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芬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北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室 214191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的应用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50例,选取时间为2011年5月-2014年5月,将其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SGRQ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SGRQ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一种,该疾病以呼吸道慢性炎性反应和进行性呼吸道阻塞为主要特点,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咳嗽、喘息和咳痰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但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延缓病情发展,减少患者痛苦[1]。因此,本文研究采用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观察其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5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2011年5月-2014年5月,所有患者经过临床、影像学和肺功能检查,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专业会议制定的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2],排除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患者。
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范围48-76岁,平均年龄(62.27±2.18)岁;病程2-18年,平均病程(10.14±1.35)年,平均PaO2(5.57±1.73)kPa,平均PaCO2(8.36±0.79)kPa。
观察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范围49-76岁,平均年龄(62.86±2.79)岁;病程3-18年,平均病程(10.94±1.85)年,平均PaO2(5.49±1.87)kPa,平均PaCO2(8.42±0.81)kPa。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各项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按照医院呼吸科基本要求对患者实施护理服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氧气治疗、饮食干预和功能锻炼。
1.3观察指标
采用SGRQ量表对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判定,其中包括焦虑和抑郁、社交活动、日常生活,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
调查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对护理的满意度,以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项进行判定,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数据处理
全文数据经仔细审核确认无误后,均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计量资料,用( )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卡方检验,当P<0.05,则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SGRQ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一。
表一: 比较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SGRQ评分( ,分)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具有迁延不愈的特点,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越来越多。该病的发病因素较多,其中最为常见的主要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会随着病情的加剧而削弱患者的呼吸功能,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由于病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因此,往往在患者临床症状明显之时才被发现,而此时患者肺功能已严重受损[3]。
慢性阻塞性肺病不仅会对患者的躯体功能造成影响,而且对其心理和社会角色的影响也较大,因此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要从多方面进行,在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时同样也要多方面考虑,才能够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本文中观察组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中,通过给予患者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取得显著效果,具体护理措施有: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病情属于长期发病,其生活能力和身体抵抗力会明显降低,容易出现自卑心态,不愿与人交流,因此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需要给予患者心理安慰,鼓励患者树立面对困难和疾病的勇气,坚定与疾病作斗争的决心。
②氧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相对较差,容易出现低氧血症。因此,在患者治疗的同时需要给患者进行低流量氧提供,患者拥有足够的氧气供应后,能够有效防止病情恶化。
③饮食干预:患者患病后饮食量会明显减少,而且吸收差,导致患者抵抗力较低,病情反复无常,因此,在患者食物中应注意蛋白质含量丰富,并减少脂肪的摄入,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
④功能锻炼:患者因病容易导致机体耐受能力差,尤其是冬季,户外活动少,患者受冷空气的刺激会加剧病情恶化,此时应嘱咐患者增加外活动时间,并进行合理的呼吸功能锻炼,包括做有氧操、散步等[5]。
观察组患者经过上述一系列护理措施后,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的SGR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而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96.00%和72.00%,观察组患者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护理中,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适合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丽萍.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7):23-24.
[2] 王晓敏.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9):6-7.
[3] 钟丽丽,纪伟娟.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焦虑及领悟社会支持影响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64-65.
[4] 王晓平.护理干预对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病继发肺真菌感染效果的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2):333-335.
[5] 纪伟娟,祝敏.营养支持及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66-67.
论文作者:刘德芬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9
标签:患者论文; 病患者论文; 阻塞性肺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肺病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4期供稿论文;