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专业本科研究性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论文_雷丕锋 项文化 闫文德 王光军 舒韦维

生态学专业本科研究性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论文_雷丕锋 项文化 闫文德 王光军 舒韦维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长沙市 410004 雷丕锋 项文化 闫文德 王光军 舒韦维

【摘 要】本文着眼于现代研究性教学,围绕研究性人才 培养目标,提出了生态学专业本科研究性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重点采用加强基础教学,把握第一课堂;理论实践相结合,兼 顾第二课堂;增加教育投入,激励学生创新,以及利用科研课 题,学生参与研究等核心内容;进而构建研究性教学过程的人 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生态学;本科生;研究性教学;人才培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 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 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全球生态问题日益严峻 的背景下,培养生态学研究性人才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教育部下 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特别倡 导:“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的创新能力”。由此可见,提 高生态学研究性教学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研究性对高校人 才培养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本科研究性教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研究性教学是融合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其教学模式 突破了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培养科研能力和提高基本技能 为目的来组织教学活动。对本科生而言,通过对本科生研究性教学 的实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科学精神以及合作 精神、创新精神;凝聚学生的共同价值追求,以此带动学生对生态 学理论以及科研实践学习的良好氛围。

2、构建本科研究性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1 加强基础教学,把握第一课堂

从理论教学出发,贯穿 4 年的本科教学,传授学生必须掌握的生态学基础理论,做到每门课程都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 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科研思考意识。将各分支学科的基础知 识都深入细致地传授,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对于经典生态学理论基 础,如《普通生态学》由生态学著名教授或学科带头人来主讲,并 聘请国内外的生态学专家对生态学的热点问题进行定期讲座,设法 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状况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理论实践结合,兼顾第二课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实验课一直依附于理论课,实验教学全部由理论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来安排[2]。生态学必须克服这长 期以来多偏重于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应带领学生到野外去,发展与推行“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互动式”、“研究型”、“创新型”等多元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动手 能力和创新能力。

2.3 增加教育投入,激励学生创新

2.3.1 设立本科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为构建本科生研究性创新实验项目平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 趣,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在项目可行且有价值的前提 下,实现创新训练个性化,促进学生形成初步独立的科研能力;同时兼顾基础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等综合素质,保证科研项目顺利的开展与持续发展。学生在参与项目研究中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了选 题、实验设计、组织实验材料和仪器、实施实验、整理数据、撰写 科研总结报告和论文等一系列工作,真正的掌握生态学专业的实验 操作技能,从而共同发展,教学相长。

2.3.2 本科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依托科研平台建设

生态学本科专业设立以来,长期坚持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产、学、研相结合,十分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依托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 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多个研究平台进行专业建设,在本科生“导师制” 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创新项目研究。进一步 强化基础理论知识与科研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升生态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3 加快研究性教学数据库建设和学术交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优化学院教师及师生学术交流的平台,营造学院良好的学术氛围。在现有 校园网络资源的基础上,利用我院与生态学有关的各课程多媒体课 件,如“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并已经放到互联网上,供学生课后复习参考[3],实现大范围资源整合与共享,将 有限的课堂资源延伸到日常生活中,作为学生自主钻研学习的支持 系统,更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4 利用科研课题,学生参与研究

利用我校强大的生态学教研室教的课题资源,让生态学专业的学生能参与老师的课题,并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助,以教师为指导, 学生为主体,研究为主线,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学习和培养学生的 科研能力。针对科研性教学的实际情况,其主要方法有:

(1)兴趣是关键。充分调研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兴趣,进行学生参与科研的分层次,加以分析,帮助其确定兴趣课题,确 定最佳的教师课题进行参与,让学生更多了解其兴趣课题国内外生 态学发展前沿、进一步提升学习兴趣。

(2)科研训练要循序渐进。通过实验室试验、野外调研、数 理建模等方式确定最佳参与方式,共同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参加 学术会议等,提高学生兴趣。

(3)改善生态学教学学分考核制度。研究性教学模式除了要 有科研的基础条件外,还必须有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与之适应,相应 压缩课程学分,为本科生参与教师课题提供必要的空间;增加设置 科研学分,建立生态学研究性教学考核制度,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 的全面发展[4]。

(4)设置与科研相关的课程。要求在生态学专业培养计划中 明确设置若干门研究性课程,而且要求任课教师以自己的科研成果或典型案例为主要教学资源,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和氛围。

(5)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结合本科生研究兴趣,为学生配备 导师,并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建立健全本科生人才培养导师制, 形成导师-博士-硕士-本科生组成的研究团队,让学生参与到生态学 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技能[5]。

3、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人才竞争成为焦点,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不仅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需要,也是为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需要。加强生态学基础理 论知识以及课程实践与实验环节的教学,强化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 能力;利用我校生态学平台优势进行技能训练,通过自主申请大学 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及参与教师课题,培养了学生的创 新意识和科研素养,锻炼了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整体 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杜道林.论《生态学》课堂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J].海南师 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5(2):114-117.

[2]裘正定,周洪利.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J].计算 机教育,2010(10):114-118.

论文作者:雷丕锋 项文化 闫文德 王光军 舒韦维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0

标签:;  ;  ;  ;  ;  ;  ;  ;  

生态学专业本科研究性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论文_雷丕锋 项文化 闫文德 王光军 舒韦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