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时时注意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使初中学生有一个健康向上、积极奋进的良好学习心态,快乐幸福的度过自己美好的初中生活,健康成长。
关键词:语文教学 渗透 心理健康 行为教育
语文教学是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意志品格、良好习惯、价值观和健康个性等心理品质。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对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些个人的想法和感受,与大家谈谈。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指的是人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即能够使人们所具备的全部心理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初中生思想单纯、活泼好动、自理能力比较差,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环境、不良现象的影响,心理素质脆弱。为此,对初中学生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标准有:有正常的认识能力,能客观地反映外界事物,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并能进行正常的判断和推理;有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健康的情感;有正常的行为反映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有较强的耐受挫折的能力;有正常的交往能力,能接受他人,并与周围人友好相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观念,了解自我,能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评价,保持适度的自尊与自信;智力正常,心理行为符合初中年龄特征。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注重人格的表率作用。
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品质的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与业务能力,更要注重提高自身的言行举止等修养,力求在教学中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营造和优化心理环境。
在平时,要做学生的知心人,要深入班级,耐心倾听他们倾诉,敞开心扉与他们交流,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遇到的困难——生活上、学习上、人际交往上和心理上,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在课堂上,以朋友的身份走进课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以长辈的身份细心开导学生;注重与学生交往、交流沟通,充分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不时地进行心理引导、疏导,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3.挖掘教材榜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语文教学中,要把握教学关键,充分挖掘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从中自身感受或感悟,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地得以渗透。语文教材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是一条极其精美、丰富的人物画廊,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形成健全的人格。
4.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表现主人公遇到挫折后不气馁,以顽强的毅力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优秀品质。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以这些模范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的优秀事迹,学会受到挫折后如何处理挫折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
5.搞好实践活动。
在认真上好每一节语文课的同时,要多开展一些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可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现象,策化一个个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活动,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如:“我能行”系列活动:“上课大胆发言,我能行”、“待人宽容谦让,我能行”、“帮助他人,我能行”、“克服困难,我能行”……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体验中得到锻炼,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
6.以作文为渲泄。
虽然是心理健康的人,有时也难免有各种消极的心理体验,此时,人总有表述的欲望。作文是一个很好的表述平台,是学生最忠实的听众,要经常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讲真话、表真情,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绪影响和干扰时,及时地在日记中把它渲泄出来,从而摆脱消极的心理体验,使自己的心境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充满朝气。这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进行疏导、教育。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在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只要我们用心去留意、去观察、去体验、去探索创新,我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让我们携手努力创设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马莹华 王应杰 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几个问题[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2]肖旻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美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达文 浅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及实施[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论文作者:宋美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月总第2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学生论文; 心理论文; 语文论文; 他们的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月总第28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