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文_高海燕

如何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文_高海燕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255100

中国有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融汇了几千年来中国人们的智慧结晶。然而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却不同程度的遭到毁弃。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主任孙萍在几年前就提出了“文化国防”的概念,提出把文化上升到战略的地位来看。到了中国只能输出电视机,而输出不了电视机里的内容。那时候我们的民族文化就完了,国也就将之完了。

传统文化就是中国自古以来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之总和,有精华也有糟粕,其中优秀文化应该得以传承。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不仅应始终保持一种崇敬感、自豪感,还要主动地去承担传承、传播、弘扬的义务。

那么,如何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建立“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的常态机制

建议如下:做好规划设计。以国务院名义出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常态机制建立的规范性文件,明确指导思想、工作内容、实施办法、工作机制和责任分工,整合文化、教育和社会多方资源,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建立评审机制。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具体而言有国学、书法、国画、戏曲、民乐、中医药、武术、民俗、古典文学及各种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要建立评审机制,组织社科、文教等多行业的专家学者成立多类别的专业评审委员会,对我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和评审,在进校园前认真进行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拿出遴选评定意见,由文化、教育部门组织力量进行终审把关,确保进校园的文化内容的健康、优秀和适用;建立人才库、资源库和信息平台。统筹选择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界专家学者和具有传统文化技艺的各类优秀人才组成人才库,使之成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同时将分散在众多部门单位的各类历史文化资源汇总整理,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后纳入资料库,并针对不同学龄的学生,对内容进行区分;丰富形式,创新渠道。坚持针对性和系统性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给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方式,满足他们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建立保障机制。建议成立由教育部和文化部牵头、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组织协调机构,共同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相关工作的开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在政府购买文化服务中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的支持力度,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同时鼓励学校使用公用经费开展此项活动。充分利用文化场馆、非遗传承基地、红色旅游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等各类文化场所,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基地,开展学生学习体验活动。建立考核机制,对各级文化、教育部门推动优秀文化进校园活动绩效予以评定。

二、传统文化的教育需要遵从教育教学规律,把握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传统文化教育需要精心地设计打造,将其融入到相关的课程和活动之中。传统文化进校园还需要从改变孩子成长的大环境入手,让孩子们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而为,力求常态化,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学生成长实现深度融合,才能让传统文化真正常驻校园、扎根于心。

三、融入学科教学的过程体系

在中国的学校,课堂教学是主阵地,也是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传统文化进校园必须依托课堂、依托学科教学的过程体系,这样才有传统文化的根据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该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健全人格”。在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学校特别注重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在美术课堂上。老师以传承文化与现在美术学科相结合教学。在不断的积累中,同学们渐渐喜欢上老师的课。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怎么不油然而生呢?对传统文化的积累怎么不会日见深厚呢?

不仅仅是语文课,在政治课、历史课、美术课、音乐课上,都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好阵地,老师们通过专题学习、小组讨论、任务协作等方式,贯穿和凸显传统文化教育。使传统文化教育更具体、更详细、更直观。

四、培养方向影响学生成长

学习剪纸、下农田、认农物、画果蔬、诵农诗等,不同年级的同学会体验和学习不同的传统文化技艺。要让传统文化教育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书本教育,也是实践教育。孩子的成长在活动之中。学校应该选择适合引进学校、适合小学生学习、能对小学生身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活动。通过动手、动脑、展示,孩子能够将知识转换为自己的能力。

许多学校带领学生走进当地博物馆、名人故居、名胜古迹、拜访当地民间艺人等就是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就在身边,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我们学校的领导指出,不妨做“传统文化的旅行者”,可以先行走后阅读、先阅读后行走或者可以边阅读边行走。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更感兴趣,也更有感悟。

传统文化进校园,这是我们民族的历史使命,也是我们拯救自己文化的必由之路,任重道远,作为学校必须立足于现实,贴近师生的教学实际,运用正确的教育理念,融会贯通,务实创新,传统文化才会在现代化的校园焕发生命和活力。

论文作者:高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20年3月总第2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5

标签:;  ;  ;  ;  ;  ;  ;  ;  

如何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文_高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