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枣林镇枣林中心小学 722404
摘 要: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教师必须从原来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把数学学习活动的进展,认知水平的构建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只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发挥教师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论 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教师主导 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数学课堂学习活动势必也围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展开。要实现这一核心任务,我们就必须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必须给学生以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在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把握参与度,发挥其主导作用,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的。这是指导我们教学的首要问题,也是体现我们是否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关键。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把握“组织者”身份,参与数学课堂学习
“组织者”是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心理氛围。
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发展的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组织有关学习资源,使学习资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并以丰富多彩的媒体手段呈现出来,形成适合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具有探讨价值的数学问题情境,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具有时代气息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进行操作、调查、实验、讨论研究,通过学生抽象、概括,建立起数学模型,并利用数学模型进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抓住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行为,加以鼓励表扬,营造和保持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氛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对于“数的认识”和“数运算”等内容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中在各学段具体目标中多次指出“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结合现实情境感受”,“通过具体情境认识……”,“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体会”,“能找出生活中……并进行交流”。由此可知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组织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社会现实的学习资源,组织好学生,并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索。
二、把握“引导者”的尺度,参与数学课堂学习
“引导者”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的发挥等。
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学生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一种激励,唤起学生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们不断向前。
在数学课堂学习中,为实现“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这一基本目标,教师所引导的绝不只是知其然,而是对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方面增长;还包括引导学生知其所以然,对数学的认识,了解数学的愿望。会“思考数学”与进行“数学思考”和用数学的意识等。也就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数学”,“应学什么样的数学”和“数学学习将给自身带来什么”,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与社会”,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起自信心。教师引导的广度、深度、次数要恰当好处,要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能情愿地自主地探索学习。如果引导的过多、过细将代替学生的思考,无法让学生得到本质的发展。如果引导的过少、过粗,会使学生无所事事,无从下手。教师一定把握引导的程度。如,学生学习“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一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明白只要把新的图形,转化成所学图形就可推导出面积公式,这就是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引导。至于学生怎样去分割,如何去拼凑,拼成什么图形,是学生自主探索的事。
三、以“合作者”的姿态,参与数学课堂学习
“合作者“是指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具体的应体现在教师要抛弃传统的“师德尊严”,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上。对于反应慢的、性格孤僻的、有过错的、活泼好动的、有个性的、有生理心理缺陷的学生都要恰如其份地尊重他们,使他们克服自己的不足,向好的方面发展。在尊重他们的同时不去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如体罚、训斥、冷落、嘲笑、当众批评学生必须禁止。这样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才能信任、理解、完善学生,使各种情况的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教师才能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相处在学生中间,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作用的体现,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过去,教师只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数学,怎么做数学就可以了,现在则要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和给以恰到好处的点拨。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之中的体会,在于不同的答案开展讨论。要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想法,不断的启发学生关注问题的重要方面。
论文作者:鲁海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1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情境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