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建筑数量也在日益增多。当前,建筑工程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娱乐、出行等的重要载体,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若发生地震灾害,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安全。近年来,生态环境的平衡性被打破,地震发生越发频繁,为保障人们安全,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成为重点,本文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引言
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在不断的发展中,不仅加强对施工技术方面的研究,还更加注重对建筑设计方面的研究,这是因为建筑结构设计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效果,建筑结构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抗震设计。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不可控性,对于人类社会的破坏也是极其重大的,尤其是地震灾害的发生,突发性强、灾害性大,且不可预测,影响范围广,建筑物的抗震等级不够,容易发生倒塌,还会给周边建筑带来危害。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是要考虑到建筑本身的结构特点以及当地的抗震需求,针对建筑抗震能力完成结构设计、空间设计和平面设计等,保证建筑物的稳固性,也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1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结构的设计不仅对其整体的美观度和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通过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还能对建筑物的安全度进行加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城市中,大多数建筑物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因此建筑质量的高低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尤其在地震多发的地带,合理的利用建筑工程的空间构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提高居民的安全系数,降低灾害破坏程度。另外,虽然我国地震发生频率较低,但是多数的地震的可预测性较小,因此在建造房屋时就应该考虑到对地震灾害的抵抗能力。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性的设计具有极大的必要性。
2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施工场地选择问题
施工场地选择是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实际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要想保证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有效性,施工企业务必要选取对工程结构稳定性有利的位置,地震灾害对建筑工程的破坏,除了地震灾害所带来的能量冲击之外,还会给建筑工程结构带来破坏,而引起建筑工程结构破坏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是施工场地地选取。因此,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工作中,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工程架构的稳定性,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场地位置的选择。例如,土质较软的土质、容易液化的土质以及状态不匀称的位置等均不适合选做建筑用地。但如果实际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情况不允许、难以避开这类位置,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则一定要对不利于施工的位置进行加固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2.2抗震设计的结构不合理
在建筑构建设计中,建筑的整体安全基本由抗震设计结构决定。在进行建筑设计构建的过程中,抗震设计虽然引起了设计人员的部分重视,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了不切合与实际的抗震结构设计,严重影响建筑构件设计的安全性,不仅没有达到抗震的效果,还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是建筑设计不可忽视的目标,为了顺利的达到这一目标,考虑该建筑设计的实际情况和地理因素是必要的,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建筑设计方案制定,加强建筑物所具有的防震功能。
3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能力提升的有效设计策略
3.1选择恰当的施工地点
无论是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或者结构设计过程中,施工地点的合理选择对其能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针对施工地点进行选择的时候,要对其地质情况、土壤质量等进行综合考量,由于这些因素不同程度都会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最终效果产生影响,所以要引起设计人员的注意。如果这些因素在实践中没有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对这些结构的合理控制,那么何必会导致建筑工程自身的结构设计缺乏合理性,同时也很难保证质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结合实际,在针对建筑结构抗震水平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施工地质的实际程度进行综合考量,将这一标准作为其综合考量的依据。由此可以看出,在针对施工地点进行选择时,要将与其相关的标准作为参考依据,这样有利于从根本上保证抗震设计与实际情况相符和,为抗震效果的实现提供有效保障。
3.2重视多重抗震防线铺设工作,加强结构机敏减震支撑设计
多重抗震防线铺设工作,主要在结构抗震设计工作中增设多重抗震防线,以全面削弱地震能量对建筑工程整体的冲击力。实际建筑工程多重防线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设计师和现场施工人员可以把延展性较强的构件收入到抗震防线设计工作当中,并把其当做第一道抗震防线,再把另外的工程构件当做第二、三道防线,这样的抗震设计方式可以在第一道抗震防线损坏后,借助其他防线削弱后期冲击力,从而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与此同时,工程结构设计师还可以在结构防震设计工作中将位移作为基本点,定量研究可以降低地震能量冲击力的方式,从而强化工程结构的抗震水平。设计工作中可以利用对具体部分设计进行定量分析的方式,反复核算工程构件的整体承重能力,有效调控强震感作用下工程下层的位移延展能力,以全面实现工程遭受地震灾害时的结构扭曲。另外,现代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能力的强弱主要和工程物业企业及周围环境因素有着很大关联性,不符合标准的抗震性能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周围的受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建筑工程机敏减震支撑设计集合现代科技于一体,主要通过活塞运动理念对工程结构进行设计。实际地震灾害发生时,有效的结构机敏减震设计能够让结构内部内外刚通过滑动来削弱震动作用力;除此之外,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师还可以利用效能减震来降低地震能量,通过效能设备和阻尼设备来对震动能量进行消耗,从而进一步强化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抗震能力。
3.3抗震防线设计
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存在薄弱环节,一旦薄弱环节出现问题,极易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对此,为避免建筑物局部缺陷影响建筑整体结构,应对薄弱环节进行抗震设计。如:在建筑工程设计中,框架作为薄弱环节,为避免其在地震中受损危害人们健康,可设置抗震墙,一旦框架受损,抗震墙可作为第二框架存在,减缓建筑倒塌时间。另外,可设置木质楼梯,因木材具有较大的延展性,可作为逃生通道使用,当地震发生时,为人们增加逃生机会。在人流量较多的建筑群中,如:高层住宅、商业大楼等中,应建立特殊通道,以便地震发生时,人员能够快速疏散。
结语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和建设速度,最大程度上减小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就需要在建筑的开发设计阶段就对建筑抗震结构的设计进行重视。从结构入手,对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这有助于更好地改进现阶段已有的抗震设计,增强建筑物的使用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朱耀洲.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5):425.
[2]刘志辉.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8):513.
[3]赵宏伟.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及抗震设计探讨[J].陕西科技,2018(4):253.
论文作者:白杨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建筑工程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灾害论文; 建筑物论文; 防线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