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解析——访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名誉院长、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德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博士生论文,名誉论文,导师论文,院长论文,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刘遗伦(本刊记者,以下简称“刘”):价值观总是表现为多元化与一元化的矛盾,请问,您是如何看待价值观的多元化的? 李德顺(以下简称“李”):价值观的多元化是一种必然的普遍的现实状况,为什么呢?因为价值观不像知识和真理,知识和真理是以人类整体为主题的,所以它是一元的,而价值观是以每一个具体主体为主题的,价值观总是具体主体的价值观。比方说你喜欢吃辣,他喜欢吃咸,体现的是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饮食价值观,这样的多元性,互相之间是不需要归一的。多元之间的统一性在哪里呢?这个统一不是统一于单一,统一不是变成单一的某一种价值观,多元价值观之间不存在这种归一的问题。多元价值观怎么样互相包容走向和谐?举例说罢,就像人们有各种各样的爱好和追求,这些爱好和追求在不侵犯他人权利的情况下都可以繁荣和发展,这叫多样化的统一,这种多样化的统一就是和而不同的那种统一,叫和谐,而不是单一化。所以历史上有人想用单一的价值观,比方说用某种宗教信仰来统治世界、统治人类,但是没有一例是成功的。价值观不像知识和真理,一加一不论对谁来说都必须等于二,不等于二你就算不了账,做不了买卖。而价值观呢,不能全部都统一。你比方说咱们两个比赛,你想赢,我也想赢。咱们怎么统一呢?只能用比赛来解决。所以价值观统一的根本原则就是在人和人之间,人们因为利益关系、合作关系形成一个新的更高的主体,认同这个更高主体的利益和需要,即全人类长远的利益和需要,多元价值观才能够统一与和谐。比如环境问题,很多地区要开采、要砍伐、要破坏环境才能“发展”,对于这种“价值观”来讲,他就只讲经济发展,但是毁坏了自然环境,污染了空气、水源,结果是大家都受害。如果认识到这一点,为我们子孙后代着想,为人类的长远发展着想的时候,我们就懂得为什么要保护环境了,在这一点上就统一起来了,这就是一个站在更高层次上的主体。又比如我们一个省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目标不同追求,互相之间会有冲突,只有站在全省发展的高度统筹全局,考虑可持续,大家才能够统一起来。所以,多元价值观的统一不是变成单一,而是多样化的一种和谐,而这种和谐的根本所在就是价值主体的整体性、共同性、统一性。 刘: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央反复强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您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李: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央反复强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就是寻求建立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前景或者叫愿景的共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我们对国家、对社会发展整体性的方向、道路的认同。比如说中国梦吧,中国梦就是让整个中国富强起来,让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中国梦就是要达到这个整体目标。我们讲社会主义价值观,实际上就是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建成什么样子?从价值追求上来讲,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上来讲,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那么我们改革追求的目标是什么?什么样的境界是我们理想的境界,是我们大家所希望的境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在这个“点”上强调形成新的共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形成一个新的共识。比方说我们的国家,社会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政治体制要做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素质、公民状态要做到爱国诚信敬业友善,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目标的一种整体性追求、整体性愿望和前景,也可以说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一种共识。 刘:您认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种什么关系? 李:应该说,价值观就是文化软实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用我在《什么叫文化》中的话来说,就叫“强魂健体”。文化的“魂”强起来,真正具有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使我们头脑中的信念能够转化成现实的改造社会、推动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那么我们中华民族在精神上就站起来了,就强大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当然,这个软实力有一些形式上的东西,物质实体的东西,那就是文化体制。文化体制如果算作文化“硬件”的话,那么核心价值观就是文化的“软件”。软硬件的强大铸就文化软实力的强大,使中华民族在精神上变得不可动摇、不可摧毁,这样民族才能振兴,才能真正站起来。从国家软实力来讲这就是提升。在这个提升过程中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形成共识,凝聚成力量,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中国梦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梦想在这个过程中统一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人把其归结为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次,您对这三个层次是怎么理解的? 李:“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简单地把它归结为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事实上这样的分法既不清楚,也不太合理。比方说诚信吧,既是公民的问题,也涵盖有国家层面、社会层面的内容;自由也不仅仅是国家层面,人民个体层面也有自由;等等。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些才真正是国家层面要说的。“富强、民主、文明”,那是指民族国家,是指祖国,而国家政权意义上的国家要解决的是政治体制、政治原则问题,那就是要自由、平等、公正,特别是民主法治。因此,对于这二十四个字,我觉得应找到它们的共同核心,不要把他们看作是各自独立的东西,硬分成三个层次。这二十四个字,我们可以把它们理解成一个同心圆——多个层次的同心圆,比如最外圈是中国梦,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与最外圈接近的是包括“人民怎么样幸福”,以及靠什么样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来保证实现这个目标等等。这样一层一层的向内,每个概念呈现在一定层次上。可以说,这二十四个字每一个词都很好,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熠熠发光!这么多层次的圆,他们的圆心都是一个。但这个圆心是什么呢?我觉得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公平正义。如果说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自由,那资本主义的功劳贡献和主要成就,就是它在封建主义的基础上初步实现了人类的自由。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下的市场经济,不能排除不公平,贫富差距拉大,甚至还有剥削、专制。社会主义要实现什么呢?社会主义是要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也就是在人类取得初步自由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公平。社会主义作为不同于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也不同于共产主义的一种社会形态,所追求的核心东西就是邓小平所说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再进一步演变就是一种社会公平。 正义是什么呢?到现在为止,我所看到的正义主要是两种类型:一种叫自由型的正义,一种叫公平型的正义。资本主义的正义就是自由,自由就是正义,没自由就不正义,在它们的意识形态里就是这个,所以资本主义有时候也叫自由主义。那么社会主义的正义呢?社会主义的正义是公平型的正义,只有公平才是社会主义的正义,不公平就不是社会主义的正义。怎么解决公平?这就是贯穿那“二十四个字”和其他所有东西的东西!比方说富强,使人民怎么富强?你要解决少数人富裕与大众共同富裕的问题、先富和后富的问题、物质的丰富和精神的丰富的问题。而同样是富强,实际上每个国家都有这样的诉求,但社会主义跟资本主义怎么区别呢?就是富强必须要符合公平正义的原则,是在公平基础上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什么样的才和谐?公平的才和谐,不公平就不和谐。所以包括那“二十四个字”在内的其他所有一切,都应该以公平正义为核心去理解和实践,这样,公平正义就是这个多层同心圆的圆心,以这个为核心向外扩展,不光是那“二十四个字”,还有其他很多东西都可以加进来,比方说幸福、效率、勤俭等等。 社会主义的富强是一种以公平为实质的富强。站在国家间的角度,对自己要公平,对别国也要公平,大家应按照公平原则去建设世界秩序;站在国内的角度,对不同地域不同层级的人民也要公平,不搞两极分化。公平是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比方说又不能是平均主义,过去我们把社会主义理解成搞平均主义,中国古代人所想象的公平就是平均,但实际上一平均就没有动力、没有效率了,发展不下去了。那么要发展就不要公平了吗?但如果不要公平就不是社会主义了。所以要以公平的方式追求发展,以发展来促进公平,这才是社会主义。为什么邓小平同志说“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呢?就是因为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所以在我看来,邓小平同志所说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这样就把我们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改革开放的实践联系起来了。所以对这“二十四个字”,不要脱离社会主义的本质去抠字眼。 刘: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公平正义问题? 李:社会主义是要我们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答案,所以这是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时代性和大众性的问题。但社会主义本身是具有阶级性的,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但说到底作为价值观来讲,我们还是以中华民族为主体,以全中国人民为主体。所以十八大报告提到必须坚持的第一个原则就是人民主体,以全体人民为主体。以全体人民为主体就是要做到公平正义,而且公平正义还应该落实到制度、体制、法律等各个层面,不仅仅是对老百姓的道德教育问题。为什么呢?因为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改革都要贯彻要实现公平正义。所以我说,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不要脱离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际,二不要脱离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实际。社会主义应认准自己历史阶段所要承担的历史任务,解决好公平正义的问题。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以及环境保护问题上怎么解决公平正义,这是人类历史上到现在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现在,有一些最前沿的思想家、学者,诸如罗尔斯等已经开始注意公平问题了。罗尔斯写的好几本书都是以公平为名的,他的《正义论》就是作为正义的公平。资本主义虽然强调自由,但是他发现如果不解决公平问题,资本主义的自由也不完整、不彻底。我们说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从这点上看得出来。人类必须从追求自由走向追求公平,那就是从资本主义要走向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是不要自由,而是不满足于自由,不停顿在简单的自由上,而是要在自由的基础上打造社会公平。 刘:中央反复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对此您如何看? 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对此我有两句话。第一,党当然要抓住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不能被别人掌握主导权,不能被非党的甚至反党的人掌握主导权,这是理所当然的。第二,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不等于意识形态的主导权,真正的意识形态的主导权是实践,是行动,而不是话语。我们为什么强调自信?我们的自信是我们改革开放的实践奠定的,我们的思想理论意识形态符合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能够说明它的经验与教训,能够推动深化改革,能够推动中国梦的实现,这样在实践中就有了领导权和主导权。如果意识形态的东西不是朝这个方面努力,那就会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就会丧失主导权。所以意识形态的主导权不等于简单的话语权,广义的话语权最终只属于真理,属于人民大众。服从真理,坚持真理,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这样意识形态工作就能掌握主导权。如果违背这个,仅仅就权去抓权,形成对话语权的迷信,以为占领了话语的时间和空间就是占领了意识形态的主导权,那是一种错误,绝不是党性和人民性统一的一种理解。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不要把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问题简单化看待,特别是不要形式主义地看待。说到底只有真理最有话语权,只有人民大众的实践对意识形态才有决定权!党的确应该加强自己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充分掌握主动性,但是主动性并不完全是由权力决定的,而是要由实践、由民心来决定。现在我们的文化状态还不太好,各种各样的人都想来抢占话语权,但最终话语权在谁手里,只能看谁最符合人民大众的利益,谁最符合科学真理。马克思、恩格斯那个时候并没有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但是他们宣传真理、坚持真理,最终实践和历史跟着他们走。 收稿日期:2014-07-21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个人核心价值观论文; 社会价值观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公平正义论文; 自由资本主义论文; 政治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中国梦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