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中的“玩”与“活”_文学论文

小学作文中的“玩”与“活”_文学论文

小学作文的“放”与“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学语文老师在面对作文指导、批改时,常叹:“难啊!”

然而,当考试中出现的独立作文,未经指导、训练过的作文题材时,学生却是那样的“镇定自如、挥笔疾书”,迅速地完成“任务”。其中,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写法又是“新颖多变”,老师叹为“天才”——出众得疑为“背诵范文天才”……

其实不然,学生作文中有美有疵,良莠不齐,考试作文与平时练习作文比较,后者规定了框框,再加上老师的指导,作文内容、范围、形式受到限制,虽经讨论、讲评、修改,总有“千篇一律”之感。作文考试中,虽有字数限制,学生在压力之下,灵感顿出,泛想泛说,却也促成一种风格,让人感到写“活”了。但是,不可否认,平时作文训练是考试作文的基础,没有平时作文训练的一点一滴积累,就不能有考试作文的收获,一个没有作文常识的人是不可能写出优秀的作文来的。

从考试作文的状况来进行一个反思:学生之所以写得“活”,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修订版“大纲”)这是作文教学改革开放的一个突破点。“大纲”要求我们:“鼓励学生幻想,写想象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这给小学作文教学指明了一个方向,同时也体现了学生作文的自由性、主动性。

学生观察事物是饶有兴趣的,记忆是深刻的,想象力很丰富。可能表达时顺序会杂乱些,有些词语可能还词不达意,此时关键就看老师如何评价和引导。

曾有一个学生在习作中记叙他三年级上课时玩游戏机,结果被老师没收了“玩具”,课后又罚写作业……这件事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全文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条有理,堪称“优秀”。可惜最后一句话是这样写的——“这深仇大恨我永世难忘”。老师看后评之“有损教师形象,思想不健康”。学生因为敢说真话、敢写真事而“触电”,也许从此以后他作文中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

又有一顽皮生,在《我是未来的__》半命题想象作文中,有一句话:“假如我是个魔术师,我非把班长×××变成一只狗!”起因是“班长在检查他的作业时过于挑剔了。”这篇文章的文采不错,有独到之处,对于其中的“不健康”成分,老师并没一棍子打死,还评了个“优”,在作文辅导课上,念给同学们听,让学生讨论文章的优缺点,总结表扬小作者敢说心里话,想象力丰富,并指明同学之间的矛盾应怎样处理,特别表扬了班长工作认真负责,但今后应注意方式方法。

上述两例学生作文,共同点是文采好,思想有些“不健康”。不同的是,不同的评价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情绪,作为教师,应当从学生写出的作文中反思什么,得到什么,是鼓励引导还是扼杀、压抑?

本着“大纲”关于作文“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想、练笔的积极性”精神,应让学生做作文的主人,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打破思想顾忌,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认真地发挥和发展作文能力,这是行之有效的作文方法。其次,反思作文中的“不健康思想”。社会上有一些“稀奇事”,激起学生观察的兴趣,而且是学生作文中的“新鲜”材料,学生尚能在实践中发现,教师却由于旧的思想观念影响视之为“不健康”而加以扼杀,实在令人感到可惜。

为了学生作文的“活”,就得大胆地“放”,即实行开放式的作文改革。以学生为主,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乐写的文章,把自己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无所顾忌地用各种写法表达出来,就如“大纲”说的“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旨在激励学生写作的兴趣。另外,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写作意愿,耐心地指导,正确的评价,要给学生作文一个“放”的机会,留有“活”的余地,鼓励学生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没有思想的“放”,就不可能有作文的“活”,因而,“放”与“活”是作文教学的统一性,也是学好作文的基础。

标签:;  ;  

小学作文中的“玩”与“活”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