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五年北京市人口发展中面对的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市论文,十五年论文,人口论文,未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口问题实质上是发展问题。
——江泽民
因此,面对跨向新世纪的北京经济社会的发展,首都的全社会理应关注——
“八五”期间,北京市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各项方针政策,计划生育工作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取得了显著成绩。自然增长逐年下降、计划生育率不断提高、流动人口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据调查研究及预测分析,北京市至2010年,在人口发展中将存在以下几个需认真对待的主要问题。
1、育龄妇女人数逐年增加和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我市户籍育龄妇女人数(15—49岁女性人口)到2000年将达到高峰318.48万人,比1995年增加21.0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205.36万人,农业人口为113.13万人。这说明我市的生育潜力还很大,而且处于生育旺盛期的女性人数(20—29岁)在未来十五年逐年增加。从1995年的96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111万人,这将给我市计划生育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另外,根据流动人口调查,大量涌入的外来人口中女性占36.6%,已婚育龄妇女与丈夫住在一起的占84.4%,无计划怀孕的占13.6%,在京已生的小孩15.6%(计划外生育);在有生育的育龄妇女中一孩率仅占57.6%,二孩率为33%,多孩率占9.4%。由于流动人口流动性大、原籍计划生育部门管不了,造成盲目生育,更加大了我市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
2、“九五”期间将出现中学毕业生高峰,将给我市高中阶段教育、劳动就业造成压力
“八五”期间,小学生在校生高峰已经基本过去,紧接着初中入学在校生也将进入高峰期,1995年中学在校生为48万人,到1998年在校生将达到53.6万人。由于市政府为避免出现小学“二部制”已投资2.5亿元,从1987年起,对全市城近郊区的小学进行了改扩建,新增教室2400座、专业教室400座,并且从1991年开始对城近郊区中学进行了改扩建,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这样在“八五”期间将会大大缓解中小学在校生高峰的问题。但是在“九五”期间将会出现初中毕业生的高峰期(参见附表),这将会给本市高中阶段教育、劳动就业、社会安定等造成压力。
1995—2000年中学毕业生情况 单位:万人
说明:“九五”期间初中毕业生、在校生情况表,
根据预测12—14年龄组和14岁年龄组人群不包括其它年龄组。
3、适龄劳动人口增加过多,需要妥善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
劳动力的供需能否取得平衡,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根据预测从现在到2010年,本市劳动年龄人口(男16—59岁,女16—54岁),仍将逐年增长,从1995年的666.98万人增加到773.79万人,增加了106.81万人。新增劳动力资源(1995年—2010年进入劳动年龄人口之和)232.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8.6万人,农业人口94万人。平均每年新增劳动力15.5万人,其中非农业9.24万人,农业6.26万人。在未来十五年劳动年龄人口的发展趋势看,我市劳动适龄人口的年龄上升,由青年型向中年型过渡。1995年劳动适龄人口的平均就业年龄为35.8岁,2010年上升到38.64岁。年龄平均中位数由1995年的34.47岁,上升到2010年的42.41岁。
4、人口结构的老龄化速度加快:应尽早采取对策
生育率的下降和平均寿命的延长,必然导致人口的老龄化。根据预测,到2010年,本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总趋势是少儿人口和青壮年人口波浪式下降,老年人口急剧增长,人口年龄将日趋老化。北京市的人口老龄化有以下几个特征:
(1)老年周期短,来势猛、进程快
据人口普查60岁以上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1990年为10.11%,2000年预计达到16.81%,2010年为17.36%。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从占总人口的10%上升至20%所需的年数为25年,而一些发达国家如瑞典为85年,荷兰、瑞士、德国为50年,日本为32年。
(2)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老年抚养比不断上升
1990年至2010年的二十年间,北京市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从112.07万人上升到212.95万人,增长了近一倍。到2010年,每5.8个常住人口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劳动人口抚养老人系数(老年人口与劳动人口之比)从1990年的8.64%上升到2010年的16.07%。
(3)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的发展
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一般是同步的。据1992年统计世界上达到“老年型”的57个国家和地区中,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一万美元以上的有21个,五千至一万美元间的有6个,没有一个国家在一千美元以下。而目前北京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966美元(按美元与人民币比1∶8.5折算)。
(4)城市居民的老化速度快于郊区农民的老化速度
北京市非农业人口的老化发展速度将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农业人口略低一些。到2010年非农业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7.44万人,占非农业人口的18.14%,而农业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66.18万人,占农业人口的15.85%。
5、人口机械增长势头不减,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
未来十五年,人口机械增长仍将是本市户籍人口增长的主体。如果按每年增加8万人计算,十五年人口机械增长的总量将达到120万人,如按每年6万人计算,也将达到90万人,而这部分人主要是居住在城近郊区,更加大了城近郊区的人口密度,加重了城市负担。这与中央和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精神是极不相适应,因此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人口机械增长。
6、流动人口规模仍有上升的趋势,必须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大量流动人口涌入我市,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和我市经济速度迅速发展的需要。从目前的情况看,决定外来人口增加的因素短时间内难以有很大改变,今后十五年,本市外来人口的规模仍会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且有继续增大的可能。虽然流动人口对缓解本市劳动力不足、繁荣市场、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方便人民生活等方面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但也给我市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经济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压力,使本就十分紧张的城市基础设施和住房问题更加突出
一是城市交通问题。根据这次调查,本市每天人口流量达80多万人次,加上市区与郊县之间的20多万人次流量,每天高达100万人次,给城市公交带来极大压力。
二是城市垃圾处理与环境卫生的问题。根据1993年的实际情况推算,每增加一个人,每年增加的生活垃圾为300公斤,300多万流动人口就增加90多万吨的生活垃圾。并且有些外来流动人口素质较低,保护环境的意识较差,随意扔倒垃圾,严重破坏了市容环境卫生。
此外,供水、供热、供电、供气、通讯、教育、卫生等方面的矛盾也都不同程度存在。在住房上,违反规划和市容要求,私搭乱建现象十分突出。
第二,加重了财政补贴,使市场供应的矛盾更加尖锐
由于价格不顺,每年市政府都要拿出巨额超财政补贴,其中约1/4补到外来流动人口身上,使本就十分困难的财政状况更加捉襟见肘。另外,每增加一人,城市每天就至少需多供应0.5公斤粮、0.5公斤蔬菜、0.25公斤肉,330万外来流动人口每年要多供应60万吨粮食、60万吨蔬菜和30万吨肉,使本市的市场供应特别是“米袋子、菜篮子”负担加重。
第三,社会治安问题日益突出,犯罪率逐年上升
近几年来外来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案件逐年增多。据市公安局统计,1990年外来人口犯罪率在犯罪人口中为25.5%,1992年为37.6%,到1994年已达到50%。城乡结合部达到70%,而且刑事大案、要案不断增多,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危害首都的社会稳定。特别是外来流动人口聚集地区,赌博成风,逼赌、嫖宿、卖淫,甚至吸毒、贩毒等活动频繁发生,给本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许多新问题。
第四,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
一是户籍管理方面,二是工商税务管理方面,三是劳务市场管理方面,四是城市规划、环境卫生方面。
第五,给卫生防疫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和困难
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给传染病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一些北京地区少见的传染病,正在通过外来流动人口传入,造成局部爆发流行。流动人口由于流动性大,不能按免疫程序给儿童接种疫苗,个别人还拒绝防疫部门为子女进行预防注射,甚至威胁殴打工作人员,造成外来流动人口中儿童免疫接种率不高,未能形成有效的保护屏障。同时,大量从事餐饮服务行业的外来劳动力,没有进行传染病防疫检查,对全市整个健康水平也是潜在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