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困境: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发展_单亲家庭论文

走出困境: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发展_单亲家庭论文

走出艰难的沼泽地——单亲家庭的儿童心理发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沼泽地论文,儿童心理论文,单亲家庭论文,艰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加拿大超党派研究团体瓦尼埃家庭研究所(Vanier Institute for the Family)的一份最新统计报告显示,单亲家庭在1901年至1996年期间稍增,在加拿大家庭中所占的比率从13.9%增至14.5%。在英国,单亲家庭很常见,5个母亲中就有1个是单身。

在我国,单家家庭历来不罕见。只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亲家庭出现的原因大有改变。然而在离婚夫妇双方寻求解放与单亲家庭产生的同时,其孩子的心灵却被扭曲了。据对某重点理工大学学生的调查,单亲家庭孩子人格障碍病率是双亲家庭的5.9倍。

家长的心态最重要

对单身家长而言,调整好本身的心态尤为不易。一些单身母亲受到婚姻的创伤,她们将带有偏见的体验灌输给孩子:“爸爸不要我们了”,“男人都很坏”,“妈妈是不幸的”,“我都是为了你才这么辛辛苦苦”等等。她们以为这样说,孩子就不会忘记母亲的养育之恩,实际上却造成了孩子自责的心理,给未来的生活投下了沉重的阴影。有些成年男性所患的“心因性阳痿”,原因就是母子关系的异常造成的。他们总有“女性是痛苦的,自己是有罪的”潜意识,因此,在性生活中无法产生平等、共享的感觉。因此而导致性功能障碍。

而有些女孩因受妈妈的熏陶,对男性不信任,造成日后的婚恋困难。另有一些单身家长,虽然不把怨恨的话表达出来,却终日以泪洗面,情绪焦躁、低落。在这样环境下生长的孩子往往优郁,多愁善感,自卑,对人产生不信任感、不安全感和被抛弃感,甚至产生敌意。当然还有少数家长将情绪转嫁给孩子,看到孩子身上带有离异对方的气质时,便气恨交加,甚至打骂无辜的孩子。

家长要有自己的生活安排和独立支配的时间,单亲家长应该定期给自己安排时间,用来处理私人事情,包括同异性的交往,使孩子明白,家长是爱他的,但他不能占有家长所有的感情空间,要多给孩子当家作主的机会,让他们多为家长分忧解难。家长给自己时间的同时,也就给了孩子成熟的机会。这一点对于单身母亲来说尤应注意。

由于家庭中缺乏男性(女性)形象,使得性教育中许多细节的具体实施受到限制,即使有其他异性亲属的帮助,也很难弥补父爱(母爱)对于孩子的影响。而孩子与继父(继母)关系的处理,以及生母(生父)在生活中的处理技巧都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发育。由此可见,如果母亲(父亲)的情感、欲求和生活水平受到限制,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个性发展,即单身家长的情绪、行为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再婚对于单身家长本人的情感和生理需要是有益的,而家长的良好情绪与适当的行为又会使孩子的心身发育正常化。

帮助孩子处理好各种关系

1.单亲家长的爱要适度,防止“恋母(恋父)情结”。

单身家长往往将孩子视为自己生活的惟一寄托,把单方的爱和全部的感情都倾注到孩子身上,意识不到长大的孩子需要分离,需要独立。例如,允许儿子(女儿)一直与自己同床而眠;对儿子(女儿)过多的关心和爱抚等等,尤其是单身母亲。首先,我们得承认,母亲本身就是对孩子有促进作用的,这一作用的存在是孩子将来成熟的基础。然而,母亲在努力地去适应孩子的同时,逐渐地应该再鼓励他(她)自己独立。对孩子过分的爱会给孩子带来恶果,造成儿子在心理上永远不能“断奶”。结果孩子产生“恋母情结”,习惯于依赖母亲,而不愿意独立,更有甚者会产生变态心理和行为。因此,只有给予适当的爱,才能使孩子从心理上长大成人。

2.单亲家长莫要一味付出。

无论是单亲母亲还是单亲父亲都有一种补偿心理。他(她)觉得这所有的不幸都是由他(她)造成的。因而,他(她)试图为孩子承担一切。包括在个性上无原则地纵容。孩子的个人意志成为主宰一切的砝码,导致孩子渐渐产生不可遏制的物质渴求欲、任性、自私、干涉家长的行为,甚至可能会对含辛茹苦的家长施加暴力。

3.处理好孩子与同学的关系。

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群体中容易与他人比较而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成为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他们喜欢独处,不愿意和同学交往,少言寡语,胆小怕事。有的孩子往往敏感多疑,对任何事物都持怀疑态度,逆反心理严重。他们常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常为一些小事和同学争吵,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如果再赶上有个别同学说些歧视的话,这种压力会加剧,于是给孩子带来性格和学业上的问题。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及时跟孩子谈心,了解情况之后,能及时疏导的就及时疏导。有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不了,要进行更多的调查分析,考虑妥善的解决措施,家长要鼓励孩子在班上有几个要好的小朋友,经常一起学习,一起度周未,一起出游。还应该教育孩子为人应大度,做事要有责任心,指导孩子的社交技巧。孩子的群体的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因注意力的转移而淡化了。

培养孩子的性别角色

在早年生活中缺乏父亲形象的儿子或缺乏母亲形象的女儿,如果母亲或父亲没有相应的对幼儿的性教育(主要是性别角色的认同教育及健康科学性观念的形成),则孩子的性心理发育就会受到影响。为了让孩子的性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单亲家长对孩子在教育中要注意以下情况。

一、单亲母亲应注意培养儿子果断、自信、大胆、心胸坦荡等性格。要有意识地对男孩子采取内细外粗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要符合男性性格特征,而不要满足于儿子的顺从、依赖、怯懦、谨小慎微。由于仅仅与母亲相处,缺少和男性交往的机会,另外,家庭中缺少父亲,孩子心目中没有模仿对象,孩子在成年之后会产生人际交往上的障碍。他们只对某些人有安全感,而对另一些人表现出胆小、退缩和敏感。母亲应该多安排孩子与爷爷、舅舅、男性同事等交往,这是母亲那里所得不到的。在补偿父亲缺乏而造成的同性交往上的空白的同时,他们也不知不觉地模仿了其他男性的行为。

二、单亲父亲应注意培养女孩温柔、善良、诚恳、随和、宽容、善解人意的性格。由于仅仅与父亲相处,缺少和女性交往的机会,往往会导致女儿任性、自我中心、不体谅他人的个性。另外,家庭中缺少母亲,孩子心目中没有模仿对象,孩子在成年之后会产生人际交往上的障碍。父亲应该多安排孩子与奶奶、姑姑、女性同事等交往,这是母亲那里所得不到的。在补偿父亲缺乏而造成的同性交往上的空白的同时,她们也不知不觉地模仿了其他女性的行为。

父母双方的责任

儿童的成熟过程,应该是被父母双方照顾和养育的过程。环境的状况不论是适合的还是不适合的,都影响儿童的发展。本来,父母应该共同把爱给予孩子,孩子的爱也应由父母双方分享。因此,应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双方之爱,表明他们对孩子的爱心与关注是一致的。为人父母,要讲理智,切忌在孩子面前争宠,更不能在孩子面前诋毁对方。应让孩子自由地与前妻(前夫)往来,享受孩子所渴望的爱。

《哈佛女孩刘亦婷》书中的母亲刘卫华曾经是单亲母亲,她很有远见,从女儿零岁开始,便坚持不懈地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即使在离婚以后也不松懈对孩子进行教育。在与孩子分离的那段日子里,她也仔细地将教育孩子的方法交待给姥姥。刘卫华并不是单纯的讲道理,她的教育方法很细致,操作性很强。从而使孩子学龄前综合素养的底子打得牢固。比如,孩子考试粗心,她就要孩子抄写电话号码,几分钟内写很多号码,不能出错。还有,孩子幼年时,她就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会安排计划,等她上小学时,她自己能把做作业、玩耍等的时间安排得很好,不用父母督促了。除了重视智力因素外,刘卫华也充分重视非智力因素,如培养孩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重视集体生活,训练生活技能等等。最为关键的是,刘亦婷的生活有一位具有多方面素养的、尽职尽责的继父。他对刘亦婷的“软环境”十分重视,积极地完成着“灵魂塑造的工程”。

单亲家庭需要面对诸多困难,单亲家长要敢于正视现实,并逐步去解决问题。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中心,儿童的心理发育又是重中之重。为他们创建良好的氛围是父母的责任。

标签:;  ;  ;  ;  

走出困境: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发展_单亲家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