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几个原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指标体系论文,经济责任审计论文,原则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原则一 权责对等的原则。权责对等是职级设计的基本要求,权是领导干部实施管理职能的基本权力,责则是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有权无责导致权力的滥用,有责无权就无法使权力落到实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不能是有权无责,从而造成评价的缺位;也不能有责无权,导致评价越位。权责对等原则设置指标体系是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原则二 协商一致的原则。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职责。为了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和协调,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从中央到地方普遍建立了由纪检、组织人事、审计等部门参加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并非审计机关一家的事,无论是审计项目的确定、审计计划的落实和审计结果的利用都必须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当然,其指标体系的确立也应由这些部门共同协商,以保证指标体系范围的宽窄适度。
原则三 审计手段能够实现的原则。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为干部管理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提供依据,从干部管理部门的角度来看,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越多、范围越广,干部使用的准确性就越高、风险就越小。但经济责任审计毕竟是一种特殊的审计,它的实施主要依靠审计部门、借助于审计手段,因此,评价指标必须是审计手段能够实现的,不然的话,既会带来审计风险,也会由于无法审深审透造成评价失误,进而影响组织、人事部门正确使用干部。对于评价干部必不可少而常规审计手段又无法审深审透的个别指标,可借助于联席会议制度或通过其授权,实施联合审计。
原则四 分开设置的原则。分开设置有两层含义:一是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存在很大差异,指标体系的设置要分开进行。二是就单一种类的指标来说,也应分为基本指标、选择性指标和前瞻性指标等不同层次。基本指标是指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完成的审计指标;选择性指标是充分考虑到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而设计的指标,该种指标依不同委托单位的特殊要求而设计,一般来说这类指标仅靠审计机关一家难以审深审透;前瞻性指标是从发展的观点设计的一类指标,该指标从目前看并非可行,但随着社会及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的深入,在未来有可能审计的指标,条件成熟的地区或部门也可进行试点。
原则五 纵向指标与横向指标相结合,以横向指标为主的原则。纵向指标是指自己与自己相比的指标,包括今年与去年、本期与前期、现任与前任的比较指标。横向指标是指同类行政单位、同类企业在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的比较指标。纵向指标考核事业的进步与否,横向指标则考核其发展的速度。一般情况下,纵向与横向指标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当变化不一致时,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应以横向指标为主。这些比较指标不必重新计算,可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生成。
原则六 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以定量指标为主的原则。定量指标是指能够用数值表示的指标,包括绝对数与相对数,如财政收入增长量与财政收入增长率、利润与利润率等。定性指标是指不能够直接用数值表示的指标,如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与有效性。对于定性指标也要给以一定的权重,使其定量化,以避免评价时的随意性或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