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五针针刺配合电摩疗法治疗中风290例影像学分析论文_孟娟,张丰萍,李越

甘肃省张掖市中医医院 甘肃张掖 734000

摘要:目的:对偏五针针刺配合电摩疗法治疗中风290例影像学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0月到2016年6月到我院就诊的中风患者29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5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CT检查,观察组采取偏五针针刺配合电摩疗法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CT检查。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以及CT检查(病灶的部位、大小、数目、以及有无中线移位)的精准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以及CT检查的精准率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偏五针针刺配合电摩疗法治疗中风作用显著,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而且对于影像学的诊断具有指导作用,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偏五针针刺;电摩疗法;中风;影像学分析

影像学分析:是临床上常用的辅助诊断疾病的方法,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对疾病进行研究,影像分析的准确率会对临床医生的诊断造成直接影响。中风是患者脑部供血不足或者血液循环不畅时导致的脑部疾病,中风致残率和致死率均很高,因此,影像学分析对疾病的辅助诊断尤为重要,对于中风的诊断主要采取CT检查和MRI检查[1-4]。本文就偏五针针刺配合电摩疗法治疗中风290例影像学分析做了进一步研究分析。具体内容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到2016年6月到我院就诊的中风患者29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风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患有精神病、智力障碍和交流有障碍的患者。对照组有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70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1.5±3.1)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2±1.1)年;观察组有男性患者73例,女性患者72例,年龄48-80岁,平均年龄(63±2.7)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2±1.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中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后,并在治疗前后均进行CT检查。观察组患者采取偏五针针刺配合电摩疗法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均进行CT检查。具体内容有:首先采用偏五针治疗,首先选取穴位偏瘫穴,肩痛穴,膝痛穴,臀痛穴,踝痛穴,进针后患者得气(存在酸、麻、胀等感觉),其次针刺还可选择内关、水沟、极泉、委中、三阴交、尺泽、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太冲等穴位配合治疗,必要时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症,增加穴位,例如:存在吞咽困难的患者加风池;存在面瘫的患者加颊车、地仓;存在失语症的喊着增加哑门和廉泉[5]。然后给予患者电摩疗法,分开点线的正负极,负极用浸湿的毛巾包裹治愈患者患肢足跟部,正极至于医生足底,以经脉走向为依据,采用掌摩法、滚法、揉捏法等手法来疏通患者经脉,治疗初期采用小电流形成刺激,根据患者自身的耐受力逐渐增加电流的强度,治疗过程维持在10min左右。电摩疗法的过程中可以选择穴位加大电流,形成刺激[6]。

1.3观察指标

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以及CT检查(病灶的部位、大小、数目、以及有无中线移位)的精准率。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为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采用t检验,两组患者间比较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为CT检查精准的例数,采用x2检验两组患者间比较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分析见表1。

2.2两组患者CT检查的精准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经检查均存在血肿现象。治疗后对照组145例患者治疗经CT检查,对病灶的部位、大小、数目、以及有无中线移位诊断出14例,135例患者血肿减轻或者消失,诊断精准率为90.3%,观察组145例患者治疗经CT检查,对病灶的部位、大小、数目、以及有无中线移位诊断出5例,140例患者血肿减轻或者消失,诊断精准率为96.6%,两组间比较卡方值为4.562,P值为0.032,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中风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不仅仅会导致偏瘫、失语等并发症,严重时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也给家庭造成极大地负担,因此,对于中风要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减少家庭的负担,中风患者起病初期没有显著的临床表现,但是当存在以下征兆时就要及时就诊,例如患者出现眩晕、流涎、突然言语不清、神志模糊等症状是就要引起注意[7-9],临床上光凭借这些表现还不能对患者进行确诊,此时就要依靠CT检查或者MRI检查来帮助确诊,中风的治疗针刺作用比较显著,再配合电摩疗法更有助于对患者形成刺激,由于中风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加之传统的治疗方式不仅仅耗时长,见效慢,而且给患者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不良的情绪也不利于疾病的恢复,由于见效慢,在CT诊断的过程中,病灶也容易被忽视,因此随着医疗技术革新,偏五针针刺配合电摩疗法的应用,对中风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在CT诊断的过程中,病灶很容易被显现,提高了诊断率,减少了漏诊的现象,同时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0],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要与患者取得配合,并得到家属的支持,将偏五针针刺配合电摩疗法广泛应用,让更多的患者受益,减轻患者的痛苦。

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以及CT检查的精准率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偏五针针刺配合电摩疗法治疗中风作用显著,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而且对于影像学的诊断具有指导作用,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尹丽丽.针刺配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57例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13,54(09):766-768.

[2]卢金,胡国宝.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4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04):282.

[3]陈永芊.中风中经络辨证类型与CT、MRI影像诊断的关系[J].中医药导报,2014,20(09):66-68.

[4]王利军,巩志伟,王郁姣等.头针运动疗法配合子午流注巨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120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0,27(06):47-49.

[5]李立波.中风辨证分型与影像学诊断的相关性分析[J].吉林中医药,2008,28(09):640-641.

[6]石学慧,李丹丹,吴清明,李向荣,叶海敏,易宣超,何可.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05)

[7]韩冰,何扬子,冉春风,祝红娟,欧志梅,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0(05)

[8]倪欢欢,崔晓,胡永善,冯美兰,周翠侠,史骏超. 浮刺结合功能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06)

[9]邹玮庚,徐远红,李海峰. 巨刺阳经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0(04)

[10]江钢辉,许辛寅,任玉乐,沈创鹏. 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后神经功能缺损患者50例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12(01)

论文作者:孟娟,张丰萍,李越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6

标签:;  ;  ;  ;  ;  ;  ;  ;  

偏五针针刺配合电摩疗法治疗中风290例影像学分析论文_孟娟,张丰萍,李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