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观察及相关指标评估论文_江鑫

衡阳市妇幼保健院 湖南 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观察及相关指标。方法: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2月-2018年5月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丙种球蛋白组则采取常规方法+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控制率;淋巴结缩小、咽峡炎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和肝脾缩小的时间;治疗前后患儿白细胞计数水平、CK-MB监测值、ALT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毒副作用。结果:丙种球蛋白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控制率、淋巴结缩小、咽峡炎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和肝脾缩小的时间、白细胞计数水平、CK-MB监测值、ALT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丙种球蛋白组和对照组毒副作用相似,P>0.05。结论:常规方法+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效果好。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相关指标

感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单核 - 巨噬细胞系统的急性增殖性疾病,其主要由EB病毒感染引起。 一般认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治疗通常用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和阿昔洛韦治疗。但效果不尽理想。为了探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本研究分析了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观察及相关指标,如下。

1资料与用药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2月-2018年5月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年龄1-13(5.25±2.67)岁。男女分别31例和19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程2-16天,平均(8.21±0.61)天。丙种球蛋白组年龄1-13(5.28±2.61)岁。男女分别32例和18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程2-16天,平均(8.26±0.68)天。对照组、丙种球蛋白组资料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常规给予干扰素每天100U肌肉注射,连续注射五天。

丙种球蛋白组则采取常规方法+丙种球蛋白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每天400mg/kg连续使用三天。

1.3指标

比较两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控制率;淋巴结缩小、咽峡炎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和肝脾缩小的时间;治疗前后患儿白细胞计数水平、CK-MB监测值、ALT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毒副作用。

显效:白细胞计数水平、CK-MB监测值、ALT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有效:白细胞计数水平、CK-MB监测值、ALT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症状体征等改善50%以上;无效:白细胞计数水平、CK-MB监测值、ALT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症状改善的程度低于50%。控制率=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1]。

1.4统计学处理

SPSS15.0版本软件处理数据,卡方、t检验分别统计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效果

丙种球蛋白组有更高的疗效,P<0.05。如表1.

2.2白细胞计数水平、CK-MB监测值、ALT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

治疗前对照组、丙种球蛋白组白细胞计数水平、CK-MB监测值、ALT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P>0.05;治疗后丙种球蛋白组白细胞计数水平、CK-MB监测值、ALT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幅度更大,P<0.05。如表2.

2.3淋巴结缩小、咽峡炎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和肝脾缩小的时间

丙种球蛋白组淋巴结缩小、咽峡炎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和肝脾缩小的时间和对照组比较有优势,P<0.05,丙种球蛋白组淋巴结缩小、咽峡炎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和肝脾缩小的时间分别是8.11±1.21天、5.11±0.21天,4.11±1.01天、8.22±0.90天,而对照组淋巴结缩小、咽峡炎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和肝脾缩小的时间分别是11.11±2.79天、7.11±0.28天,7.11±1.11天、10.22±0.78天。

2.4毒副作用

丙种球蛋白组和对照组毒副作用相似,P>0.05,其中,对照组有1例恶心,1例呕吐以及1例乏力。丙种球蛋白组有1例恶心,1例呕吐以及1例皮疹。

3讨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儿童常见的病毒感染,主要由EB病毒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外源性T细胞亚群显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CD4减少,CD8则升高,导致外周T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用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治疗,主要通过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复制,阻断病毒感染或扩散,从而调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对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具有杀伤和破坏作用,并增强机体的免疫力[2-3]。

而丙种球蛋白可以与免疫复合物的抗原结合并发生变化。通过静脉内灌注丙种球蛋白,将大量抗体引入患儿体内,患儿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从低免疫状态或非免疫状态达到临时免疫保护状态。在给药之后,免疫复合物的分子量很容易被吞噬细胞吞噬;大剂量的使用还可以抑制T细胞活性,纠正活化T细胞的延迟凋亡,提供特异性抗体,将免疫炎症阻断,两种药物的组合具有协同作用[4-5]。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丙种球蛋白组则采取常规方法+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显示,丙种球蛋白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控制率、淋巴结缩小、咽峡炎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和肝脾缩小的时间、白细胞计数水平、CK-MB监测值、ALT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丙种球蛋白组和对照组毒副作用相似,P>0.05。

综上所述,常规方法+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效果好。

参考文献:

[1]丛璇,赵欣.干扰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03):72-74.

[2]梁敏,杨芳,杨方政,陈华明.干扰素联合丙种球蛋白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评价[J].西部医学,2016,28(05):681-683.

[3]游文忠,周发为,向二英,黄华.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07):117-120.

[4]杨俏文.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07):14-16.

[5]何洲,彭升,古超群.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03):117-119.

论文作者:江鑫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  ;  ;  ;  ;  ;  ;  ;  

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观察及相关指标评估论文_江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