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作用下大跨度地下结构振动性态研究

地震作用下大跨度地下结构振动性态研究

周林聪[1]2002年在《地震作用下大跨度地下结构振动性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下结构在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建设和国防工程等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地下结构的重要性也愈加明显。因而地下结构抗震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基于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中,各种地下结构和地下设施均遭受到严重的破坏的现象。本文对框架形地下结构模型进行动态数值分析和振动台试验研究。通过工作,研究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响应基本规律,对基本土体和结构形式,考虑地震输入、土—结构相互作用,分析体系变形,结构地震动力响应,破坏形态的机制,并讨论各因素影响作用。为地铁及类似于地铁的其它大断面地下结构的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工作,可以发现: 1、体系的自振特性与单独的结构自振特性相比有了变化,整个体系的自振频率相对于单独结构有明显的减小,阻尼比增大;结构在水平向自振频率一致,但垂直方向结各部分的自振频率则不尽一致。 2、结构侧壁所受压力呈马鞍状分布,深埋时侧壁位移呈马鞍状分布,浅埋时则是由下至上依次增大。 3、结构立柱的最大正应力发生在底部,侧壁的最大应力则是在顶部;当有垂直激励时,立柱中产生较大的拉压应力,尤其在立柱的中上部。 4、竖向地震力对结构破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5、埋深对结构的地震反应有很大的影响,相对来说,浅埋情况更不利于地下结构的抗震。

郝军刚[2]2014年在《水电站蜗壳结构承载机理与地下厂房动力特性研究》文中提出垫层蜗壳由于施工方便、工期较短和造价低,应用前景广泛。在国内装置700MW及以上机组的大型水电站中,叁峡水电站中的9台机组和龙滩、拉西瓦的全部机组均采用了传统的垫层埋入方式,而向家坝、溪洛渡、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的全部机组则采用了局部垫层的组合埋入方式。垫层蜗壳结构的力学特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钢蜗壳与垫层、混凝土之间接触传力关系、垫层的空间属性和材料属性等,只有系统深入研究其结构特性的影响机制,才能更好的指导大型工程的建设。另一方面,随着地下厂房应用越来越普遍,厂房结构与围岩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对厂房结构的自振特性和动力响应(内源振动、地震响应)的影响是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为此,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结合鲁地拉实际工程,重点对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1)为全面揭示垫层蜗壳结构特性的影响因素和程度,本文对钢蜗壳与垫层之间的摩擦系数、垫层平面铺设范围、子午断面铺设范围、垫层刚度系数以及是否设置伸缩节和止推环等结构因素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摩擦系数、垫层平面铺设范围、垫层刚度系数应作为座环抗剪分析的重要考虑因素,对座环较优的垫层平面铺设范围为45°断面之前或270°断面之后;摩擦系数、垫层子午断面包角、垫层刚度系数是决定蜗壳断面内水压力外传比例的关键因素;对机墩竖向不均匀变形而言,较优的垫层平面铺设范围为90--180°断面附近,机墩不均匀变形对子午断面垫层铺设范围、摩擦系数这两个因素不敏感,但对垫层刚度系数较为敏感;伸缩节的设置不利于座环的抗剪,此时可以考虑增设止推环。(2)为进一步论证减小传统垫层铺设范围对于协调蜗壳结构主要矛盾的价值,本文结合鲁地拉水电站蜗壳结构,基于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对传统垫层方案、直埋方案和直埋-垫层组合方案进行了叁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直埋-垫层组合方案对于限制蜗壳直管段混凝土的开裂损伤可以取得与传统垫层方案相同的效果,对于控制机墩不均匀变形,二者效果也较为接近,但直埋-垫层组合方案对于座环抗剪相对有利,因此类似工程可以优先考虑这种蜗壳埋入方式。(3)地下厂房结构与围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自身的结构形式是厂房结构动力特性的决定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弹性边界条件对厂房整体振动频率的影响可达10%以上,但对厂房前20阶局部结构的自振频率影响甚小;楼板厚度增加10~20cm对厂房前20阶局部结构的自振频率的影响不到5%,增加40cm时某些阶次可以提高10%左右,但前20阶自振频率区间仍然变化较小,增加立柱后局部结构的自振频率能够提高10%左右,但由于厂房结构自振频率的密集性,从共振校核的角度,均不足以作为避开厂房内部激振频率的有效措施。(4)为研究地下厂房结构内源振动响应的特点和切实可行的抗振措施,本文采用叁维有限元动力方法,研究厂房结构在机组振动荷载和流道内脉动压力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额定运行时机组振动荷载引起机墩结构的振幅较小,动应力较大的区域仅集中在荷载作用的局部区域。一般情况下尾水管低频涡带是水轮机流道中最常见的压力脉动振源,但若全流道脉动压力的激振频率出现转轮叶片数频率,则发电机层楼板和母线层楼板在吊物孔和楼梯孔结合的部位竖向振幅会较为突出,在该部位增加立柱、将暗梁变为明梁都能有效降低该部位的振幅。(5)地下厂房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和地震响应特点一直较少被关注。为考虑厂房结构与围岩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本文在ANSYS平台的基础上,采用APDL语言编制粘弹性人工边界自动添加程序以及结点荷载地震波输入程序。计算表明,这种处理方式对于地下厂房结构抗震分析是可行的,计算效率较好;厂房结构地震响应较大的部位出现在母线层楼板以上结构,楼板主体结构的拉压应力峰值均不超过0.6MPa,说明地下厂房结构抗震性能良好。

李雅[3]2012年在《天津软土地区地铁车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文中提出大型城市的地下建筑,一旦遭遇地震,将会对城市发展和国家政治稳定产生重大影响。然而我国地下结构抗震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成熟,特别是针对软土地区的抗震研究,其情况更为复杂。如何确保软土地区地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可靠性,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且目前尚未有针对天津软土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的相关规范。因此,有必要结合地下工程结构特点和土质条件对天津地区软土地基中的地铁车站结构进行分析理论和设计方法的研究。本文根据天津地铁车站昆明路站实际工程情况为背景,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软土地铁车站结构模型,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输入的地震波分别为天津宁河地震波、Taft地震波及天津人工地震波,对天津软土场地地铁车站在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展开数值模拟,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对天津软土地区地铁车站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建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对地下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对天津软土地区的地铁3号线车站结构体系进行合理简化,地下结构视为叁层叁跨梁柱体系,从而建立合适的二维有限元模型,然后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得出结构体系的自振特性。(2)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建立土-地下结构相互作用的二维动力分析模型,模拟了天津软土场地地铁车站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研究了地铁车站结构在水平、竖向地震动及双向耦合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性,分析并比较了水平地震动及竖向地震动可能对地铁车站造成的破坏部位及结构抗震的薄弱环节。(3)选取叁条地震波分别对结构进行多遇地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在不同加载工况下,对地铁车站结构的主要构件进行内力及变形分析,重点研究了中柱内力与变形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了弹性变形验算和弹塑性变形验算,结果表明变形均满足规范要求。叁条地震波在多遇、罕遇地震作用下,天津宁河波作用下结构地震响应最大,人工地震波作用下的结构地震响应最小。(4)基于以上对二维数值模型动力响应的研究计算,分别改变结构刚度、结构周围土层分布、结构上覆土层厚度等因素,考察其变化对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响应造成的影响,从而对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体系中土层分布的影响才是关键因素,通过改善结构周围土质,在一定程度内,可有效的控制地铁车站结构变形,增强结构的安全性能。

晏成明[4]2003年在《大跨度地下结构动力计算模型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地下结构在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建设和国防工程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为地震设防区,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及其安全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成为工程设计人员日益关心的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采用适当的边界条件,建立合理的计算模型,运用有限单元法分析地下结构地震反应。考察地下结构-周围介质体系的动态特性、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的影响,分析结构地震动力响应。并将拟定结构的数值分析结果与实验成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设计理论、数学模型的合理确定。并对南京地铁某站进行地震响应分析,为地铁等大断面地下结构的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文运用有限元与无限元相耦合的分析方法解决工程问题,与单纯的有限元相比,具有显着的优越性,运用无限元已经包含了周围土体位移的衰减速率,能较好地反映地震波地传播特性。运用该方法,可以将地基范围取到叁倍底宽。 本文研究了各种动力计算模型的修正方法,针对有限元程序,提出了用优化的方法实现结构动力有限元模型的修改,通过算例验证,结构模态分析结果更接近于实测值。 对结构进行动力分析发现,当双向激励时,结构的反应体现了两种单向输入的迭加,双向激励时结构应力响应比受单向激励时大很多,讨论结构的动力响应时要充分考虑两种单向输入的迭加效果。场地土层分布的不均匀性对土层的横向位移影响很大,地下结构应该具有足够的延性来承受土层的位移,以避免剪切破坏的发生。在地震动的激励下,结构会发生整体沉降。从整个结构来看,车站顶板、各角隅处最容易发生破坏,因而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对上述部位予以重视。

陈兵[5]2008年在《桥梁抗震分析的随机理论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大跨度桥梁作为重要的公共设施,其安全性格外重要。如何在设计和建造阶段就使它们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以及合理的安全度,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和工程界关注的重要课题。几十年来,桥梁的抗震研究取得了很大成果,但由于抗震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其中,结构动力学的随机理论在桥梁抗震中的应用就是近年来桥梁工程中研究的热点问题。论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有:(1)修正了《与规范反应谱相对应的金井清谱的谱参数》一文中求解绝对加速度反应方差积分的解析表达式中公式(13)的缺点,推导了地震激励为白噪声时,绝对加速度反应标准差σ_0(ω_c,ξ)的解析表达式。(2)在桥梁抗震分析中,运用质量弹簧阻尼模型来模拟桩-土-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了考虑桩-土作用与否对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3)基于随机振动理论及反应谱方法,研究了大跨度桥梁的行波效应、相干效应及局部场地效应影响,并与规范反应谱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计地震动空间变化时,随机振动分析与反应谱方法本质上是一致的;行波效应和相干损失对连续刚构内力有一定影响,多数情况下,随机振动计算结果要大于反应谱分析结果;局部场地效应对结构响应的影响相当大,对于基础地质条件差异较大的桥梁,分析时应当考虑局部场地效应。(4)结构参数和地震激励的随机性是桥梁抗震分析中较为重要的问题。在随机有限元中引入虚拟激励法,推导了有随机参数的结构在平稳随机地面加速度作用下的随机有限元递推方程。按局部平均理论和空间杆系分离随机场模型来离散、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利用矩阵正交化技术,减少计算量。然后求解随机有限元零阶、一阶和二阶递推方程组,即可求出具有二阶精度的均值和具有一阶精度的方差的结构响应。运用程序开发工具C++Builder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用Monte Carlo检验了程序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最后,计算了具有随机参数的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梁和新式钢箱提篮拱桥在随机地震激励下的动力响应。(5)根据交变荷载作用下弹塑性有限元的基本理论,运用增量初应力方法,采用Jhansale模型描述材料的瞬态应力应变关系,推导了随机交变荷载作用下的弹塑性有限元迭代列式。依据随机疲劳寿命分析的基本原理,运用局部应力-应变法和疲劳累积损伤的Palmgren-Miner理论,结合随机加载下的弹塑性有限元方法,提出了一种估算桥梁构件在交变的地震荷载作用下随机疲劳寿命的估算方法,研究了大跨度钢拱桥有孔洞或截面受削弱的构件在地震激励下的低周疲劳寿命。(6)考虑结构参数随机性的动力可靠度是桥梁抗震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基于随机分析的响应面理论和规范反应谱方法,提出了一种分析具有随机结构参数桥梁抗震可靠度的方法。通过拟合的多项式函数来近似替代表示结构随机输入与输出变量之间作用关系的功能函数,按照结构的破坏准则及其极限状态方程,进行可靠度分析。运用该方法研究了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在地震激励下设计基准期内的动力可靠度,分析时考虑了结构参数和场地土的随机性,分别计算了连续刚构在多遇地震、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失效概率,得到了结构在设计基准期内,“叁水准设防标准”条件下的地震可靠度。结果表明,该桥设计满足抗震规范要求。

王文兵[6]2009年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地铁车站结构动力响应数值分析》文中指出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各种地下大跨度结构不断涌现,如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地下仓库、地铁车站等,而我国又地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活动性频繁而强烈,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大陆潜源强震活动区,因此对于地下结构的抗震问题尤为突出。地铁车站作为一项重要的地下结构设施,其安全性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因此,本文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地铁车站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问题,获知车站结构的应力和位移响应规律及破坏特征,对于地下大跨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利用弹塑性理论,考虑土体和结构的材料非线性、接触非线性,确定土体和结构的本构模型;2.建立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通过对大型振动台试验的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确定本文数值分析所采用模型,边界处理及问题假定等方法的可行性;3.选取在建的典型地铁车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方向地震动输入,如水平、竖直和水平竖直耦合地震作用,不同埋深如3m,10m及20m,分析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响应和位移响应,得出结构的动力响应特点。研究成果表明,竖向地震作用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很大,不容忽视,在设计时应该考虑水平竖向耦合地震作用;一定深度范围内,结构的动力响应随埋深的增大而呈减小趋势;结构的位移响应有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沿结构高程增加而减小,应力规律虽不明显,但中柱和各节点是应力集中的地方,因予以重视。

何伟[7]2010年在《地下结构地震响应及其与地表建筑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往的震害表明,地铁地下结构一旦遭受地震破坏,将会给地震应急和震后修复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中地铁地下结构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人们逐渐认识到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并没有想象的那样良好。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地铁工程建设的黄金时代,地铁工程已然成为城市生命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抗震问题也因此成为城市工程抗震和防震减灾研究的重要内容。地铁车站的位置大都选在繁华的商业区、场馆聚集区以及居民住宅小区附近,地铁车站的附近多为已经建成的建筑。大型地下地铁车站结构的存在,结构界面对地震波的散射和反射改变了地震波的传播,从而影响邻近地表建筑的地震响应;地表建筑物振动时产生的波动场和附加应力场对地基产生扰动,地基中地下结构的地震响应也必然会发生变化。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地下车站结构的地震响应动力特性,以及地下车站结构和地表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相互影响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差分进化算法对基于Davidenkov骨架曲线的土体非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进行参数拟合,并将该本构模型通过二次开发接口嵌入到ABAQUS软件中,同时把混凝土损伤塑性本构模型引入的计算中,这为地下结构的动力材料非线性分析做好理论基础;最后基于相位差谱理论合成了单点人工地震波。(2)基于地铁建设中经常采用的两层叁跨岛式地铁车站为研究对象,对该地铁车站进行了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给出了车站结构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相对位移、水平加速度、反应谱、车站结构内力等响应结果,并归纳了地铁车站地震响应的特点。同时,也研究了土-结构接触面特性、土体刚度、车站埋深等因素对地下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3)系统分析地下结构对地表建筑地震响应的影响。首先研究了均匀线弹性场地条件下,地下空间的开发对自由场地表地震动的影响,给出了自由场地表各点加速度的变化规律;其次,对叁种均匀线弹性场地中,地下车站对地表建筑地震响应的影响进行分析;接着,对成层地基中地下结构对地表建筑地震响应的影响进行非线性分析;最后,研究了地表建筑自振特性、相对位置、土体刚度和车站埋深等因素的影响,并总结了相应的影响规律。(4)系统分析地表建筑对地下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首先构建了地下结构-土-地表建筑整体系统动力分析模型,研究了有无地表建筑时地下车站结构地震响应的变化;最后,研究了地表建筑自振特性、地震波频谱特性、相对位置和土体刚度等因素对地下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并归纳了影响规律。(5)对大空间地铁车站进行非一致性地震动激励下的地震响应分析。首先详细描述了基于规范设计反应谱合成空间相关非平稳多点地震波时程的详细过程;其次,分别对叁种场地中的地铁车站进行非一致性地震动激励的地震响应分析,得到了非一致激励时车站顶底相对位移和侧墙剪力的结果;最后,研究了地震动峰值的影响。(6)鉴于爆炸荷载与地震荷载的区别,对地铁车站在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首先通过研究给出车站结构简化的内部爆炸超压荷载模型,然后采用改进的土体剑桥动力本构模型和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对地铁车站在内部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反应进行分析;同时,也分别分析了地铁车站结构在遭受近距离地表爆炸冲击荷载和实测爆炸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王丽[8]2005年在《大跨度立交桥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文中研究指明地震是严重危害人类的一大自然灾害。在强震作用下,结构一般都处于非线性状态,如支座位移过大导致落梁、相邻结构物之间发生碰撞等等。在现代交通系统中,特别是在城市交通体系中,大跨度城市立交桥梁越来越多的被采用。为了提高桥梁抗震分析的水准和改进设计,也因为大跨度桥梁地震响应的复杂和独特性,加强结构的非线性理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大跨度桥梁空间地震反应进行了一些理论分析,发展了相应计算机抗震分析程序,对于桥梁抗震非线性分析理论中的支座单元、碰撞等问题做了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应用本文的程序对大型立交桥梁结构作了动力性能分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性能的认识。本文主要完成了下列一些工作内容:1、大跨度城市立交曲线梁桥的动力特性分析和破坏模式的研究,对北京的一座大跨度城市立交曲线梁桥动力特性及其地震响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对比了现场实测和分析计算结果,用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桥的抗震性能做出基本评价,并通过计算分析比较了双向地震输入与单向地震输入的计算误差。2、将城市桥梁简化为支承在多个弹性支座上的刚性曲线梁桥模型,提出了地震反应的简化分析方法,系统地总结和分析了各种因素对曲线桥梁动力反应的影响规律,给出了频率和振型的计算公式,编制了相应的计算图表,可供初步设计参考。3、扩展了IDARC-BRIDGE(GAO)的功能,在联桥模型中加入了碰撞单元,使之成为适用于大跨度城市立交桥梁抗震分析的有效工具,并将它应用于大跨度城市立交桥梁的抗震研究和设计计算。4、对城市立交桥梁,用上述计算工具,应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探讨了地震作用下城市立交桥梁相邻联的非同向振动特性和伸缩缝处的碰撞效应。根据分析研究成果建议了减小相邻联非同向振动和伸缩缝处碰撞效应的措施和方法。此外还发展了桥梁上部结构在地震荷载下相对位移的简化计算方法,使工程设计人员

李海山[9]2011年在《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空间网格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文中认为空间网格结构重量轻、受力合理、覆盖跨度大、施工方便且结构形式多样,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深入研究空间网格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对柱点支承网架结构和双层柱面网壳结构进行地震响应分析,总结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空间网格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采用等效线性模型模拟空间网格结构-土体相互作用分析中土体材料的非线性,并对有限元程序ABAQUS进行开发,实现了土体材料的等效线性化计算方法。叁维场地土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该等效线性化方法合理可靠。(2)提出基于相位余弦分区的人造地震动反应谱拟合方法,解决人造地震动拟合时经幅值调整后误差无法收敛的问题;编制了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设计反应谱一致的人造地震动合成程序;可有效实现误差收敛并生成可用于空间网格结构-土相互作用分析的人造地震动。(3)建立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空间网格结构叁维有限元模型,分别进行基于土-结构相互作用及刚性地基假设下的动力特性分析和非线性地震响应时程分析,得到网架结构和双层柱面网壳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计算结果。结果表明:与刚性地基假设下的结构自振周期和振型比较,空间网格结构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后动力特性明显改变,自振周期延长,柱点支承网格结构的基本振型为沿跨度方向的水平振动。当沿跨度方向输入单向地震动时,与刚性地基假设下的结构地震响应比较,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后网格结构位移增大;柱点支承网架结构大多杆件轴力减小,但支承柱附近杆件轴力增大;柱点支承双层柱面网壳结构杆件轴力总体减小。当输入叁向地震动时,与刚性地基假设下的结构地震响应比较,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后柱点支承网架结构的水平位移增大,竖向位移减小;Ⅱ、Ⅲ类场地中的网架结构杆件轴力无明显变化;Ⅳ类场地中的网架结构杆件轴力减小。

冯磊[10]2010年在《基于抗震策略的建筑设计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主要针对汶川大地震进行建筑抗震的思考。通过实例调查和资料收集,分析各类型受灾建筑在不同场地条件下遭受地震作用所产生的破坏的特征,并加以总结、归纳,将建筑抗震理论、规范融入具体的建筑设计抗震策略中。本文以此为基础,在对一些抗震建筑设计实例、地震受灾建筑实例进行分析后,构建一个粗浅的建筑设计抗震策略的基本框架。本论文首先简述了地震、地震与建筑关系、建筑抗震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及建筑抗震的必要性和目前建筑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从建筑的总体规划、整体环境、建筑单体等方面入手,在以坚固、实用、经济、美观的建筑设计原则为指导下,对建筑抗震设计的必要性以及建筑抗震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归纳和总结建筑抗震设计在总体规划、建筑布局、环境控制、单体设计、细部设计、建筑材料方面内容,以及对现行抗震规范的反思和展望和建筑创作的创新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基于抗震的建筑设计策略,作为一种提高建筑抗震性能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希望本论文有助于促进我国建筑设计抗震水平的发展,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一个方向,共同推动建筑抗震技术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地震作用下大跨度地下结构振动性态研究[D]. 周林聪. 河海大学. 2002

[2]. 水电站蜗壳结构承载机理与地下厂房动力特性研究[D]. 郝军刚. 武汉大学. 2014

[3]. 天津软土地区地铁车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 李雅.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2012

[4]. 大跨度地下结构动力计算模型研究[D]. 晏成明. 河海大学. 2003

[5]. 桥梁抗震分析的随机理论及应用研究[D]. 陈兵. 西南交通大学. 2008

[6]. 地震荷载作用下地铁车站结构动力响应数值分析[D]. 王文兵. 安徽理工大学. 2009

[7]. 地下结构地震响应及其与地表建筑的影响研究[D]. 何伟. 大连理工大学. 2010

[8]. 大跨度立交桥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D]. 王丽. 北京工业大学. 2005

[9]. 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空间网格结构地震响应分析[D]. 李海山. 天津大学. 2011

[10]. 基于抗震策略的建筑设计研究[D]. 冯磊. 重庆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地震作用下大跨度地下结构振动性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