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平县人民医院 山东 泰安 271500)
【摘要】目的:探讨产前对胎儿肢体畸形行规范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接收的孕妇采用连续顺序追踪法行规范超声检查。结果:超声检查检出肢体畸形胎儿165例,占10.18%,其中畸形手53例,足外翻40例,足内翻41例,对称性四肢短小31例,引产证实胎儿肢体畸形情况与超声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规范超声检查筛查胎儿肢体畸形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提高胎儿肢体畸形检出率,减少缺陷儿的出生,对促进优生优育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肢体畸形;规范超声检查;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3-0208-02
胎儿畸形为胎儿发育异常导致的身体器官缺陷,是造成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肢体畸形在新生儿先天畸形中占有较大比例,危害了新生儿的生命健康,也给畸形儿的家庭带来了重大的负面影响。超声检查具有实时、高效、无创的优点,已逐渐得到了临床的普遍认可[1]。为了探究规范超声检查对胎儿肢体畸形诊断的临床价值,本研究对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接收的孕妇进行了产前规范超声肢体畸形检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分析回顾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接收的162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孕程均在15至30周,年龄为(26.2±3.1)岁,所有孕妇均行产前常规检查,并采用连续顺序追踪法对产前胎儿肢体畸形进行检查记录。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韩国medisonX8与德国Siemesantare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以3.5MHz探头频率,凸阵探头对所有孕妇行腹部检查。检查时,孕妇均取卧位,首先行常规检查,即对胎儿头颅、颜面部、胸腔、心脏、四肢、脐带、脊柱、腹部脏器、胎盘等部位检查,之后采用连续顺序追踪法对胎儿肢体是否有异常情况进行重点观察,方法如下:从胎儿的肢体近端沿长轴连续追踪至末端,仔细观察胎儿是否出现肢体数目、结构、长短、活动、形态、位置等异常及长骨缺损情况。必要时可进行短轴切面连续追踪。若检查时肢体有被遮挡或受压情况,可加压探头推挤胎儿,或使孕妇转动身体或活动20min后再行检查。发现胎儿肢体畸形情况应及时记录并将声像图保存在超声工作站中。检出为肢体畸形的胎儿均在孕妇及家属同意下引产,部分经胎儿尸解或X线证实为肢体畸形。
1.3 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研究选取的1620例孕妇中,通过超声检查检出肢体畸形胎儿165例,占10.18%,其中畸形手53例,足外翻40例,足内翻41例,对称性四肢短小31例。经引产后证实四肢畸形胎儿为168例,为10.37%,其中畸形手55例,足外翻41例,足内翻41例,对称性四肢短小31例,漏诊误诊3例,引产证实胎儿肢体畸形情况与超声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
3.讨论
胎儿畸形是指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时身体结构、形态、器官功能等出现异常的临床病症[2]。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也给胎儿本身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产前孕检是排查畸形胎儿,减少缺陷儿出生的重要方式。超声诊断是一项可对胎儿各部分细密检测的技术,其可以无创伤的显示出胎儿在母体子宫内肢体的实时情况,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产前检查手段。通过规范超声检查,可以对胎儿的肱骨、股骨等进行测量,对于严重均匀四肢短小的检出较为容易,且准确率高,但对手足或某一节肢体异常的检出难度较大[3]。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超声检查检出肢体畸形胎儿165例,占10.18%,其中畸形手53例,足外翻40例,足内翻41例,对称性四肢短小31例。引产证实胎儿肢体畸形情况与超声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规范超声检查筛查胎儿肢体畸形情况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提高胎儿肢体畸形检出率,减少缺陷儿的出生,对促进优生优育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胜利,文华轩.产前超声检查规范化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31(9):818-822.
[2]王晓宇,李海鸣.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在产前胎儿畸形筛查的应用及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6):4517-4519.
[3]焦阳,杜冬,董发进,等.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的技术探讨[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5,33(4):485-487.
论文作者:肖红峰,李海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2
标签:胎儿论文; 畸形论文; 肢体论文; 超声论文; 产前论文; 检出论文; 孕妇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