2014年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和分析论文_郑全荣

江西省南昌市三医院输血科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2009年1月份至2014年5月份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的统计分析,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保证输血安全,提高输血治疗的水平。

方法:通过查阅我院输血LIS系统中输血相关信息及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和报告单,对临床输注血液制品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在15456例受血中,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3例,发生率0.19‰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48例,发生率3.1‰,其中发热反应11例,发生率0.71‰,过敏反应37例,发生率2.39‰.

结论:提高血液制品制备的技术,建立和完善输血相关流程的制度,加强对临床输血过程的全程监控,能够有效控制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随着成份输血的大力推广及免疫学的发展,但是由于人类血液成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任何血液成份的输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对受血者发生各种不良反应或潜在的风险。我院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建立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制度,由输血护士全程观察监测,对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由临床医生填报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给输血科,由输血科统计分析并协助处理,现将我院2009年1月份至2014年5月份发生不良反应数据统计和分析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2009年1月份至2014年5月份我院共计15456人次输血,其中回报输血不良反应病例51例,其中输注洗涤红细胞1291U,输注冷沉淀3175.5U,输注血浆676650ML,输注红细胞16218.5U,输注血小板708.8U,根据临床填写的不良反应回报单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各种血液制品的输血不良反应的结果(表1)

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3.29‰,报告发生3例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48例均为急性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输血过敏反应,未报告发生细菌污染反应,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性肺水肿,枸盐酸中毒,空气栓塞和含铁黄素沉着症,也未见输血引起的传染病报告。

3.讨论

输血不良反应指患者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导致的任何任何输血前不能预期的意外的反应。按发病机制可以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两大类,其中由于血型抗原抗体不合性输血是导致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按发生的时间分为即发型反应和迟发型反应。输血反应也可以按照主要症状与体征分类,如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反应、肺水肿、空气栓塞和含铁血苏沉着症等。

本院发生2例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其中2011年6月份的一例普外科患者发生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是由于输血科工作人员疏忽把另外一患者交叉配血标本错当该患者的标本而发生的差错事故,所幸给患者输注是O型去白红细胞而没有造成很严重的后果。2012年9月27发生这例严重溶血反应是由于临床护士抽错血型及交叉配血标本而发生的差错事故,患者血型为A型,输注B型悬浮红细胞2U,输注五十分钟后出现畏寒、胸闷、腰痛等症状,随后体温上升至40度,医生立即停止输血并积极临床治疗而避免了患者死亡。以上两例均发生血管内溶血,抗A和抗B抗体IGM类抗体溶血作用强属于典型的急性溶血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迅速使补体活化了C9,活化了血液凝固系统而释放血管活性胺类而导致血管内溶血,引起血管功能障碍,心脏呼吸系统虚脱或DIC,肾功能衰竭。输血前检查是一项具有高度责任心和技术性的工作,实验者和临床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制度,做好标本接收和核对工作,做好相关实验室检测而避免人为差错.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是较常见的一种输血反应,根据统计发生率为0.058%。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是因为多次输入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不相容的白细胞和血小板,诱导机体产生抗HLA抗体,此抗体与供血者白细胞发生作用,产生凝聚反应,凝聚的白细胞在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系统内破坏而释放出内源性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发热。另外血液保存时间延长使白细胞分解产生白细胞因子可引起发热。从2013年起南昌市血站统一使用去白红细胞,采用白细胞过滤器进行制备,不仅起到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还可预防HLA同种免疫,噬白细胞病毒感染。13年之前共统计发生7例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从2013年到2014年5月份共发生2例非溶血发热反应,因此采用去白红细胞后有效降低了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率。

过敏反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输血反应,本次调查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25%,构成率为76.4%。过敏反应主要是因为有妊娠史或反复输血患者中,导致患者体内产生多种抗血清免疫球蛋白抗体,主要是IGA抗体而引起荨麻疹等过敏反应。

统计结果显示,本院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29%,低于有关输血报道的0.94%,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本院输血不良反应回执单通常在24H回报,忽略了24H后患者发生的一些迟发性输血反应的报告,2.为了减少输血引起的发热,过敏反应,临床医生在输血前常规预防性用抗组胺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掩盖了部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3.临床医护人员对输血反应的认识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输血后发生轻微的输血反应往往被医务人员和患者本人忽视,很少得到及时的记录,也很少进行进一步临床检查和进一步查找原因做出诊断及处理。为了避免及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应加强血站,输血科和临床医务人员的输血质量的管理意识,进行业务培训,开展输血反应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工作。特别是输血治疗前,必须对患者和供血者进行免疫血液学检查,使输入的血液成分在患者体内正常保存达到积极的输血治疗目的,保障输血的安全,提高输血治疗的水平。

论文作者:郑全荣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

标签:;  ;  ;  ;  ;  ;  ;  ;  

南昌市三医院2009年-2014年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和分析论文_郑全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