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宫外孕患者的临床综合护理观察论文_孙琼华

50例宫外孕患者的临床综合护理观察论文_孙琼华

孙琼华

简阳市贾家中心卫生院 四川资阳 641421

摘要:目的:分析宫外孕患者临床综合护理的方法路径。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1年2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宫外孕手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综合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整体护理满意度、术后恢复效果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术后恢复效果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外孕患者临床治疗中,从患者需求角度定向给予综合护理举措,能够有效强化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良性促进患者预后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关键词:宫外孕;综合护理;效果;评价

为针对性分析宫外孕手术患者临床最佳护理方法,本研究定向选取了我院2011年2月以来所收治的50例宫外孕患者,定向给予了综合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以对比分析形式就不同护理模式下宫外孕患者的康复情况作出了细化了解,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1年2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宫外孕手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影像诊断确诊为宫外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休克、阴道不规则出血、持续腹痛等情况。采用随机数字法将5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25例患者,年龄跨度为22~35岁,平均年龄(29.2±1.2)岁,停经时间为4~9周,平均(6.5±0.2)周;对照组25例患者,年龄跨度为21~36岁,平均(29.7±1.4)岁,患者的停经时间为3—8周,平均(6.4±0.4)周。两组患者年龄、孕周、临床主诉症状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即给予患者常规术前评估、术中配合护理、术后药物护理、心电监护等。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之上给予临床综合护理模式,具体护理路径表述如下:

(1)术前心理护理

宫外孕患者因为病情出现较突然加之病情凶险,多数孕妇事先并未具备充分的思想准备,且对于病情的认识相对匮乏,因为惧怕疼痛对于手术治疗会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同时也对手术会不会影响后续生育存在着相应的顾虑,较多患者因为担心病后不孕或再次宫外孕,而产生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心理。基于不同患者所存在的不良心理情况,护理人员应针对性的与患者展开沟通交流,定向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并给予其个性化的心理护理举措,将宫外孕手术的必要性及安全性向患者做出客观介绍,必要时可引导宫外孕手术成功患者现身说教,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加强患者的安全感和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最大化配合手术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术前准备工作

术前应当严格规范护理程序,事先通过交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同时,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作好心电图监护及吸氧处理,并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相应检查,对部分出血严重患者还须做好输血准备工作。同时术前还应针对患者做好青霉素皮试工作,备皮导尿处理,配合手术室安排好患者手术时间。

(3)术中护理配合:宫外孕患者手术治疗时,巡回护士应仔细核对患者信息之后,将患者带入手术室中,快速开放静脉通道,根据需要配合麻醉插管操作;同时对手术所用设备、器械、物品做好检查清点;手术结尾协助医生将囊液吸除彻底并妥善放置引流管;检查术处出血情况、及时止血,查看有无意外损伤,再次清点手术物品与器械后,规范缝合。在此过程中最好让经验丰富、专业知识较好的护理人员来执行相关操作,以此来提高平术中配合度。

④术后护理:术后注意密切监控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变化,注意询问患者有无局部反跳痛、压痛、腹痛现象,观察患者的切口有无渗血渗液、皮肤巩膜黄染情况,对疼痛难忍者适当使用药物镇痛;对于留置引流管的患者,一定要对其引流液颜色、引流量等情况进行观察,保证引流畅通、无菌操作,引流液异常立即报告并处理。同时须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术后可能出现的相应不良反应症状以及应注意事项,对患者的术后康复给予科学、有效的指导,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

(5)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办理相应的出院手续,开展集体健康宣教工作,并发放宫外孕的相关宣传册,建立相应的宫外孕咨询点,发放满意度调查表以及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复诊时间。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在同等治疗模式、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手术综合疗效,了解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作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对比结果,计量资料采用均数(±)表示,对比结果采用t来检验,P<0.05说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中24例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较好,其概率为96.00%,22例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较好,其概率为88.00%,术后出血1例,及时处理后止血,创口重度疼痛2例,给予疼痛干预后缓解,该组患者的整体护理满意度为(98.79±1.13)。对照组中有20例患者的术后恢复程度较好,其概率为80.00%,18例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其概率为72.00%;术后出血6例,及时处理后止血,创口重度疼痛8例,给予疼痛干预后缓解。该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3.29±4.3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术后恢复程度等指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宫外孕是现代妇产科临床较常见的一类急腹症,是受精卵着床发育于输卵管、腹腔、宮角、卵巢等子宫腔之外部位的典型表现,如不给予及时的处理,极有可能导致孕妇休克、失血等严重症状,甚至造成孕妇死亡的结局。针对宫外孕患者临床多给予手术治疗,基于宫外孕手术的复杂性及患者失去婴儿后相应负性心理所产生的手术影响,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患者科学的护理举措客观而必要。

综合护理模式所强调的是以患者为中心实施全面护理,强调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护理的全方位关注,最大程度干预患者的治疗以及康复过程,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避免患者医护工作不配合或护理不全面而产生的不必要失误,提高护理效果的同时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通过本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患者经综合护理之后,25例患者整体康复情况相应较好,术后并发症率相应较低;且本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也均相应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由此可见在对宫外孕患者手术治疗时,通过给予综合护理举措,可以有效提高宫外孕患者的护理质量,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琳.腹腔镜治疗宫外孕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9):40-41.

[2]姜慧萍.宫外孕腹腔镜手术患者不留置导尿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3):156-157.

[3]刘德玲.针对性护理对急诊宫外孕患者疼痛程度、治疗情况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7):1826-1828.

[4]邓桂英.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措施与术后护理[J].广东医学,2012,30(11):1765-1766.

[5]张跃萍,姚芳.宫外孕腹腔镜手术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4,28(9):1123-1124.

[6]蒋明英,李仁秀.整体护理在宫外孕大出血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6):1210-1211

论文作者:孙琼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第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0

标签:;  ;  ;  ;  ;  ;  ;  ;  

50例宫外孕患者的临床综合护理观察论文_孙琼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